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也向您说说我的心里话,希望听听您的看法。
我们夫妻和儿子和儿媳、小孙女组成了一个五口之家。子女也算事业有成,处世有度。可就是我总有点心理不平衡。不知道是不是社会风气影响,我感觉如今的年轻人并不能像我们那样孝顺尊敬父母,也不如我们年轻时那样体谅父母。
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我们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了他。可是儿子长大了,变得“自私”了,考大学、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等等人生的大事,没有与我们商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不顾我们的感受。
我们对儿子态度很温和。可是我有时候问他什么问题,他动不动就对我不耐烦。自从有了小孙女,儿子当了爸爸,对孩子的态度比对我温柔多了。一句话,总感觉儿子给我们的爱,总不如我们给儿子的爱那样多。
虽说,我还不至于“吃醋”,可是我们明明为他付出了很多,儿子对我们却很少温情脉脉。我心里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失衡感,感觉亲情天平失衡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您的读者 吕瑞芬
吕瑞芬读者:
您好!
你感觉亲情天平失衡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普遍性,心理咨询工作常常听老年朋友谈起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孝道角度说,那没说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子女应该无条件孝养父母。问题是,这种感觉亲情天平失衡的现象,乍看起来好像是个子女不够孝敬父母的问题,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有情可原的,是可以理解的,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孝道问题的。
敬老孝亲代代传
为什么会感觉亲情的天平失衡呢?
我们先从社会心理角度说。
从社会发展来看,为了更好的种族延续,人们需要对弱小生命更多关注与呵护。所以,在代际之间往往有一种潜在社会心理倾向,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下一代有情感倾斜。一个最普遍的表现是,为给孩子买房娶媳妇,不要说父辈,就是祖辈往往也心甘情愿吃苦。这种情感倾斜,有其生物学根源,不这样倾斜,种族将受到灭绝的威胁。在人类社会,为了避免亲情天平过于倾斜,就要用孝道来加以调节了。
再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代际心理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代际之间双向自立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就是“养儿防老”的观念在逐渐淡化,更多的父母越来越多的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在为自我的老年生活做出相应的准备。
给子女打好预防针
我们再从个体心理角度说。
首先有个角色心理期待问题。从孩子出生就发生的亲子互动中,让孩子感觉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绝大多数父母也确实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因此,在父母进入老年的时候,由于角色心理期待的惯性,子女可能还没有转过弯来,而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照与呵护。另一面,由于传统代际观念的作用,父母对子女又会有回报心理期待,当发现子女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时,就会感到心理失衡。
此外还有个心理经验问题。我们平时说相互理解,是需要个体生活经验做支持的。一般来说,生活经验总是父母先于子女,子女往往缺少父母曾经的生活经验,因而对父母有时候会缺少应有的理解,并非孝心不够。说个极端的例子:假如父母重病卧床,没有重病经验的子女,照顾卧病的父母有时候就可能不到位。而偶然有子女先于父母有过重病卧床的经历,在日后照顾病重的父母就会到位些。
增加心理独立
如此说来,进入老年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是调整自我期待心理。自觉降低期待心理,为子女自愿付出别总想着回报。子女小时候,为他们付出爱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得到了莫大的精神回报,应该心里说“谢谢在我们的生命里遇到你”。子女长大后,帮子女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没有不辛苦的,但别总抱怨诉苦。要多些淡定,权当是为社会做了义工。
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将心比心,“尊老爱幼”总是“爱幼”为先,因为“朝阳”总比“夕阳”能让人憧憬。“付出”是送给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再“找补”回来,那会让所有人都不愉快。再有,别总以为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别总期待子女像我们一样生活,对子女的事儿多些放手,对子女的观念多些包容。这样,心理期待调整好了,我们就会多心理平衡。
二是增强自我独立心理。人到老年,别老想着依靠子女,应该早早着手,从精神上,从物质上,多做些自我独立的心理准备。比如,在生活上让子女多些独立,也让自己多些独立。比如,在交往上多交几个老友,是应当尽早做的事情。当我们不能再随意走动时,依然可以给老友打个电话,去交流喜欢的话题。即使更多时候独守长夜,也要学会把忍受变为享受。独立性强些,依赖性少些,心理平衡就会多些。
三是学会自我表达心理。有个故事说,夫妻俩吃鱼时,这方总是把鱼肉夹到对方的碗里,把剩下的鱼头放在自己的面前,说自己爱吃鱼头。多年后因为一场变故才真相大白,其实吃鱼头的这方只是想让对方吃到最好的,而吃鱼肉的那方却真的爱吃鱼头,只是因对方说爱吃鱼头,而自己吃了多年并不爱吃的鱼肉。你别笑,弄不好,代际之间也会出现这样误解。有时候,子女对父母的不理解,确实是因为子女缺乏相关生活经验。这就需要父母学会适当的自我心理表达,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进入老年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明明白白说给子女听,增进代际之间的沟通,这样就会促进子女对父母的理解,父母也会少些心理失衡。
当然,作为子女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也应该尽最大努力理解并照顾好父母。事实上绝大多数子女也都是孝养父母的。上面的讨论只是想说,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子女会多些理解,对自己心里会多些平衡,进而增进代际关系,家庭会更多些浓浓的亲情。但愿我们的交流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