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最高,一是和国内最高荣誉羽毛球教练汤仙虎老师见个面、合个影,讨教些技术秘诀;二是和国内羽毛球生产行业最高学历之一的戴见霖先生探讨一下这个行业的发展前程。戴总的三段式羽毛球产品,是我们这个行业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开源了毛片种类,节流了生产工序。这几年解决了植毛架的重量与硬度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后,打感又得到明显提升,前景更为美好。
关于若干最新,主要是看看斯波阿斯的羽毛球发球机、智能羽毛球训练系统;拜会高端羽毛球服装设计师——北京小5,看他有没有最新的想法;还有,羽毛球器材的老江湖英雄希格,做推广时套路精奇,搞营销的招法新颖,今年参展要看他们有没有更新的表现。
体博会年年开,但对于老“博客”来说,基本是去没啥意思,不去又有点遗憾。但如果是大家带着各自的思考来交流一下,思想的碰撞也许会比看展会更有意思。
遇见了羽毛球行业的英雄
正如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应该感谢汤仙虎、侯加昌等前辈一样,我们所有的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生产从业人员也都应该感谢汤仙虎、侯加昌的一位队友和合伙人(上海东立球头厂)以及亚狮龙公司。因为,他们一起解决了羽毛球行业的一个生产瓶颈——羽毛球头。
这位行业英雄叫林墅更,这已是他第二次引领行业。第一次引领行业是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建国以来第一批国家羽毛球队运动员,他和汤仙虎先生一起代表我国出访欧洲,第一站丹麦十战全胜,震惊国际羽坛。退役后,他投入到羽毛球生产行业,后来和他的合伙人一起发明了台纤球头。而亚狮龙公司则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使用并推广了台纤球头,使羽毛球头的成本降低,产能提升,可以无限度地满足羽毛球生产的扩张需求,也让羽毛球的价格降低到消费者能接受的程度。这对羽毛装备#专题球运动的发展贡献巨大,他相当于我们羽毛球行业的“蔡伦”。
在台纤球头出现之前,羽毛球头都是天然软木球头。这种软木材料的原料是葡萄牙栎树树皮,生长期长达几十年,产量非常有限,在近乎枯竭的同时,还面临着与红酒软木塞企业争抢资源的困境。如果没有台纤球头,现在一个羽毛球球头可能就要十几块钱一个,羽毛球就会像高尔夫一样,成为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贵族运动,所谓的推广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更让人佩服的是,林先生在古稀之年仍然坚持创新,准备第三次引领行业。这次听他提出一个研究项目——智能芯片结合外骨骼装置、模板化训练。你想学习林丹、陶菲克,外骨骼装置就会带着你的身体,通过芯片记录的明星动作要点,进行形神皆似的动作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后,你就可以猛虎下山,成为和你的偶像一样技术特点的选手了。
如果林先生的计划成功,我们这些业余教练就没事干了。
邂逅天然羽毛球的创新者
如果说林先生是球头瓶颈的征服者,那么三段式的戴先生就是球毛原料与生产工序瓶颈的征服者。
在今年的交流中,我又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消息,那就是戴先生在天然羽毛球的结构上有一项新的设计,对羽毛球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并获得了资深品牌生产总监刘强宁老师的认同。一旦三段式突破稳定性的瓶颈,那么整个羽毛球生产行业流程将被重构。如果三段式技术完全逆袭传统生产技术,那我们这些传统企业很多现有工人就没事干了。
与业界大咖面对面
和著名设计师北京小5终于见面了,他今年的设计主题是“我们不一样”,服装设计与推广的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力远公司展台,和老乡冷总畅谈,听她叙述以时尚、品质、实用、服务用户为宗旨的力远穿线机理念,分享公司成长历程和未来展望,获益匪浅。
缨花羽线的江湖系列,充分体现了公司创始人刘其玉先生的特点。这位曾经的革命军队文艺青年,他的专注和浪漫与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特质,让“只为一条中国好羽线”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希格的陈新兵,他的风格就像梁山好汉,依旧是那么特立独行。希格展位一直是高朋满座,胜友云集。
斯波阿斯的发球机,从以前只有高头与中后场,到今年新设计多了一个低头,增加了前场网前球训练,终于实现了落点全场覆盖。加上间隔时间的科学设定,相信这会是一款自我或者辅助训练的利器。
离开网羽展区后,特意去了一下体质测试和康复展区。由于是走马观花,我没有看到可以低成本操作推广的项目,一片高大上。其中以北京的展商居多,说明在最新的体育科研方面北京走在前列。
我的朋友从韩国回来后告诉我,那里很多球馆都有摆放免费的体质测试设备,并提供饮食、营养、专项训练的咨询等,我也认为这类项目才是目前国内最需要的。科学锻炼、正确健身是羽毛球运动的根本,如果这些东西普及开来,打球受重伤甚至猝死的新闻,也许就不会在我们身边此起彼伏了。
体博会何去何从
今年体博会人气明显不如去年,就我关心的网羽区而言,感觉只有去年三分之一的展商、二分之一的观众。
体育行业仍旧在发展,但体博会这种形式慢慢显示出问题所在。就产品信息而言,现在发达的网络已经可以做到无孔不入,如果体博会还像以前一样一直定位在信息平台的话,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做得开的。所以应该与时俱进,做成一个一站式、体验式、游览观光甚至乐园式的平台,才能继续留住“老博客”,吸引“新博客”。
另外,外界经济形势不好进入新常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房地产等行业透支了太多的购买力,完全抑制了消费能力。衷心希望我们国家可以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羽毛球行业也再进一步。
体博会后的一些感想
作为羽毛球生产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是资深羽毛球爱好者,觉得目前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很不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十几亿人口,真正能坚持长期去球馆进行羽毛球锻炼的人员也就三千万左右。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场馆远离居民区导致去锻炼不方便,工作生活忙碌没时间锻炼,不了解羽毛球运动,等等。
