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出行更方便了。打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断头路”1400公里,京保、张唐铁路建成通车,环京津“一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二是蓝天增多了。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城市燃煤锅炉改造提升,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7.1%,为实现“京60”目标做出了河北贡献。
三是产业更优了。北京现代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
四是平台做实了。京津冀和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通武廊试验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等市场主体相继建成。
五是差距缩小了。北京一批知名学校落户河北;河北300多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建立合作关系,2017年燕达医院率先开通医保异地结算。
实践证明,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了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达到了“1+2>3”的结果。
回顾过去,协同发展效果初显;展望未来,协同发展前景辉煌。河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紧紧抓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快“三区一基地”建设,推动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扎实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深入开展与京津新一轮务实合作,主动支持服务北京天津,协同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及有关合作平台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左)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在论坛现场交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吕岩松主持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图为吕岩松与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右)握手致意。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左三)与人民日报区域协同发展智库专家合影。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论坛开幕式。
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仪式上,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为获奖企业代表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