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荷兰的威廉斯塔德 加勒比海上的七彩之城

作者:文 OP 图 陈曦Stanley Summer
威廉斯塔德,一座兴建于大航海时代的城市,一座繁荣至今的城市,一座过去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这里,发乎于历史,不止于风情……“看着海平线等我回来。”这是电影《加勒比海盗》里威尔对恋人伊丽莎白的临别之语。那么现在,让你望向这片湛蓝的加勒比海海平线,你会看见什么?

是黑胡子与他的“安妮女王复仇号”,还是那神秘消失的热气球?抑或是星罗棋布、无边无垠的绝世小孤岛?而在1499年,两位欧洲的探险家站在船头,望向这无边的海平线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名为库拉索的小岛;100多年后,在这座小岛上,人们建起了一座如画般绚丽的城市——威廉斯塔德。

威廉斯塔德是现今荷兰自治王国库拉索的首府,从始建之日算起,这座城市已历经近400年的风雨,城市内数不清的建筑古迹提醒着你它曾如何而来,而涂在墙上的那些缤纷烂漫的色彩,则告诉你它将向何而去。

这座岛上小城,是上帝赐予加勒比海的“海洋之心”,漫步街头,你仿佛进入的是一颗宝石多彩多姿的内部……

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古城

15世纪伊始的大航海时代,两位西班牙探险家奥赫达与弗斯普奇率先登上一座名为库拉索的小岛。上岛后,他们只觉失望,因为这座小岛并没有如传闻一般黄金遍地,甚至可以说是资源匮乏。好在小岛有一处天然的海港,再结合小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既然无法生产黄金,那么运送黄金也未尝不可。”探险家在呈递给国王的日志中这样写道。

不过,西班牙人没有守住这座小岛,约百年之后的1634年,库拉索被荷兰人占领。荷兰人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在海港的东岸建造了阿姆斯特丹堡垒,以此为起点,他们在海港上建立起一座贸易城市,这便是威廉斯塔德。

就这样,城市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新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贸易场所,源源不断的财富与货物经由这里,运往世界各地。这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黑三角贸易”。(左右页图)“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纵然时过境迁,但屹立在小镇的河边或港口,迎面吹拂的微风和清波荡漾的海水,依然如百年前那般,令人陶醉。作为“黑三角贸易”重要的中转站,这里有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每天,都有大量从非洲来的奴隶贩卖船只停靠在此地,将可怜的黑人拉到奴隶市场供残忍、贪婪的种植园主挑选,这些种植园主会通过舔舐黑人的汗水来判断他们的“商品”是否健康、强壮,然后进行讨价还价,协商完毕后,贩子会用烙铁给黑人打上印记,表示“已售出”,一单罪恶的黑奴交易就这样宣告完成。至今,在威廉斯塔德的库拉索博物馆,你还能看到当初用来残害黑人的尖刺项圈和烙铁,它们是无声的证人,控诉着那个罪恶的时代。

时间继续向前,在两个以供居民居住的城区庞达与欧特洛邦达建成后,威廉斯塔德进入了新的时代——移民城市时代。特别是在1707年欧特洛邦达区成立后,大量的非荷裔移民涌入这座城市,他们大多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有从奴隶船上逃跑的黑奴,也有山河破碎四处流浪的犹太人,以及家园被殖民者侵占而流离失所的美洲土著,曾经的“罪恶之城”变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欧特洛邦达也由此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

到了20世纪初,壳牌石油公司的到来为城市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工业立即激发威廉斯塔德的生机与活力,将这里变为了加勒比海石油储存与运输的中心,在曾经的奴隶市场旧址上,兴起了一座加勒比地区最大的精炼油厂,城市正式迈入工业时代。但好景不长,1969年,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外来工人与本地居民之间的暴乱,暴乱几乎摧毁了整个欧特洛邦达区,城市满目疮痍,不断的抗议迫使政府不得不反思工业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终于,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政府开始设立新的保护法规,启动了对古老城区修复、重建项目,同时发布工业禁令,不再批允新的大型工业计划,威廉斯塔德开始向旅游与度假城市方向进行转型。直到1997年,威廉斯塔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转型终于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

2010年,库拉索宣布从原荷属安地列斯群岛中独立,成为荷兰自治王国中的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威廉斯塔德是该国的首府。自此,威廉斯塔德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加勒比海,向世人重新介绍自己。

