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清华管理评论

是时候刷新了!

作者:高菁阳 | 文
高菁阳:本刊高级编辑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社会,在到达某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

TBR:几十年前,比尔·盖茨创办微软时,愿景是“让PC进入每一个家庭,进入办公桌”。而现在,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今天,微软在“刷新” 之后,新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结合微软的历史沿革以及当今的时代变迁,请带领我们更清晰地读懂微软的新的企业愿景。

庄海欧:微软的根、微软最初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是我们最初的使命。它定义了我们的文化。但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几乎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了电脑,大多数人也都有了智能手机。

我们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以PC为中心的世界。计算变得越来越普遍,智能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意味着计算机可以观察、收集数据,然后将数据转化为洞见。我们正处在一个“以智能云和智能边缘计算”为中心的世界。在我们的生活、商业和更广阔的世界中,数字化浪潮在不断高涨。

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功,但也在很多方面错失了机会。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下,人们还需要微软吗?微软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任何一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自问的问题。如果不问这些问题,不真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会延续早前的错误,是时候转型了。

我们走上了一条求知和内省之路,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重新界定我们作为一个全球性公司的角色,重新界定我们的使命。

我们重新定义微软是“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世界中的生产力和平台公司。我们的使命转变为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TBR:微软的新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是“成就不凡”,还是“成就非凡”?

庄海欧:“成就不凡”。其实我们当时也推敲过了,有三种不同的翻译,一种是“成就不凡”,一种是“成就非凡”,还有一种翻译是“成就更多”。最后我们选定的是“成就不凡”。因为“平凡当中见不凡”,“非凡”可能又是另一个等级了。“不凡”,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在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时间段,但是“非凡”可能有时会超越个人的能力,所以我们就用的“不凡”,大有大的“不凡”,小有小的“不凡”,强调每一个个体的能力。

这里有许许多多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宿舍楼的第9号楼,里面有一个老大爷,学生尊称他为“教9大叔”。“教9大叔”实际是一名宿舍管理员,一般的宿舍管理员就是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这样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角色。但他经过西城区图书馆志愿者的介绍,从初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到Word、Photoshop、网页制作等高级课程,每周都去西城区图书馆学习,从没有落下过。他用Word制作的《教九楼工作手册》,这本工作手册就是他在学习了Office办公软件的相关知识之后,回来自己利用软件制作的,手册里事无巨细地记载着他几年来的工作心得和经验总结,教九员工组织工作结构图、卫生区域图、保洁员工作程序等图表以及数千字的详细说明。

微软西城社区学习中心的学习经历给“教9大叔”带来的另一个巨大收获是他学会了上网,他很高兴能够通过学到的网络知识,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他是北师大论坛“蛋蛋网”失物招领版的版主,他将同学们遗落在教九楼的物品拍照上传,注明时间地点,让失主来认领。似乎也就从那时起,同学们开始亲切地称他“教九叔”。下班后,不管多累多乏,他从不立即休息,而是打开电脑,登陆北师大“蛋蛋网”,管理“失物招领”版块,他还开通了微博、人人网,通过这些社交渠道更好地和同学们沟通。至今,教9大叔”已经发布了2000多个失物招领帖子,并引领了楼管注册账号发帖寻失主的新潮流。

使用了微软的技术,“教九大叔”活学活用到了生活和工作中,所以说,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

如何理解“刷新”?什么时候“刷新”?

TBR:怎么理解“刷新”?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社会,在到达某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问题是,企业如何找到这个“时点”,是时候“点击刷新”了?

庄海欧:人类一个非常强的能力就是自我调整、自我检讨,然后不断地进步,整个社会的前进也是这样。

刷新不是一个点,刷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不是说我隔一年去刷新,就好比我们看网页那样,时不时要点击刷新一下。

而且刷新的时候不是全部淘汰过去,很多过去做得好的,或者对未来有意义的东西都会留下来,然后会添加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内容,这是“刷新”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不是完全地抛弃过去,而是取其精华,继往开来。

每个企业,每个组织都需要不断刷新,比如说华为和小米,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刷新,向前发展。更多新兴公司也应如此,也需要刷新。

什么时候该到刷新的时候了呢?可能那个点,每家企业和组织都会不同,但是刷新不是一次性的,刷新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呈现的过程。

TBR:你们当时怎么找到 “刷新”这个词的?