作为多年的羽毛球爱好者,我们知道羽毛球这项运动一旦参加了,进入有球网的正式场地活动,其运动的乐趣会让人恋恋不舍。也就是常说的拿起了球拍,就很难放下了。出于对羽毛球运动的爱好,很多羽毛球爱好者最终成为羽毛球的从业者,最多的是做教练、经销羽毛球器材、经营球馆等。
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自2003年之后出现爆发性发展,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到了近两年终于放缓了脚步,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状态。很多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专业人士都希望这项运动能够得到大力推广,羽毛球运动应该为增强中国人民的体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推广羽毛球,你要告诉大家羽毛球有什么好处?这确实是个大课题。我们要不断列出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各种好处,这是羽毛球教练、厂商、球馆等依靠羽毛球吃饭的群体所必须做的事情。在这方面很值得学习的是跆拳道、瑜伽等外来体育运动,他们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从无到有地在中国创造出来了一个运动产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其实,不管什么运动,对增强人的体质都有好处。那么羽毛球有什么独特的能吸引人的好处呢?这就需要羽毛球的从业人员来总结了,这是一个行业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宣传资料,把它做得尽善尽美那是最好不过了。
要把羽毛球的好处告诉更多的人,自己要不遗余力地去宣传(我特别佩服熊国宝老师在羽毛球运动推广方面做的努力,可谓行业楷模)。在这些方面,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他们是最有能力的。而我们羽毛球从业者就要多和媒体打交道,设身处地地为媒体考虑,找一个理由:宣传羽毛球的好处,对媒体有什么好处?
很多羽毛球爱好者抱怨中央电视台很少转播羽毛球比赛,其实中央电视台的职员很多就是非常狂热的羽毛球爱好者。为何不转播羽毛球?是因为电视台也要生存和发展,自然要选择对电视台更有利的项目来转播。如果转播羽毛球有几亿的观众流量,那转播羽毛球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重要选项了。
羽毛球从业者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歌颂、加强合作。这点是最难的,因为同行是冤家!大家都要想一想,你去看一个行业,里面的人这个说那个不好,那个说这个不好,互揭各种阴暗面,那么你对这个行业会有怎样的印象?
这次上海体博会,和羽毛球网红杨晨大神聊天,他就不理解,他在一个著名羽毛球网站发帖,为这个网站的这个版块增添人气,居然被版主禁言、降级。难道这个网站的这个版块最终没有了人气就是这些版主的目的?其实,当年我也是这个网站的所谓大神,后来也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被禁言,没办法。
所以,多宣传羽毛球从业者的正能量,对这项运动、这个产业是好处多多的。
我们现在的羽毛球推广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笔者也考察过很多的业余体校、省队等专业队伍,以及很多业余羽毛球培训机构。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队伍水平专业,但努力程度不够;业余机构努力程度很高,但专业水平不够。如果双方能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说不定羽毛球的推广会大上一个台阶。
我们要多多探讨开发羽毛球的时尚性、趣味性,因为时尚和趣味是吸引新鲜血液的重要法宝。羽毛球是一项鸦片型运动,参与进来之后,基本都会被它的魅力迷住,一旦打上了,就难以放下了。
很多人说羽毛球的乐趣是只可体会,不可言传。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羽毛球的趣味性是迅疾的速度、无穷的变化、多变的节奏等各种因素构成。怎样让更多的人去看到这些因素,从而去尝试羽毛球运动,这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来想办法了。
虽然现在羽毛球还是一项极其小众的运动,但推广和发展的潜力巨大。羽毛球这么好,居然还有十几亿的中国人不知道!这就是潜力无限的机会所在。
这次体博会,有幸和汤仙虎老前辈以及他同辈的上海羽毛球队、福建羽毛球队的一些老队友在一起,很为这些老羽毛球运动员感动。这些年近八十的老先生们已经功成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依旧在为羽毛球运动的推广出力。他们在体博会上为羽毛球嘉年华站台,和各地羽毛球爱好者交流,步履已经蹒跚,却依然拿起球拍传授羽毛球技术。他们依然关注着中国羽毛球队的现状,体博会期间正好是汤尤杯赛,在晚宴的饭桌上,老前辈们还用手机观看着尤伯杯的比赛,为中国女队的失利扼腕叹息。这份对中国羽毛球的拳拳之心、对羽毛球的热爱,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汤仙虎无疑是这个队伍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成员,他目前还在从事羽毛球培训工作。这次来体博会,一些商家很有兴趣地对他说:“汤导,能不能到我们这边开个分校?”但汤导认真地说:“不行啊,我身体不太好,没有精力去外地了,羽毛球培训是要亲力亲为的。”相对于那些挂几个名人称号就全国搞连锁的羽毛球推广机构,汤导的专业和认真立刻显现。
我们羽毛球行业现在端着的饭碗是这批老运动员给的,没有当年从印尼回来的他们,就没有中国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无数个星光灿烂的羽毛球世界冠军。羽毛球若没有明星球员、世界冠军,这项运动的普及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也就没有羽毛球产业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
羽球无限好,诸君须努力。希望热爱羽毛球的人们能想出更好的推广羽毛球的办法,羽毛球产业的从业者们奋发努力,创造一个羽毛球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