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家庭医生

全球“封杀”人造反式脂肪,我们还在拼命吃?

作者:本刊记者 王若兰
我们摄入反式脂肪的量,远低于西方人,不必太担心。不过,那些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像蛋糕、饼干、炸薯条等等,还是少吃点吧。

受访专家 莫树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营养师协会常务会长,公共营养师水平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人造反式脂肪在全球遭到“封杀”。

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逐步停止在食品中添加人造反式脂肪。争取到2023年,全球彻底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此前,2015年6月,美国食药管理局FDA也曾发布公告:要在3年后,也就是今年开始,全面禁用人造反式脂肪。

人造反式脂肪是什么东东,为何突然对它大动干戈?

名词解释

反式脂肪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的。脂肪酸有很多种,根据分子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两类。

由反式脂肪酸构成的脂肪,就叫反式脂肪。

在我们的饮食中,反式脂肪有两个来源,一是天然食物,如乳制品、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二是添加了氢化油脂的食品。

为什么要禁人造反式脂肪?是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

人造反式脂肪被禁,是因为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吃多了,对心血管不利。

但是,脂肪吃多了会影响健康,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这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偏偏要禁用人造反式脂肪?干脆要求,以后都得生产低脂、脱脂食品,不更好吗?

并非如此。

跟普通脂肪比,反式脂肪的危害更大,会更显著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它会提升“坏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好胆固醇”的水平。

“坏胆固醇”,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容易堆积在血管里,造成血管堵塞、血管硬化,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好胆固醇”,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会将降附着在血管的游离胆固醇“带走”,故而可以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五十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但是,牛奶、猪牛肉中也有反式脂肪,怎么我们祖祖辈辈吃了都没事?

因为在天然食物中,反式脂肪含量极低,影响甚微。我们摄入的,更多是工业生产的人造反式脂肪。

中国不禁,是落伍了吗?我们吃的,比西方人少多了

目前,我国尚未对人造反式脂肪“下禁令”。

不过,也不用太慌。因为我们的饮食结构,跟西方人不太一样。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的最大摄取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比方说,正常成年人通常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总能量,那么,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应该不超过2.2克。

这个标准,西方人可能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他们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习惯吃大量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等。

而中国人传统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饮食中反式脂肪的含量比较少。

2013年,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消息称,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仅为0 .16%,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也仅为0.34%。

不过,莫树平教授提醒,现在大都市的年轻人饮食越来越西化,人造反式脂肪带来的健康风险也不得不防。

你能想到的零食, 大多都含反式脂肪

莫树平教授介绍,人造反式脂肪在油炸食品、烘焙食品中,使用得比较普遍。

有些食物的标签上,标注了“零反式脂肪”。买这类食品,就能远远避开反式脂肪了吗?

不尽然。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100克食品中,只要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0”。

所以,“零反式脂肪”的食品,可能只是反式脂肪的含量非常低。

食品的成分表中,如有以下物质,就代表添加了人造反式脂肪:人造脂肪、人工黄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黄油、食用氢化油、起酥油、植脂末、氢化植物油、氢化油、奶精等。

反式脂肪的百年兴衰

如今人人喊打的反式脂肪,一度有过辉煌年代。

19世纪末,固体动物油脂如黄油、猪油等,价格都比较贵。而大豆油、棉籽油等液态植物油,外国人不爱吃。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发现,液态植物油经过“氢化”加工后,会变成固体。而氢化加工会带来一种副产物:反式脂肪。

氢化植物油比动物油经济实惠得多,而且,做出来的食品味道更好,还能保存更长的时间。于是,氢化植物油大受欢迎。

20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动物油脂含饱和脂肪酸,大量摄入可导致心血管疾病。

于是,氢化植物油更火了:较之动物油脂,它似乎不仅更廉价,还更健康。

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有研究发现: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也不是好东西,也会提高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如今世卫组织的“全球封杀”,可谓“盖棺定论”。

反式脂肪的好日子,算是走到头了。

(编辑:凌茜雯)

 

低价体检:等你上钩,再慢慢宰

82岁“深海勇士”漫游仙境回来了

西瓜分公母,母的才好吃?

有一种男人,再爱你也没用,赶紧撒手

看世界杯,聊聊男人护裆那点事

跳拉丁舞会性早熟是谣言? 我想讲一个跳舞求欢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