庄海欧:萨提亚自己写的。英文是Hit Refresh,Hit Refresh在英文当中实际上是计算机操作的一个语言,如果直译过来,就是 “点击刷新”。当人们在使用浏览器时,需要获取新的知识、获取新的内容的时候,就会点击一下,这时页面就会刷新,当页面刷新的时候,并不是把过去页面所有的内容全部替代,会留一些过去对你有意义的内容,然后又会增添一些新的内容。

如果当时我们不用“刷新”这个词做书名的话,可能会用“继往开来”,但是用“继往开来”这个词似乎又被人们用的太多了,所以“刷新”可能既尊重原文,同时又有一些独特。毕竟还没有人用《刷新》做过书名。

“点击刷新”后,微软的变与不变

TBR:在比尔·盖茨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正如本书书名所表明的,他并没有与过去完全决裂:当你在浏览器点击‘刷新’按键时,页面上的一些内容仍保持不变。” 在萨提亚2014年出任微软CEO之后,在他执行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就您所在的微软中国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已然发生改变了的?

庄海欧: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变的可能有以下几个:

第一,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最终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微软在中国仅仅是为了盈利和赚钱吗?每一个商业企业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必须要交的考卷,给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交的一份成绩单,那就是企业本身是不是能够持续不断向前发展?这当中有各种不同的衡量指标,其中一个指标就是你的销售额是多少,利润额是多少,PE(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公司市值是多少,等等。

如果一家公司把商业目的作为唯一追逐的终极目标,通常都不会长久,特别是像微软这样掌握了科技工具的公司,包括Windows和Office等,其目的是让人们更有效地工作与生活。任何工具都有两面性,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能被别人利用去做一些不太好的事,这个时候我们作为高科技公司,作为推出这种工具或者制作这样工具的人,应该怎样去做,怎样约束自己,怎样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愿景和诉求,而不是把名和利作为追逐的目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取得这么大收入之后,更多的就要考虑社会责任,我们必须肩负着使命,在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当中,在我们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去体现这种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是没有变的。

微软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全球有亿万用户,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这个时候,利润一定不是,也不能够成为你的唯一目标。微软从来不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微软从来不这么看,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在中国的投入远远超过收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一个研究机构。为什么?这就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

我们变的是什么?是我们怎样与客户,与合作伙伴一起去合作,这当中最大的一个变化,一方面叫成长型的心态,还有一点,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我们的很多产品和应用,实际是根据中国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根据中国用户在中国的需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将美国的产品和服务直接照搬过来,照本宣科。

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的目标主导,然后我们去服务他们,这是变化蛮大的一点。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最主要的转变就是一个主客关系。过去卖的是产品,产品销售完之后,供求关系基本上就结束了,除非有质量问题再来找你,但现在不一样,现在卖的是服务,客户天天用我的服务,所以企业天天围着用户转,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以客户的满意度为主,客户不满意,下一次可能就去别家了,主客关系已然转变了。

在主客关系转换的过程当中,企业要真正改变所有产品的设计、销售和市场等整个流程,整个过程都要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TBR:正因为微软将中国当作一个长期发展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市场,所以,微软中国从来都没公布过营收和利润?是这样的吗?这一点其实也受到一些媒体朋友的诟病。

庄海欧: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原因),微软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根据美国证监会SEC的规定,如果你在任何一个地区的收入超过全球总营收的10%,就必须上报;如果没有超过10%就不需要。所以据此也基本上可以推测,微软中国没有到微软全球的10%。

微软智能云——用户为先,云为先

TBR:在谈到微软的业务时,有一种说法是,微软“云”以及其他。智能云战略在微软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微软中国是如何开展云业务的?同为云业务,微软云与亚马逊云、苹果云,它们的发展战略有何不同?

