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摩托车

绷紧安全这根弦 摩旅进藏安全常识

作者:执行|杜启弘 鸣谢|西藏高原救援组、申国强
仅是今年4月,我们已知的进藏车手达2914人,其中因故求援91人次,紧急道路救援21次;摔车造成的骨折事故7次(腿骨骨折3人,手腕、锁骨、肋骨骨折4人);截至6月5日,已有三人死于进藏路上,还有一人摔成植物人……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不能不让我们暂停原定选题,紧急赶制本期进藏安全专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事故?是车速过高、安全意识淡薄,还是把公路当做赛道、总想在瞬间创造些什么、挑战些什么?在路况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进藏线路上,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

为什么进藏?

“我要去西藏!我要摩旅!我要洗涤自己的灵魂!”这是很多车手去西藏的理由。一些人有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开始了筹备—看穷游攻略,看网上段子,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标识性路牌、建筑照片,然后准备各种有用的无用的东西,或是像搬家公司或是像逃难者一样踏上西行的路。在路上,他们扎堆拍照,人有我有,看着那些网络图片网文,给大家的感受就是千篇一律,如同嚼蜡!

在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到了拉萨之后,许多人又开始设定千篇一律的行程安排—第一天转布达拉宫,大昭寺,刷朋友圈;第二天去羊湖拍照,顺便看看附近的景点,刷朋友圈;第三天去一些土特产店买些东西送朋友,刷朋友圈;第四天……

确定这就是你想要的吗?朋友,你这是摩旅,还是在旅游?只不过是换了一种交通工具不需要导游的旅游罢了!

还有一些人的德行随着每天的距离增加呈爆炸性增长,一次川藏走下来,就会对世俗不屑一顾,就会以老鸟身份教导他人;一些人学过几篇穷游攻略,把骑车旅行当做是品位和世界观的标签,进过一次西藏或藏区,就会把仁波切、堪布、活佛、法王当成心中的神,回家后学会了品茶、熏香、盘珠子、玩手串……这些人不仅追求自己心灵的宁静,还会想着让朋友圈里每个不小心戳到的朋友也获得进藏洗礼后那彻悟的机缘。他们脱下骑行装备,马上就衣袂飘飘,手持念珠,眼神悲悯作佛像状,自拍中不经意出镜的茶壶、香烛、小楷、花草,木串、蜜蜡、绿松,都体现着骑车人进藏后洗涤升华了灵魂迎来了那不食人间烟火、整日喝西北风的缥缈禅意。

骑行一次西藏真的这么神奇吗?那些西藏原住民和常年旅居西藏的外地人,岂不是早已成神?不过这些大神也的确“神”—在孜然和辣椒面味道的烟雾中,放下左手的烤串,也放下右手的扎啤,把眼光从邻桌姑娘的身上收回后,抹去嘴角的哈喇子,再次讲述甘丹寺、布达拉宫和信仰,频道切换得还是那么顺溜……

笔者在2006年第一次进藏时,一路都很激动,甚至在看到西藏界牌和出藏路过唐古拉山口时还差点哭了。2008年第二次进藏时就没那么多小情绪了,回来后连篇游记都懒得写,许多身边车友都不知道我又去西藏了。今年的第三次进藏纯属出差,最大的收获就是疲劳……总之,如果你此生只去过一次西藏,那种仿佛置身异域的新鲜感可能会伴随你一生,去得多了,西藏在你眼里就只是一个有风景的目的地了,你会认为那些“修行、提炼”的哭嚎实在是扯淡,那些煞有介事的标榜更是非常可笑。

摩旅就是摩旅,就是骑着摩托车去旅行,没有定位必须要怎样;西藏就是西藏,就是一片蓝天白云空气稀薄的高原,她能晒黑你的脸,洗不白你的灵魂。一个肮脏的灵魂,别说西藏拿你没辙,就是成天泡在高浓度洗涤剂里也别想干净了。这些年来,接触了太多进过藏的人(包括身边的熟人),感觉他们旅行回来之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从前爱占人便宜的依旧斤斤计较满脸得失的喜悦或沮丧;从前心胸狭隘争强好胜的,回来之后仍是三天两头一脸忿忿不平;那些仿佛洗净了灵魂精心包装成出世高人的“大神”们,也只是多了一套行头,该干的坏事一点也不会少干……你的沉淀和提升跑哪里去了?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我去过”,更不是告诉别人我通过这一趟远行,在思想上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旅行中,如果你有什么改变,也多是藏在内心深处不想与人言的一些感触,凡是咋咋呼呼嚷出来的,多是经过加工的自我标榜和包装,就像那文盲手里坑坑洼洼、丑陋不堪的核桃。

