杂志汇中国经济周刊

欧美经济“合流”的动力与阻力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关照宇
视觉中国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来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称美欧将致力于打造“零关税”。

此前,日本和欧洲在紧锣密鼓地推动双边贸易零关税。对此,国内外媒体产生种种猜测,认为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正在联手打造新的“经济神圣同盟”。更有甚者,联系到特朗普此前在赫尔辛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所谓“历史性会晤”,认为美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正在“统战”一切他认为可以联合的对象,用以围堵、打压其心目中的“最大威胁”。

在笔者看来,特朗普存有上述意图可能并不假。但对于“政治人”而言,“心里想怎么做”(want to do)和“能够怎么做”(can do)可能是两码事。

欧盟难产生与其他国家“共赴时艰”的战略冲动

坦率地说,特朗普此次发动的贸易战并不是针对个别国家,而是一场针对全世界的“经济世界大战”。鉴于美国对多国发起的凌厉打压,尤其是针对其亚洲、欧洲重要盟友的经贸打击,有西方观察者索性称之为“贸易恐怖主义”。

在上述背景下,有不少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的学者和观察家,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希望通过联合欧盟的力量,共同应对特朗普的经贸威压。

的确,特朗普上台后,一方面在贸易上反复敲打其欧洲和亚洲盟友,斥责他们利用了不公正的贸易规则向美国输出超量的产品,从而造成美国巨额逆差,夺走了本应属于美国劳工的饭碗;另一方面又在安全合作上屡屡逼迫盟友们承担更多军费。上述两种举措已经遭到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法国这一对“欧盟双引擎”的激烈反对。

上述观察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下几条事实,亦不容否认。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所谓美欧“合流”的动力。

第一,在所谓“贸易战”的“额度”上,无论是欧盟国家还是日本、韩国,他们与美国所涉及的金额还是相对较少的。换言之,特朗普对全世界同时开打贸易战的确不假,但打的力度仍有差别。因此,欧盟在尚未遭到美国经贸重创之前,很难产生与其他国家“共赴时艰”的战略冲动。欧美之间的跨大西洋纷争,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第二,欧盟在知识产权、劳工待遇、环境保护等领域,与美国的立场实际上是较为接近的,同时与其他很多国家的立场及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欧美之间一旦在钢铁、汽车等领域达成谅解,那么欧盟就极有可能被美国所争取、“统战”,甚至不排除沦为美国“贸易恐怖主义”帮凶的可能。

第三,在经贸问题背后,挥之不去的还有国家间的战略关系,以及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等。而在这些领域,欧洲与美国具有高度文化亲缘性,在政治文化、社会传统上的相似度也非常高。譬如,在2017年APEC峰会上,特朗普在其演讲中就反复强调在印太区域应“保持自由和开放”。此处“自由和开放”实指美国只和与他们政治制度与价值观类似的国家一起开放,其潜台词是如果不和美国共享政治制度与价值观,这样的国家美国将不会对其“开放”——譬如,他所不点名地批判南亚一些国家存在“庞大的国有企业”“以政府规划者主导投资”等等。而这些理念总体上也都是欧美世界所共享的。

综上所述,那种所谓“欧洲能够立刻与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共同抵制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捍卫多边主义全球化共同价值与制度”的情况,恐怕难以出现。

“达成共识”“形成政策”“政策落实”之间相距千里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应该放弃“争取”欧盟。毕竟,就算不能成为战友,也总比成为敌人要强。就算不能和欧盟结成“统一战线”,那也至少应该确保欧盟不至于彻底倒向美国,成为“特朗普主义”的帮凶。

可喜的是,在过去的数月中,印度、日本等重要经济体与它们的邻国实现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戏剧性转圜,同时他们与欧洲的经贸联系也在进一步地密切。欧洲、亚洲、拉美、非洲的重要经济体,彼此在战略与经济层面都达成了更多的谅解与共识。

尽管这些变化尚不足让他们建成“统一战线”,但至少可以削弱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在当前历史关头倒向美国的决心。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若干客观事实的存在也阻碍了欧洲与美国的进一步接近,同时也为欧洲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和力量中心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欧美之间真正落实“零关税”的可能性并不大。在政策领域,“达成共识”与“形成政策”相距千里;而“政策形成”与“政策落实”更是相差以万里计。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有一个“双层博弈模型”理论,是讲两个主权国家的首脑在峰会、谈判中达成共识,甚至签署受国际法保护的条约后,同样需要拿回国内,报请各自的议会批准。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政治斗争、党派矛盾将极大地影响批准的结果。所以说领导人是同时在国际与国内两条战线上面临“双层博弈”的挑战。

明白上述原理,我们再看特朗普在其国内的政治基础,不禁要为他所谓“美欧零关税”动议在国会山上的命运捏一把汗。民主党对他的仇视自不必提;共和党建制派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多大程度支持他,也需存疑。

至于欧盟,形势则更为微妙。主权国家的领导人尚且面临双层博弈的困境,就更不必说欧盟这样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欧盟成员国通过让渡本国的一部分主权而形成欧盟。也正因如此,欧盟每遇重大决策时,采取的不是简单多数表决原则,而是看似最公平、但也最痛苦且低效的全体通过原则。换言之,即便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特朗普达成正式协议,也将面临欧盟内部任何一个国家将其“一票否决”的挑战。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外交风格属于典型的“得寸进尺”:每次与一位谈判对手达成初步协议后,接下来他并不会转入实操阶段去落实协议,而是逼迫对方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

在与欧盟的协调中,鉴于欧盟国家大多也同时为北约成员国,特朗普在有关军费分摊问题上的斤斤计较、步步紧逼,不可能不在其欧洲盟友心中留下阴影。战略与经济从来不是孤立、分离的。两者的互动深刻形塑着美欧的双边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综上所述,国际社会一方面需要对美欧之间在经济与战略问题上的复杂互动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和战略定力,而不要“说风就是雨”。在看到美欧“合流”的动力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其阻力。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对形势做出正确的预判,并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

编辑:牛绮思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珍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