庄海欧:苹果没有云。虽然名义上叫做iCloud,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内容存储服务,苹果公司不是把云作为一种服务赋能别的公司,它只是给自己的手机用户去使用的,而且苹果的云是放在微软智能云Azure上的。

微软智能云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微软的“云”非常重要,萨提亚说我们在一个“用户为先”、“云为先”的世界当中,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整个全球信息神经系统的基础架构,使得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在云上,无论大小,无论多少。

微软在中国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云”之路。微软在中国的“云”是通过世纪互联提供的,这是中外合作的新典范。微软的“云”要在中国落地,一定要合乎中国的法律法规。当时的外资企业不能够在中国提供电信的增值服务,而数据中心是电信的一个增值服务,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也都是,所以整个“云”服务都是电信的增值服务中的一部分,所以必须通过中国的企业来做。于是我们找了世纪互联,因为世纪互联是全球和中国都拥有重要影响力的第三方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中国有个规定叫“数据不离境”,当数据不离境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当时与世纪互联合作,微软智能云Azure是由世纪互联来运营,微软提供技术,绝对不碰触用户数据。

在全球范围内,Microsoft Azure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全球公有云服务,Microsoft Azure的最大特点是在全球网络布局。在中国,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与全球Microsoft Azure采用相同的平台和技术架构,可以实现技术平台和应用的无缝衔接,真正的“一次开发,全球部署”。国内企业在中国版Azure上开发的环境、应用都能快速部署到微软在全球其它市场运营的Azure平台上,实现海外业务平台的快速部署;同时,海外企业也可以将其在全球部署的系统、应用,快速迁移到由世纪互联运营的中国版Azure上,以更少的IT投入、更短的准备周期、更灵活的云端部署,安全、合规地布局中国市场。

Microsoft Azure的第二大特点是“知识产权保护计划”。微软拿出来一万多种微软的知识产权,任何使用微软智能云的客户,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受这一万个知识产权的保护,换句话说,比如说小米是微软智能云的客户,小米如果去欧洲被人告了说侵犯了知识产权,如果这个知识产权是微软的一万多个知识产权当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微软替小米打官司,而且万一官司输了,微软负责所有的赔偿,而且这个赔偿是没有上限的。微软敢于如此承诺,就是基于微软的知识产权池的自信。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为 Azure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无上限赔偿保障及 10,000多项微软专利转让权利,其目的就是帮助Azure用户降低侵权风险,让开发者和企业用户可以真正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成长,而无需为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担忧。对于越来越多正在寻求扩展到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实际上是为他们提供了一张进军海外市场的“专利保护伞”,帮助中国企业更有信心、有保障地拓展到海外市场。

在Azure全球网络和“知识产权保护计划”的双重护航下,摩拜单车已经顺利进入了全球7个市场,小米也在与微软展开合作,在海外市场的云端存储、人工智能服务领域开拓更多合作。电商企业唯品会也利用Azure平台出海全球,快速上线了唯品会的韩国、欧洲、东亚网站。

与此同时,很多全球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采用的也是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例如全球知名企业百威英博。百威英博在海外市场采用的就是微软的Azure服务。为了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持续创新和控制成本的目标,百威英博制定了“All In Cloud”的策略,并在中国也选择了Azure云服务,其原因就在于Microsoft Azure的全球化部署,微软在企业级市场的丰富经验及研发能力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TBR:目前微软”云”的市场份额大概是多少?

