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场比赛,相比于目前内地动辄几百上千人的参赛规模,这样的比赛实在太“小儿科”了。但对于西藏自治区的球友来说,能第一次在家门口参加中国羽协的比赛,并且通过比赛还能获得和其他地区的球友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比赛依然充满着乐趣。经过9天激烈的角逐,勾玉年、张培仪、王海龙/马振军、张培仪/陈伟华、贾朋辉/胡洁分别获得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的冠军,而他们也获得了参加本年度全国东西南北中大区赛的资格。
从比赛规模不难看出,羽毛球在西藏自治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区的羽毛球馆只有13个。即便这么少,还是能基本满足当地羽毛球爱好者的需求,可见参与度还不算很高。
在西藏打羽毛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高原的影响。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的高原环境,给羽毛球运动的推广带来了很多客观的困难。首先就是对球速的影响,在西藏由于气压低、风阻小,导致球速过快,必须使用目前市面上球速最慢的球,并且在比赛前进行折球,才能勉强符合比赛要求。虽然当地的球友们也在积极寻找,但是到目前为止,暂未发现一款在海拔3000米以上适用的羽毛球。此外,高原缺氧的环境,对球友们的体能和高原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苛刻的自然环境,西藏的羽毛球发展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的困难。目前,自治区内有过羽毛球专业经历的人数极少,且大多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未能直接从事羽毛球教学或培训。只有拉萨圣地羽毛球俱乐部一家是对外从事羽毛球培训的机构,现在也只有教练员2人,其中1人专职、1人兼职。从2014年起,区内有羽毛球教学需求的单位多了起来,但是教练员一般都是由1至2名在职人员兼职教学和训练,专业性得不到保证。
即使有很多困难,但是西藏自治区羽毛球协会以及当地的爱好者们没有放弃对羽毛球的喜爱。西藏自治区羽毛球协会自成立以来,共举办区直系统、自治区级等各级各类比赛8次,共有日喀则、林芝、阿里三个地市级球友会,协会会员发展至216人。区内各相关单位,包括建行西藏分行、国家开发银行、移动公司、邮政系统、电信系统、邮储银行等单位聘请教练员进行专业指导,定期组织单位员工参加羽毛球活动并组织各类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单位业余生活。而6月2日至10日,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西藏自治区羽毛球协会承办的2018年西藏自治区羽毛球协会会员联赛暨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也是西藏羽毛球走向全国的一次突破。
在本次比赛前,西藏自治区还主办了羽毛球裁判员培训班,对来自全区3个地市各行各业的70名学员进行了3天的培训。培训班特邀自治区第一批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蔡艳芳和西藏自治区羽毛球协会秘书长徐彪,分别就裁判员行为道德规范、羽毛球最新竞赛规则、羽毛球裁判法及案例、羽毛球竞赛编排和裁判员临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示范。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共有34人达到二级羽毛球裁判员等级,29人达到三级羽毛球裁判员等级,赵化智等14名学员获得2018年西藏自治区羽毛球裁判员培训班优秀学员。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也推动了自治区羽毛球裁判员规范化发展,加强了羽毛球裁判员队伍建设,为7月即将举办的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羽毛球比赛选拔并锻炼了裁判员队伍,推动羽毛球运动在西藏的稳步发展。
虽然西藏自治区的羽毛球目前还面临着基础薄弱、专业力量不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缺乏等困难,但在全自治区羽毛球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羽毛球正朝着好的方向一点点进步。如今,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走进了西藏,而随着西藏球友获得大区赛参赛资格,羽毛球也将走出西藏,去和更多的羽毛球爱好者产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