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请一定听从渴望的召唤

作者:文 丁垚元
在难民营里,有人给了小女孩一颗奶糖,她拿着糖端详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含在嘴里,突然就躲到妈妈身后大哭起来。人们不解,女孩的妈妈说:“在交战区,一包砂糖要100多美元,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不知道甜的滋味。”这对母女唯一的渴望,就是能活下去,而更多的渴望,比如一颗糖果,却被战争夺走了。世上大部分人都知道甜的滋味,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仿佛身在难民营,对生命少有渴望。

最近,我和一位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热爱冒险,曾单枪匹马地骑着摩托车,在严冬顶着风雪环游整个日本。不知话头扯到了哪里,他说:“我感觉咱们和国外的差距就在这,咱是哪里出名去哪儿,国外是探险精神爆棚。国内都是老年团、购物团,国外是玩命团……”我听完忍俊不禁地点头,随口就想问他为什么会大冬天去环游日本?可话到了嘴边,又被生生憋了回去,因为我想到了一段话:

“我厌倦不停地回答‘你为什么要划皮划艇’这样毫无营养的问题,现在已很难遇到一群不问为什么做而只讨论怎么做的人!”这段话是我在一篇来稿里看到的,作者划着皮艇横渡了琼州海峡。当时,我感觉好像被人掀开脑门浇下一盆凉水,这不就是我吗?决定做一件事前,会问原因,问结果,却很少关心过程。在效率与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似乎这才是明智之举。只是,千般思虑万般踌躇,到后来就慢慢磨灭了初心。其实,很多时候决定做一件事时,你并不知道它通往怎样的结果,你只是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仿佛受到了什么感召,一想到它就觉得意义非凡,甚至充满了使命感,就像有人在心头点了一把火。

晃神了片刻,朋友说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要把生活过得这么惨,什么都不敢渴望。他打算攒够了钱再买辆摩托车,走中朝边境线、中俄边境线或到黑龙江源头去……他说:“外边的世界多好,我有顶帐篷,有台摩托车就能环台环日了。”听到这,我心中压抑着的某个部分狠狠抽动了一下。我内心很渴望这样的生活,用尽全力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渴望的事情,回到家瘫在床上,就算累到抬不起一根手指,却只感到满怀的快乐与用不完的热情。

最近,网上常见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少有人会说世界是无趣的,可大多数人却觉得自己很无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底,缺乏故事性。可无趣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心会变累,情绪会低沉,然后是失去想象与创造力,直到完全否定自己,得过且过。我们不知道,人与世界之间发生的一切故事,皆是源于内心的渴望。渴望不算理性,它更像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叫人即使身处难民营,却仍渴望世界的甜美,这是生命的本质。有人说,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内在的感受与情绪。理性让人认清现实里有哪些路可走,而渴望则是让人即使无路可走,却仍心怀热情。

前些日子,一位正在环球旅行的作者告知了一个沉重的消息:他们在乌干达被抢劫了。价值4万块的设备,还有存着旅行一年所有照片和视频的硬盘,都被抢走了。我万分揪心地听她讲述从被抢劫到找回部分物品的整个经历,不幸中的万幸是没人受伤。他们刚开始环球旅行时,并没有存很多钱,大部分都是边走边想办法挣,这次的遭遇对他们的打击肯定不小。我给她发去问候,没想到她竟哈哈一笑:“没事啦,小小挫折不足挂齿。”那时,我才知道,她心中的渴望,可不会被这么一件事给打倒。

我们渴望环游的自由,渴望有趣的生活,渴望世界的甜美。但追求渴望不是去不假思索地流浪,也不是毫无顾忌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渴望就像种子,当它汲取了足够的养分,就会破土而出,这是生命自然展开的脉络。

只是当渴望到来时,请抛下心灵的盲从,务必听从它的召唤。

 

狂欢,从圣诞节到音乐节

“芬兰式生活”的诗意和文艺

叙利亚平民生存现状调查 21 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北京“梅府家宴” 梅兰芳先生的美食韵味

天山夏色 雪线之下的黛峰碧水

探访福建长汀 千年古城和没有蚊子的丁屋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