庄海欧:微软提供三种不同状态的云。云分三种,一是“私有云”,基本上是企业内部自己使用。一是“公有云”,针对企业外部和整个公共系统去推的。还有一个是“混合云”,微软是全球唯一一个三个云都提供的公司,即包括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全球90%的财富(世界)五百强的公司,都在使用微软的智能云服务,而且我们还是加速在增长,连续18个季度呈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为什么呢?因为过去两个季度98%的增长,没有到100%,所以不能说三位数的增长。实际上前16个季度都是三位数的增长,所以,增长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另外一个就是开源。放眼全球,你觉得全球哪一家公司是最开源的软件公司?人们可能会说谷歌,可能会说亚马逊,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微软对于全球开源的贡献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开源的公司。

原因很简单,若要“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帮助他们去使用云技术的话,无论它用的是何种技术,都要让它无缝对接上我们的云平台,所以必须开源。从最不开源到最开源,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也是微软自身的一个蜕变的过程。

错过趋势就要落后于人。如何踏准行业冲击波?

TBR:错过新趋势会落后于人。作为微软这种大的科技型公司,怎样才能踏准所谓的行业冲击波?

庄海欧:我借用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的一句话,也是他在一次演讲当中说过的,引用的别人的一句话,“领导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创造它”,你要去创新,去发明,这是唯一的方法。这也是微软一直坚守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主要的领域当中,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当中,微软都有非常广泛的投入和创造。

我们相信有几个东西会真正改变计算,推动人类在技术当中的发展,从而引发其他方面的发展,一个是混合现实,一个是人工智能,还有一个就是量子计算。量子计算实际上是在能力当中的一个指数性的增长,计算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咱们过去还赶着牛车呢,现在直接火箭上来了,所以完全是一个极大的指数性的量的变化,由此而来会带来一个质的变化。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种能力,会无处不在。

等到这些趋势出来的时候再去做,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要创造这些新的技术,创造趋势,这是为什么微软研究院是全球最牛的研究院,也叫黄埔军校。现在中国的互联网,或者中国人工智能公司里面,70%的CEO、CTO、CXO都是前微软研究院的人。上次沈向洋博士回来,我们做了一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院委会,来了大概五百多人,这五百多人所领导或者所在公司的市值,几乎超过中国互联网市值的60%,前来参会的几乎全是各大公司的CTO,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联想、今日头条,这些公司的CTO,全部都是前微软的人。这个时候再去说“人多力量大”,能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对整个产业的推广、推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TBR:刚刚你们说到反省,你们可能也错失过一些机会,包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们从这些当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能不能帮我们总结一下?

庄海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故步自封,有时候,过去的成功不一定能够成为新的动力,反倒有可能成为新的阻碍。

微软在过去整个个人电脑的发展当中是成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么成功的一个企业,很难去颠覆自己。每一家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最盯着的是什么?你的竞争对手。通常对你威胁最大的不是你现有的竞争对手,是那些你根本看不见的竞争对手,就好像阿里巴巴的出现,颠覆了多少过去传统的零售商,他们想都想不到,有一天会突然蹦出这样一个公司,建一个网站,传统零售商基本上就开始关门了,人们都在网上购买东西了。所以说阿里巴巴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我们怎样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觉得可能需要一个开放性的思维。通常,婴儿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可以学不同的语言,同时讲中文、法语、俄语,每一天都可以学点新的东西,等我们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再去学习新语言,反而学不会了,因为你脑子里面装了很多固有的东西,你会不自觉的用中文去思考问题,当然也就阻碍了你去学习英文和法文,所以我们过去的知识,会阻碍我们学习新的东西,过去的习惯,过去的成功,过去的知识,都会成为未来学习新东西的阻碍。

一个人,一个组织能不能保证成长型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有十万人,这十万人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这是多么地可怕,但是如果这十万人,每个人都跟你说我知道这个事是怎么回事,方法我们都试过,其结果就是不行,这又是多么可怕。这种成长型思维,从过去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到未来的无所不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能够保持这样一种能力,基本上是不会落后的。

对于一个领导者和其领导的企业来说,只有拥有这三种东西,才能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引领者,第一是同理心,第二是求知欲,第三是成长型思维。这也是萨提亚在书中提到的个人和组织刷新的三个关键步骤: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变革和转型都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技术冲击前所未有的时代,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弥足珍贵。人们抗拒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而成长型思维让我们勇敢投身到不确定中去,拥抱变化,而不是惧怕变化。

