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游

汉画馆 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

作者:文·图程奥冰
南阳——曾经的风云盛世、名城望镇,如今的和谐之城、开放之都,千年积淀,造就了一方丰厚的文化沃土。粗犷奔放、洋溢生命活力的南阳汉画像石,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在南阳汉画馆,感受着历史的延绵、时代的更迭。品读汉画像石,探寻历史印记,仿佛掀开 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生动写实的《耕耘图》上,汉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跃然而出;《双阙、厅堂、铺首衔环》中,汉代建筑立体呈现;《车骑出行》中,汉代贵族连车列骑的场景极尽奢华;《仙人乘鹿》中,石刻二仙人乘鹿相嬉逐,表达了汉代人相信在现实之外,还有一个浪漫的神话世界的信仰与追求。

1汉画馆主馆。

2汉代古乐。

3鼓瑟奏乐。

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研究唐代文化要去西安,研究宋代文化要去开封,研究元、明、清文化要去北京,研究汉代文化那得去河南南阳。”汉画像石是人们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在南阳就有一座以收藏汉化像石而闻名海外的博物馆——南阳汉画馆。

汉画馆离著名的武候祠景区不远。从武候祠出发,向南沿小路下坡,直行不远,就会到达汉画馆。汉画馆大门前两侧耸立着一对高达11米的仿汉门阙,大门入口处正中是一堵具有厚重、古朴特色的大理石墙壁,其上雕凿着由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金色大字。穿过两边如茵的草坪,步入平坦的广场,拾级而上,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一座凝重典雅、气势壮观的二重楼仿汉建筑——主体陈列大楼。进入大厅,一股浓浓的汉风扑面而来。两尊珍贵的大型石兽“天禄”、“辟邪”伫立在大厅中央。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如生。千万别小看它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世人的瞩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汉画像石兴起于汉代。当时的权贵生时纸醉金迷,死后更是厚葬,纷纷营造大墓,以显其等级地位。除在墓中多埋珍宝、陪葬俑供死者“享受”外,那些权贵们还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的形式在石墓室里用汉画像石来记录自己的一生。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

汉画馆可以细分为建筑艺术厅、天象与神话厅、舞乐百戏和角抵厅几个主题大厅,所陈列的汉画都以这几个主题区分。这些汉画像石刻,雕造工巧,内容丰富,有显示汉代天文学成就的日月星辰图,有反映汉代歌舞杂技艺术的舞乐百戏图,也有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宴客投壶的汉代统治者奢华生活场面,还有表现汉代统治阶级崇信道教、巫术的升仙图和神话传说。畅游在这座艺术的殿堂,漫步在这汉文化的“长廊”,不禁让人有一种梦回千年的感觉。4古戏俑。

建筑艺术厅 羽化升仙的千年期盼首先来到的是建筑艺术厅,这里的汉画像石大多是以羽化升仙为主题。当时在汉初统治阶级中流行黄老思想,崇信道教、巫术,拜神仙,服仙丹,求长生不老,因此在墓室内的画像石大多是表现升仙思想的画幅。“羽人神兽”图中刻绘有“羽人”(神话中的飞仙)、“飞廉”(神兽)。羽人是求道学仙的人,身生几寸长的毛羽,能从地上自升到楼台之上。飞廉是一种神物,乘上它就可以升天,所以凡是表现神仙思想的地方,常常刻绘飞廉。仔细观察会发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飞廉,头似龙而非龙,身似鹿而非鹿,身生两翼后拖蛇尾,两只飞廉,一前一后追逐奔跑,神态生动自然。

而“神人骑虎射怪兽”汉画石,采用的是阴线刻的雕刻技法,这在汉画像石中是不多见的。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属于剔地并带有横竖纹衬地的浅浮雕,用粗放的阴线表达画像的细部。画像构思大胆巧妙,线条运用刚柔得度,画像中的各种形象给人以古拙粗放、苍劲豪迈的感觉。汉代早期的汉画像石,也有采用平地浅浮雕和阴线刻的雕刻方法,但这种画像石出土数量不多,因而也就越发显得珍贵。

汉代工匠在石刻中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车马的奔驰,宴乐的喧哗,还是授经时的肃穆,歌舞时的欢乐,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特别是表现人物、动物的力与速度方面获得极大的成功。汉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画像石刻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有反映耕作场面的,有表现捕鱼打捞的,有推汉代独轮车的。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反映汉代封建贵族阶层生活情景的汉画像石,这也是南阳汉画像石刻的主要表现对象。数不尽的楼阁台榭,对称竖立的宫廷汉阙,骈驾飞驰的战车,还有那奔驰在草原上的骑射狩猎……

鼓乐宴飨图采用了上部直视,下部俯视的表现手法,酒杯用陷下去的窝状来体现,构思可谓奇特。还有车骑出行图、田猎图、斗鸡图,无一不是他们生前骄奢生活的写照。作为供墓主人死后继续奴役的对象,有些汉画像中还刻绘有成群的奴婢侍从,杨柳细腰的高髻侍女,男奴操戈执盾,守卫在殿堂门阙之外,女婢端灯执镜,侍奉在贵族身边,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在南阳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仅有一块是带有墓志铭的,它是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从画面上看,许阿瞿生前的生活非常快乐,可以推测他的家庭非常富足。但从墓志铭上可以得知,5岁的许阿瞿在东汉建宁年间,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为什么殷实的家庭挽救不了幼小的生命呢?原来,在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场瘟疫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许阿瞿应该是在这场瘟疫中夭折的。国危出良相,病急求良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关心人间疾苦的南阳人张仲景,怀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精研医理,著成《伤寒杂病论》。许阿瞿墓志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说了医圣出现的历史背景。 1天文厅。

