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东西 如何更好地利用中部区位优势,承接东西,成为了摆在所有中部地区省份的难题。中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特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个省。进入21世纪以来,中部六省面临着经济发展上“东部高度”与“西部速度”的双重夹击,有学者甚至提出了“塌陷的中部”的理论。如何更好地利用中部区位优势,承接东西,成为了摆在所有中部地区省份的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2006—2016年,从中部崛起到新中部崛起规划,在原有的“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中央对中部地区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一中心”,即建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而“四区”则是要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战略规划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摸索出一条适合中部发展的道路显得至关重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升企业投资、大众创业热情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为此,中部六省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为政务做减法
中部各省紧抓“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为企业扫除障碍。为政务做减法,江西省已经实现了182项证明事项取消调整、189项政务服务“一次不跑”、312项政务服务“只跑一次”;湖南省也已减少省本级行政权力147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省级财政专项减少到78项。缩短审批时效,安徽省实现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由27.6个工作日压缩至13.2个,即办率提高至86.5%;江西省也于今年6月底前,实现企业注册开办5个工作日完成,比国家要求缩短3.5个工作日;湖北省要求,今年8月底前,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4个环节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压缩至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压缩至50个工作日;企业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
此外,河南省“三十五证合一”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总结了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二十二证合一”试点经验,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发改、公安、财政、住建等17个部门的30个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创业创新。
在县域方面,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表现亮眼。根据“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数据显示,南昌县在“中部六省营商环境十强区县”名列首位,这得益于南昌县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的不懈努力。南昌县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27枚印章归为一枚,278项审批事项统一划转,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
在“中部六省营商环境十强区县”排名第四的湖北省宜都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宜都对标东湖高新区寻找自身差距,截至今年5月,再次刷新了207项行政审批速度,实现了首批87项清单“一次办好”。此外,宜都将不动产交易登记从法定20天压缩到当天可办结;实现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20分钟就可拿到营业执照;79项纳税服务免填单,使宜都办税速度全省领先。不仅如此,宜都还在姚家店镇率先启动“一府三中心”改革试点创新“权力下放”模式,便利企业和群众。从前,虽然乡镇也设有政务服务“集市”,但受制于“有窗无权”,只能受理申办事项,还不如往县市跑办得快。姚家店镇通过整合职能职责、人员编制、技术力量等资源,成立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其中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对接宜都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时效与宜都市保持一致,真正使群众办事不出乡镇。
多管齐下新招“亮相”
中部六省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持、降低税负和企业运行成本等方面也各出新招。
湖北省在7月5日发布的《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为企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具体措施包括涉企案件将被处理得更精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合法财产和违法犯罪所得、企业正当融资和非法集资等问题,将被合理区分;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产权,湖北省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工作机制,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快速查处机制。为给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湖北省将进行水电气等要素成本降费缩时的改革。
山西省6月7日出台的《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建立小微企业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中小微企业上市(挂牌)资源库,建立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中小微企业产业投资基金、中小微企业扶持专项基金等具体设施。
在县域领域,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出台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挂牌暂行办法,设立了亿元专项资金助推企业上市,新增了文投、水投、交投和铁投等四家国有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贷款19.9亿元。
河南省新密市在“中部六省营商环境十强区县”排名第二。除了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外,新密市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度设计防范公共权力个人化、固定化。新密实行了中层干部轮岗制。在干部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岗位上,连续任中层正职满5年以上的干部,必须进行轮岗交流。
同在河南的荥阳市排名第七,为更好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荥阳市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推广PPP模式、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举措,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中部六省在营商环境进步明显。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350万户,同比增幅超过23%,平均每月有5万个市场主体诞生。2017年1月至11月,山西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63186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13%。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2070550户,比改革前增长67.2%。全省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由2013年的771户上升到现在的1600户。
不可否认的是,中部六省提升营商环境空间依旧很大。在“中国五大区域营商环境指数”排行榜上,中部六省排名第四,与居首的沿海六地差距较大。中部六省及各县市均无缘“公众心目中营商环境最优的十个省份”和“全国营商环境十强区县”榜单。营商环境的优化不能一蹴而就,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教育水平和人才吸引力、基础配套设施、法治环境等都息息相关。如何筑牢基础、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已经入驻的企业踏踏实实、安安心心留下来,进而引来更多的企业,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