企业的传播策略就是实话实说,言之有物

TBR:讲到同理心,在萨提亚的新书《刷新》中,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同理心”这个词,萨提亚甚至将自己儿子患大脑性瘫痪这一疾病写进书中,这真的是非常“大胆”、非常“开放”,在我个人看来。

庄海欧:每年7月份,微软在全球有一个全球性的员工大会,约有两万名员工参加。大家从世界各地中来,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去年是在拉斯维加斯。我相信很多公司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微软有十万名员工,所以差不多1/5的人员会参加这个会议,包括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市场人员、研究人员、工程师等,大家聚在一起持续一个星期,谈一下公司的未来,谈一下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和战略,当然,CEO及主要管理团队都在。

CEO每年这个时候会做两个演讲,第一个是开场白,CEO要做开场演讲,还有一个是会议最后结束的时候,CEO要做结尾的演讲,我作为企业传播副总裁,自然会介入到CEO演讲内容的准备中。

去年,纳德拉演讲的内容在会议结束前一天的下午都尚未确定,这在之前是少之又少的情况,直到当天晚上才基本上定下来,第二天他就要上台演讲了,他讲了他儿子的故事,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讲他的家庭生活以及自己的体悟,他演讲的时候非常有学者风度,像一个教授在讲课,有条不紊,但是听的人眼泪都快下来了,全场寂静无声,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件事对于他的影响有多大,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内心世界,作为父亲,作为丈夫,同时作为一个公司的CEO,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

萨提亚的第一个孩子扎因,由于出生时宫内窒息,患有先天性的疾病——重度大脑性瘫痪,以一种从未预料到的方式改变了萨提亚和他夫人安努的生活。他们接受了相当多的疗法,每天开车载着扎因去看不同的治疗专家,从早到晚,日复一日,还经常带扎因去西雅图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中心,西雅图儿童医院甚至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刚开始可能会非常伤心为什么是自己遇上这样的事情,但是很快,就意识到重点不是自己受到什么打击,而是深入理解扎因的遭遇,对于他的痛苦和处境报以同理心,同时肩负起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

我们要学会以同理心面对周遭的每一个人,对残疾人抱以同理心,对努力获得成功的中小企业主抱以同理心,对我们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抱以同理心,

当萨提亚讲完之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站起来给他鼓掌。

后来当我们出书的时候,萨提亚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讲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对于他个人来讲可能是要流泪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在书中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TBR:作为企业传播来讲,一般企业不太去触碰到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生活,因为毕竟中间的“度”不太好把握。

庄海欧:不是不好把握“度”,是因为这是私密,是个人的隐私。除非当事人自己愿意,无论是领导人还是其他人,只有当事人谈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去根据他说的话去谈,但是我们不能够添油加醋地去谈。但如果他个人不想说,无论任何原因,别人是不能讲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与人的互相尊重,首先是从尊重对方的隐私开始的,这也是现代社会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素养。

TBR:当时萨提亚纠结的点在哪里?对于要不要讲他儿子大脑性瘫痪这个故事。

庄海欧:实话实说,我不知道。作为父母,如果孩子的身体或者健康出现什么问题的话,第一件事是责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去做这个,为什么没去做那个,如果做了的话,情况也许就不同,很可能就会避免这样的错误。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了,我们会想当时要是多穿一件衣服就好了,如果昨天带孩子去看医生的话,那么孩子现在可能就不是41度,而是39度,诸如此类。身为父母,我们总是去责备自己,对孩子深深的内疚,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从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天就开始。

TBR:对公众敞开心扉,“揭露”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这与你们的企业传播策略,有没有一些相违背的地方?