2汉代生活汉画像石馆。

3带有故事性的汉画像石。

4带有故事性的汉画像石。

5带有故事性的汉画像石。

6带有故事性的汉画像石。

天文神话厅 勤劳古人的卓越智慧穿过建筑艺术厅就是天文神话厅。汉画馆中有不少以神话传说和天文图像为题材的汉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图像资料。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劳动者的审美、中华民族的艺术追求。难怪当代艺术学创始人张道一教授在谈到汉代画像石艺术时指出:“其想象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和造型之严谨,标志着我国绘画艺术的成熟,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画历来所强调的气韵、力度在这里找到了最早的源头。”

西汉时期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人们对天象的观察较之前代更为细致准确,并且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这些现象,人们已逐步认识了其形成的原因。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占各地古代石刻天文图像之首。汉画像石用图像的方法记录了天文现象,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汉代天文学资料。

展厅有一幅《日月同辉图》。画像一端刻圆腹乌鸦,圆腹为太阳,另一端刻月轮,月中有蟾蜍,画像空白处刻饰星宿。乌鸦又叫金乌,金乌背负日轮又叫阳乌,《汉书·五行志》和《晋书·天文志》都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幅图记录的其实是古人早已观察到的太阳黑子,至于“月里有蟾蜍”则是古人对月中暗影的形象说法。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这幅《日月合璧图》,古人用高超的手法,纪实与艺术的处理十分巧妙,象征月亮的蟾蜍遮住了表示太阳的金乌腹部中心,使人一望即知反映的是日食现象,说明汉代人们对日食产生的原因已有了正确的理解。

此外,汉画像石还有描绘北斗星、勾陈星、牛郎织女星及罕见的慧星图等内容,是我国汉代天文科学方面的珍贵遗产和实物见证。其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远古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些汉画像,多采用粗放不羁的技法,不拘细微修饰,以高度概括、巧妙构思取胜,以形出神,夸张大胆,寥寥数笔而动态毕现。西方绘画史上的印象派,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达到鼎盛,可眼前的汉画,分明是更早流传的“印象派”。很多以前在各类印刷品上所见的原始古朴的图像,于此都能找到原型真迹。新中国成立后,曾发行过一套以汉画“嫦娥奔月”为主题的邮票,所用的图案就是嫦娥奔月汉画像石上的图样。 7参观汉画像石的游客。

8汉代人物汉画像石。舞乐百戏和角抵厅汉代民众的日常生活

严格来说舞乐百戏和角抵厅是两个厅,但它们又紧密相连。舞乐百戏在汉画像石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汉画像石中的歌舞演员借助美妙的乐声,舒展长袖,轻足点踏在复盘之上,尽情表演,我们似乎置身于数千观众之中,观看那高大舞台上演出的优美古代舞蹈《七盘舞》,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金鼓管弦齐鸣、铿锵和谐有声的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之中了。

这些汉画像石舞蹈图中有威风凛凛、激奋人心的健鼓舞,长袖飘拂、姿态曼妙的折腰舞,婉转鼓侧、逶迤丹庭的踏柑舞,飘飘欲仙、巾荡若虹的长巾舞,蹑屐历盘的七盘舞等。杂技画像中有惊心动魄的冲狭、斗牛、角抵,有显示技巧的飞剑、跳丸、耍壶、蹴鞠、倒立顶碗、幻术吐火等。再看这幅图上的冲狭女子,头上髻鬟高束,身着束腰长袖紧身衣,引颈侧身,像一只矫健的飞燕,急速跃过插有利刃的狭圈,她的衣带随风飘摇扬拂,可见动作之疾。观此画,不由得令人屏气凝神,为演员惊险优美的艺术表演而捏了一把汗,最后又长出了一口气。这些名目繁多的舞乐百戏,从音乐、舞蹈、戏剧、体育诸方面真切地反映了我国两汉时期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像,在南阳汉画馆中也有不少。如“晏子见齐景公”“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鸿门宴”“范雎受袍”“伯乐相马”等。

可以说,南阳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形成了汉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画像石刻艺术流派,在中国美术史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它主题突出,布局疏朗,艺术表现雄浑,内容言简意赅,概括性强。如历史故事画,既未采用连环画法,也未严格按照史料记载中的细枝末节去全盘描绘,仅根据故事的主题,抓住主要戏剧性冲突的代表人物或特点加以刻画,一个长篇历史故事,只用寥寥数笔,便使人一目了然,回味无穷。这种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力,充分显示出汉代艺术家卓越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南阳汉画像石对人物、动物的刻画强调气势,夸张动态,注意以形出神。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后世难以相比的深沉雄大、古朴豪放的气势美。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董作宾、张中孚、孙文清等国内文化教育界名流,共同掀起了搜集、整理、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的热潮,特别是鲁迅,不顾病魔缠身,对南阳汉画像石的搜集和喜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说,未来的光明前景将一定证明,我们是文学艺术遗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建设者。建国后,南阳当地加强了对汉画像石刻的搜集和保护,这座新建起来的南阳汉画馆(原馆在武侯祠),就像一座巨大的汉代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时刻欢迎海内外一切有识之土前来探访。

TIPS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汉画街398号

电话:0377-62061279

门票:免票

 

还原东帝汶

云南那些边境小城(上)

去德国,寻找格林童话

文山 三个公路口岸文山

普洱孟连娜允 保存最完好的傣族古城

红河 因滇越铁路兴起的小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