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大学生

青春设问 作品解答

作者:文并图/文子
今年是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本科生的毕业展更加引人瞩目,站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回望大学百年发展历程,“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在同学们的毕业作品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副院长苏新平这样评价873位毕业生两千余件作品:“如同钻石多棱却不影响其通透,本届展览作品形式多样、数量巨大,所折射出的是每位毕业生多彩的光芒。”

我们看展的过程中也有深刻体会,正如绘本工作室展览前言的一段话:正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一样,我们的毕设同样是在搞清楚“何谓自我”“出发点在哪”以及“方向何在”这些既属于毕设也属于青春的最根本的诘问。

是的,会设问的青春比善于找捷径的青春更容易获得答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画学院的同学们的毕业作品,展示了深厚的专业功力,山水花鸟传统题材之外,很多同学的作品源于生活经验、体验和观察。

《几何幻界》

作者:刘璇 建筑学院 材料:铝管、弹力绳、镭射膜

作品位于美术馆和行政楼之间的喷水池旁。

《我的军营生活》

作者:梁栋 中国画学院 材料:纸本设色

作者自述:作品通过长卷形式描绘参军两年的生活。尝试突破当前中国人物画被照片所束缚的困境。在构图、立意、设色、人物造型、色调、意境等方向吸收了汉画像砖、山西壁画,有对故事性、时空性、趣味性之表达,也有培养想象力和目识心记之探索。当今工笔画重技为多,余反其道而行之。遵老庄之学,究古人之心,取大道而行。黑白灰、点线面是此次作品一大创新。《嬉水乐园1号》

作者:马硕 中国画学院 材料:皮纸、墨、水彩、毛笔

作者自述:这是一个充满愉悦气氛的水中乐园,我心中的理想国度。传统与创新

《丝路随想》

作者:黄瑾如 中国画学院 材料:工笔重彩综合材料

作者自述:河西走廊,行万里敦煌道;沙漠明珠,逾越千年洗练。当代年青人走上丝绸古道,听沙,观画,犹如穿越千年梦回古国。《我闻我不闻》(局部)

作者:李依黛 雕塑系 材料:木、可动装置

这些源于敦煌壁画式的人物,经过作者形象凝练与雕塑再现,按上可动装置后,成为展厅非常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局部)

作者:姜惠荃 中国画学院 材料:纸本综合材料

作者自述:大学四年学到的比技法更重要的是“山水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精神”。这幅画的每一次叠加都是从“可游可居之境”中抽离,最终进入天地洪荒、起兴感怀的境地。

记忆与情绪 《妈妈,花开了》

作者:丁宇娟 造型学院版画系 材料:地毯

作者自述:母亲一生中的艰难,身为女儿以及女性的我比谁都了解,在我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矛盾:她牺牲了一生使我懂得了爱与付出,同时又令我感到一份负罪感。这是一份歉意、爱情、怜悯及同情相混杂的情感。看着紫玉兰,我的心情也正是如此——花瓣都已凋落的玉兰,只剩下雌蕊和雄蕊,我却觉得这样的姿态还是那么美丽。

让我愤怒的是,她这样的牺牲并没有减少她作为女性所要面对的压迫,我试图通过用火烧来抒发这种情感。柔软的地毯变得坚硬以后,不再适用于家里这种舒适的环境,反而感到一种生生的刺痛感。

在作品过程中,逐渐与父母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以及通过愤怒面对自己的创伤后,我逐渐宽恕。开始于愤怒,回到了爱情。现在,我作为妈妈幸福的中心,希望妈妈剩下的人生可以为了自己感到幸福。也希望许多像妈妈一样的女性能够得到她们自己的幸福。花瓣落下,才能在下个季节再开出花朵。

诚恳最可贵

央美绘本工作室的十几年教学,一直在强调“诚恳”概念:诚恳地面对自己,挖掘年轻的生命力最想表达的那个故事。不要口口声声说“为了儿童”,而是要寻找自己的身体里被遗忘了许久的那个孩子,学会唤醒TA,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更为单纯的自己对话。《AD奶奶》

作者:胡曼设计学院 材料:综合材料、多媒体

作者自述:阿兹海默症(AD),听起来熟悉的病症,但当它降临在每个个体身上,这种感受和认识却变得陌生。我的作品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抽屉、日历,通过顺序的改变,来体现阿兹海默症对于记忆和认知的破坏及体验。以GIF动图来表达AD奶奶看起来可笑、循环、无序,但却是痛苦与寂寞的心理状态。《就像妈妈一样》

作者:尹德馨 城市设计学院 材料:纸本油画棒、彩色铅笔《梦的感析》

作者:邵子桐 城市设计学院 材料:丙烯、油性笔

 

三入军营

化石猎人

点灰成金

冬奥绝杀

做一事时

废热化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