进藏就是进藏,摩旅就是摩旅,真的没啥高度。一路上翻过的山,也是摩托车驮着你爬上去的,你能做的只不过是拧拧油门。所以,进藏真的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场有点难度的旅行。你背负太多与旅行无关的东西,脚步就会变得沉重。单纯的人才最快乐。为什么要进藏?只是为了那一路上的风景!如果你能这样回答自己,那就出发吧。

怎么进藏?

摩旅西藏到底该准备啥?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说法,但是大致都是工具、装备、物资啊什么的。仅有这些就够了么?事实上,能使你长途安全骑行更远的不是这些装备,而是心态、素质、常识。

“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听上去很提神,但是这种说法不太适合摩旅。因为在摩旅的路上会出现太多的未知和危险。而降低这危险的唯一途径就是不要尝试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你真是只凭一股“走出去”的冲动踏上旅程,你可能真的就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在执行本文时,笔者与从事藏区救援工作的申国强多次交流探讨进藏准备工作,他给我介绍了几位摩旅全国的老摩旅的事—河南摩侣夫妻李军,两人的车很差,装备带得也不多,支持他们远距离骑行并一直安全的只是平和的心态和骑手的素质还有对当地常识性的了解,东北、南方、中原、西藏、新疆……几乎全国都留下了他们夫妻的足迹,但是事故率一直是零;陕西咸阳的老杨哥,十几年带队摩旅,走遍神州大地,摩旅事故是零。他每次出发前都有一个7天至10天的准备过程,行李永远是那些行李,但是心态和常识性的东西要准备很久;广东车友龙哥,61岁的车友,摩旅天下的奇人,他安全摩旅的感受是“想自己的摩旅之路走得更远更长就不要尝试那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若是依靠运气,摩旅可能会有噩运相伴,不要赌自己的运气,我们摩旅人输不起……”

今年农历正月初九,某汽车自驾游车友驾车返回内地时在距芒康县如美镇十几千米处以时速30km侧滑冲出路基,百万元路虎也没有保住这些人的性命。时速30km快吗?路虎的防护比我们的骑行服弱吗?进藏有风险,藏区路上驾车谨慎一些不行吗?

有趣的是,那些被很多年轻车手嘲笑车技差、反应迟钝的中老年摩旅者却是最少出现安全问题的群体,进藏车友中40岁以上占比例最大,已知年纪最高的76岁,基本都是平安无事——京A军团70多岁、50多岁的车手有一大帮;四川夕阳红车队平均年龄62岁;重庆开州车队、重庆老年车队平均年龄56岁……在所有年龄段的进藏车手中,这些中老年车手的事故率是最低的,其中绝大多数多次进藏且毫发无损。由此可见:于安全而言,心态是多么重要,甚至重要到决定生死。

出事率最高的是那些说走就走,依赖装备和运气,信奉自由第一、对技术自信的车手。从重庆出发到拉萨2449km,13座雪山,包括金沙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尼洋河、工布达江、雅砻江、鲜水河、赤土河、帕龙藏布江、拉萨河等12条河流,其中弯道上百万,任何一个弯道造成侧摔后要么你滑行到对面车道撞山或被对面正常行驶车辆撞击,要么冲出路面掉下悬崖……而许多事故的发生,的确是无关技术源于心态—盲弯逆向超车撞藏民汽车的,大倾角磨膝过U型弯把车辆扔进雅鲁藏布江的,高反后坚持高速骑行摔车后受重伤的,不顾别人劝阻赶夜路被困雪山冻伤的……