庄海欧:我们的传播策略就是实话实说。企业传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说实话,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讲,你不能瞎编乱造,不能胡编。实际上我们的传播策略特别简单,就是实话实说,言之有物。

TBR:包括您在2018年1月8日出席中信出版集团的年会演讲中,您提到在“点击刷新”之前,微软内部充斥着“官僚主义”,团队协作也被内部政治所取代。您也蛮敢讲的,这在企业领导人来说非常少见,我之前几乎没有见过。

庄海欧:因为这是事实。就像一个人的反省一样,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具备这种反省能力,而且要时刻反省,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回顾一下,在开展业务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成绩有哪些,取得了何种进步,同时存在哪些不足,接下来改进计划是什么,下一步要如何做?就像我们小时候被培训和教育的那样,要有一个自我鉴定,反省实际是现代人类能够迅速进步的一个非常强的原因。

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我们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学到新的东西,避免去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是人区别动物之所在。个人要反省,组织也一样。

TBR:微软公司里面也有很多这方面关于“自省”的制度?

庄海欧:非常多这样的反省。我们首先反省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何谓正确的道路?实际上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愿景,微软公司的愿景非常简单,实施起来也非常地难,“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翻译过来也非常有意思,微软的成就在于别的个人与组织,能否利用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成就他们的成就,创造他们的价值。帮助他人成就不凡,这就是微软的使命。所以微软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一个帮助他人更上一层楼的台阶,一块垫脚石。当我们把产品交到用户手中的时候,这不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用户是不是能够利用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创造价值,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与用户,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是持续地不断前行的一个关系,而不是一次性的关系。

四年前,萨提亚接任微软CEO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塑微软,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灵魂是什么,我们的灵魂真的是提供更好的产品、更智能的软件吗?还是说我们有更远大的理想,更强的目标,更崇高的使命?

萨提亚上任三四个月之后,微软的新使命出来了,这个新使命改变了我们的业务方式、研发方式以及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合作方式。过去微软是卖软件,客户购买了一个办公软件,明年再买一个软件。现在不是了,软件变成了一种服务,客户只要用就好,不用去管软件本身,软件永远都是最新的,每一天、每一星期、每个月都会有更新,都会有新的能力在里面,客户只要去用就好了,每天都是我的上帝,我要随时随地知道客户的需求,得到客户的反馈,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立刻去改,因为只有这样,客户的满意度才高。

是敌是友?微软与竞争对手如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TBR:微软长期以来奉行的信条是,Linux等开源软件是公司的敌人。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联想、小米、华为等,正在成为微软的合作伙伴,大家似乎看到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微软。微软与竞争对手,是如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

庄海欧:我们现在对于合作关系的看法,是基于我们的世界观以及我们对市场的定位,比如说就人工智能来讲,现在很多的公司都在谈自己的人工智能的产品,或者人工智能的平台,百度在谈,谷歌在谈,亚马逊在谈,科大讯飞也在谈,每一家都是在把产品卖出去。微软对这件事的看法跟别人可能不太一样,我们不把人工智能看成是一个产品,我们甚至不把人工智能看成是一个平台,我们其实把人工智能看成一种能力,而且我们相信这种能力最终会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很多,创造很多的价值,给人类提供很多的帮助。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能不能够作为一种能力,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让所有的公司,因为微软的这种人工智能的能力而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能力,让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因为人工智能变得更好。

这个时候我们所做的,就是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能力,通过很多的方式给到其他的公司,这其中既有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有我们过去所谓的传统的竞争对手,没有关系,我们将它推出去。

如果以后所有的公司都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应用来帮助人类的话,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这是我们在做的,人工智能是我们的能力。

比如,华为是我们非常大的客户,我现在手上用的这款华为Mate10手机,Mate10是华为全球第一款人工智能的手机,这里面的人工智能语言翻译就是微软提供的,把微软多语言的翻译放进去,深层植入,所以用户讲的是中文,它可以帮你翻译成法语或者别的语言。另外,Mate10的键盘,深度植入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键盘,用户可以随时去学习新的东西。