曾经,最基本的路书和进藏须知是进藏车友必备的,也是减少事故率的有效方法。今昔不同往日,路修好了,进藏人也多了,少数车友的脾气和个性也增长了—做啥路书,我们都是边走边玩,走哪算哪;了解啥,神奇的未知的才是最好玩的;路好我们就骑快点,路烂就慢点呗;我们装备都很贵,车子也改装了;我这是第3次摩托进藏了,没事的……事实上,出事的,往往都是这些“没事的”人。

还有很多进藏车手都在赶时间,行色匆匆紧张兮兮的。时间紧?好吧,就说说时间吧!世界上有绝对公平的事情,那就是每个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时间也是完成所有事务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存储、不可增减的资源。时间总会偷偷犒赏那些努力的人,我们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就会反馈给我们什么结果。为省一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等,其实都是极不划算的。可你赶时间是为了什么呢?你的时间未必能节省下来,但是事故率会提升几倍。忙中出错,匆匆赶路中怕的就是出错,不论是哪方面的错都有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时间紧,那就想办法让它宽裕了再出门。

摩托车就是“肉包铁”,护具的作用就相当于汽车上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基本装备还是要穿戴的。在MotoGP的比赛中,赛手所穿的护具就代表了目前摩托车防护的最高水平,而我们摩旅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装备才是关键。

在交通法规里明确规定骑摩托必须佩戴头盔,而手套是很多人忽略的护具,DRE的教官在课程中提到,最基本的装备应该是头盔+手套。头盔除了挡风之外主要是安全,颅脑受创导致死亡的几率非常高。前段时间,湖北武汉一个车手没戴头盔摔车,脸着地后导致上眼眶以下的脸部40多处骨折,手术中仅是固定钛板就安装了14块……在第一次进藏时,收入并不高的笔者花3000多元买了一顶进口的全盔;第二次进藏时,花2000多元买了一顶名牌揭面全盔。合格的头盔能救命的,这个钱省不得。选购头盔的时候要注意其是否通过主流机构的安全认证。在选购头盔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头盔不是应付检查的道具或者炫个性的摆设,而是要切实具备防护能力。低价的头盔在缓冲性能上可能很差,漂亮的头盔也可能不符合安全标准。目前市场上的头盔品牌很多,请挑选大厂名牌头盔。

人在摔倒后会下意识地用手支撑保持身体稳定,摔车时也是如此。想象一下,在剧烈的翻滚和摩擦中,如果你用肉掌撑地的话……一付具有防护功能的合格手套,绝对能够让你在摔车时避免手上的皮开肉绽眼,本人对此深有体会。除了基本的安全装备,为了提升安全等级还可以选择其他额外的护具,包括骑行服、护臂、护腿、护背、靴子等等。总之,摩旅西藏不是日常骑行,你最不能省的就是装备,在出发之前的准备工作中,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买自己能够买得起的最好的装备。

进藏之前,你必须对西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譬如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甚至是所经地是风土人情。必须保证你对于西藏的了解不是停留在网络,或者是那些旅游者的的粗劣水文中。多找几个进过藏的熟人聊聊天,听听他们一路上的经历,从这些酸甜苦辣的经历中,你会有所领悟,也会在行程计划制定上有所取舍。不要照搬别人的行程安排,除非你的驾驶技术、行车习惯甚至身体条件与他相同,你要参考别人的经历再结合自身情况,自己制定自己的行程规划。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同伴的选择。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陕西宝鸡车友老路上个月给我讲的一件与约伴有关的进藏故事—宝鸡市区的一对老夫妻准备骑摩托车去西藏,就通过网络寻找能在路上相互照应的旅伴。最后,这对老夫妻与聊得最投机的两个沿海地区车迷结伴同行,并在会合后立下盟誓:风雨同舟同进退。为了处好关系让两个年轻力壮的车手在路上多担待和照顾下年龄大、车技差的他们,老夫妻还赠送了年轻旅伴很多礼物……

行至317国道某路段时,老夫妻严重摔车导致骑车的腿部重度骨折。当时,压在车下的老夫妻求两个同行者打电话求救,回答是“你们自己打吧……”直到救护车赶来,这两个人都在袖手旁观;受伤的老人入院时,两个人面都没露,已经走了……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那受重伤的老汉在家人赶到后才有人照顾,最后是取道成都再飞回陕西做的手术,两个在会面后信誓旦旦要一路互相照应的年轻车手,连个求救电话都没能帮他们打,在事发后就带着他们赠送的礼物,消失在藏区的群山中了……

在这里,笔者懒得去谴责那两个品行恶劣的车手,只想说,长途摩旅(尤其是难度较大的进藏),约伴需谨慎。世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两个长相几乎一样的人,在性格上都会存在差异,长途摩旅中饮食住宿、行程路线安排,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状况,而每个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久而久之,甚至连生活习惯都会成为产生分歧的导火索。笔者第一次进藏是与本地一个老车手同行,因为经常“野跑”加上玩过一段时间的越野车场地,我在烂路上总是跑得很快……后来发觉这个老车手明显跟不上我的节奏,出于安全考虑就跟在他后面顺从他的行车节奏。一路走下去,自己感觉憋屈,这老哥也有点过意不去。幸好我们平时相处的关系很好,都能够包容和体谅对方,顺利完成了旅行。若是关系一般或一方脾气不太好,可能就要分道扬镳或出现状况了。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2005年春天,我曾负责的那个俱乐部里的几个四川车手结伴进藏,在左贡境内产生矛盾,其中一个带着气疲劳驾驶,在事故中不幸遇难。在他去世一年后,带着纸钱和高度白酒进藏的我赶到他遇难的地点,洒泪祭拜……至今,我仍在怀念这个在出发之前曾与我约定出藏后在徐州痛饮一场的豪爽汉子。

为一场为期几十天的摩旅约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你要在决定之前先问一问自己:熟悉和了解对方吗?你和对方的车技、驾驶习惯是否存较大差距?你在出现分歧时是坚持自己还是向对方妥协?

有了成熟的心态、合适的车、高超的车技、投缘的旅伴之后,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当然不行了,你还需提防高原感冒导致的肺水肿这个非常凶险的杀手。笔者上个月进藏就差点吃了感冒的大亏——在山南市的宾馆里洗澡时,怎么也放不出热水来,无奈凑合着洗了个冷水澡。当天夜里就感冒了,此后在药物的压制下撑到珠峰大本营又回到拉萨,一个多星期都不见好转,咳嗽越发严重。乘飞机迅速逃离西藏之后,刚进家门就撑不住了……检查的结论是轻度肺水肿,整整输液7天才逐渐康复。幸亏及时撤离高原,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12年前,笔者的合肥车友老王就没这么幸运了—进入青藏线之后患上感冒,撑到那曲城郊就倒在了路边再也没能醒来……

总之,踏上高原之后,你就要多穿衣服别晾汗,不洗凉水澡,对感冒要严防死守不能丝毫大意。另外,随车物品中一定不能少了治疗感冒的药物。

好了,篇幅有限,长话短说。如果以上所说的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以下几点总结就仅供你参考吧—不要逞英雄、玩个性,挑战自己的运气值,你输不起;不要把性命交给自己的车辆,车辆的性能在高原会大打折扣的,不管你是什么车;好一点的装备在关键时候会救你一命,摔坏一套装备才几千,摔坏了你至少上万元;不要完全相信网络上那些所谓的攻略,不一定适合你;不要太赶时间,要劳逸结合(2017年因疲劳驾驶引起了高反摔车73起,死亡5人,重伤23人);在环境复杂的高原地区,天气预报准确率仅为25%左右,掌握天气情况最靠谱的方法是询问对向过来的车友或藏民。另外,西藏高原救援机构正在藏区全境布点、授牌,各救援点的联系方式很快就会在《摩托车》杂志及新媒体平台公布,请继续关注我们……

 

城市穿梭机2018 BMWC 400 X

绅士&斗士2018 SuzukiGSX-S1000F

金鹏展翅贝纳利金鹏TRK502X

哈雷“轻”旅行 2018 HARLEY-DAVIDSON SPORT GLIDE

一个实用,一个运动 雅马哈国四YBR150Z / YS150

街头魅影 新大洲本田EX125F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