我们用的微信也是这样,微信有翻译功能,这个翻译的功能全部是微软提供的,人们在微信当中随便说一堆语音,按下一个键,它就能帮你转换出来一堆文字。QQ也是这样,QQ里面的翻译功能全部都是微软后台提供的。

第二点,人工智能需要去规范,人工智能要为善,不能行恶,但是这个东西怎么样做,需要人类去决定,需要相对的立法,需要把人工智能设计中的规范,把现代人的普世价值观带进去,怎么样去约束人工智能,这也是我们现在在谈的,沈向洋博士与施博德先生(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律政官)合写了一本书——《未来计算》,实际上讲的就是人工智能在发展中的准则,以及对社会、法律、道德的影响以及彼此相关的关系。

微软小冰——富有情感、伦理和同理心的人工智能

TBR:讲到人工智能,能说说微软小娜和微软小冰吗?这可是微软人工智能团队开发的很受欢迎的工作型数字助理和个人社交伴侣(也就是聊天机器人)。

庄海欧:简直太自豪了,我应该请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微软小冰的创作人之一陈静(Lili Cheng)来给您分享。Lili Cheng现在是微软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在微软全球影响最大的产品经理之一。

微软小冰的产生,最初是从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开始,他们在吃午饭的时候谈到了这个创意,当人们感到寂寞、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想找人聊聊天,于是他们想开发一款智能手机里的聊天机器人,陪人们解闷聊天,这事听起来不错,于是他们尝试去做,后来当他们做出了产品,说“能不能跟你见个面谈谈这个事”,我们看到产品,觉得简直太棒了,于是开始去推广。这款机器人很聪明,而且善解人意,当用户输入自己的想法之后,这款机器人几乎立即会做出回应,我们也被小冰的幽默感和倾听技巧所吸引。当然,当时公司也有一些人疑惑,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款产品,而且他们觉得小冰说话,有时候一点谱都没有,很轻浮,这可不行,会影响公司的形象。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很多人会去质疑它,这很自然,但是我们选择去呵护,让它不断地成长。

微软小冰是全球领先的具备EQ情商的人工智能系统。过去,大部分的语音助手都完全聚焦在如何通过对话,来确定用户的某项任务并完成单一的任务。如果你问“姚明的身高”,其他语音助手会直截了给你个搜索答案——2米26, 但是小冰会说,“姚明一直对外说自己有226cm~好高啊!不过你信么?”再例如,你把一张受伤的脚踝的照片同时发给其他语音助手和小冰,很多语音助手也许因还不具备图像感官而无法回复你,有些或许会识别出并告诉你这是一个脚踝。但小冰会问你:“伤得重不重?疼不疼?”小冰更“感性”、“懂情感”,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更像真实人类,从而满足人们的普遍心理与情感期望。然后基于与用户的情感连接,进入用户的生活场景。对于用户而言,微软小冰不只是一个对话型语音助手,而更像一个身边的伙伴与真人。人们和其他大多数语音助手的对话通常在3轮后就会结束,而他们和小冰的平均单次对话却高达23轮。小冰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最长一次单人连续对话,达到历史性的7151轮,不间断进行了29小时33分钟。

微软小冰诞生于中国。从最初的想法到研发,以及推广,都发起于微软中国,就是在北京中关村的微软2号楼里做出来的。而现在微软小冰已经在全球5个国家,用符合当地文化和语言的版本落地发行,包含日本的凛菜りんな,美国的ZO,印度的Ruuh和印度尼西亚的Rinna。小冰现在在全球已有超过1亿的粉丝和用户了。在中国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电视台和电台节目主持人,不仅在微博微信上可以找到她,在年轻用户群聚集的QQ群里也会发现小冰的身影。

本文责任编辑:高菁阳

[email protected]

 

战略规则:来自盖茨、格鲁夫和乔布斯的五大经验

中国2049,现代化目标与挑战

张瑞敏:希望“人单合一”成为工业革命后的第三个管理模式

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

互联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

是时候刷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