加勒比海的欧洲小镇

在威廉斯塔德,最著名的莫过于它那七彩斑斓的建筑了。城市拥有共计750余座彩色建筑,大部分建于西班牙与荷兰殖民地历史时期,种类繁多,有民居、商铺、博物馆等等,大多都带有浓厚的欧式与荷兰风格:双折线屋顶,老虎窗,非对称式结构。漫步于此,会让你在恍惚间错认:这里不是加勒比海的风情小镇,而是风车之国的浪漫一隅。

白天,漫步在多彩建筑群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但到了夜晚,精彩才正式开始。每当夜幕降临,商户、居民纷纷亮起自家灯火时,你才会明白它们到底有多美。那些灯光,随着狭窄悠长的街道,聚集在一起,照亮了这座城市,也点亮了这些多彩的童话:彩色的建筑被灯光照耀得格外明亮,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的建筑散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彩,小镇也跟着散发出彩虹一样的光辉。即使夜长如斯,小镇欢快的气氛却才刚刚开始。

行走在街头,在欧洲小镇中感受加勒比的热带风情,在多彩建筑旁体味别样人生。你望着别人,别人望着你,在对方的眼中,彼此都是风景。

漫步河边,清澈的河面倒映着彩色的发光建筑,就连河水都被染了色,清风微抚,多彩的水面跟着轻轻地摇曳,在黑夜繁星的衬托下,更显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七彩斑斓的建筑背后,还有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曾几何时,这些建筑并不都是彩色的,但该城的市长以白色太反光,让人头疼为由,要求居民将这些建筑涂成除白色以外的任意一种颜色,最后,当重涂完成后,人们才发现,市长原来是小城唯一油漆店的股东。也许有些讽刺,但这一无意之举,却使小城往后以这些建筑而闻名于世。

除了历史古建,威廉斯塔德另外一项让世人惊叹的便是它原始的历史城市结构与规划,自1634年第一个地区庞达成立,再到1707年欧特洛邦达建成,至今已近400年,除了某些必要的改建与修补,威廉斯塔德依然保留着自大航海时代起留存至今的古风古茂,民居、商店、市场、修道院,都一如从前。

其中,伊曼纽尔教堂,作为第一座建于西半球的犹太教堂,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教堂始建于1732年,至今已有286年历史,本是逃亡至此的犹太人所搭建的一个临时祷告屋。当时的犹太人为了不让潜伏的宗教迫害者发现,便用沙子覆盖祷告屋地板以掩饰自己的足迹,后来虽然不断地扩建,但做掩饰之用的沙子却被一直保留下来,用来提醒后代,先人们是如何在严苛环境下坚持自己的信仰。

细细审视教堂,红木地板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细沙,巨大的拱形天花板上吊着数十盏象征犹太教的六芒星吊灯,再下面就是圣坛和教徒座位,穿过圣坛,来到艺术品展示厅,这里陈列着犹太墓地出土的艺术复制品。教堂的外墙被涂上了轻松、活泼的黄色,与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的布置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萌”。更难能可贵的是,286岁的它至今依然作为犹太教徒的日常教堂,祝福着生活在威廉斯塔德的信徒。

女王的荣光仍在这里闪耀

尽管城市早已转型,但曾经印刻在它身上的那些历史印记,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久弥新。

天然海港的独特环境使威廉斯塔德成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也带动着威廉斯塔德持续300多年的发展,忙碌的船只、人头攒动的市集,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是威廉斯塔德城市生活的主旋律之一。

水上市场的出现便是对威廉斯塔德港口城市这一身份的最完美诠释。到了市集,你会发现摊位是真正“流动”的,随波逐流,小贩在船上叫卖,顾客在岸边讨价还价;吆喝声、喊叫声、划水声交织在一起,小贩、居民、旅客汇集于此,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随着淡淡的水雾,弥漫在周遭的空气之中。那古色古朴的建筑与设施更是可能会让你错误的认为:300多年来,这里一直如此。

一座桥,一段历史,一件往事。在威廉斯塔德,桥连接的,既是城市,也是风情,更是人心。在威廉斯塔德这样的港口之都,除了船只、市场,另外一项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女王之桥”。

在水上市场的旁边,便是威廉明娜女王桥,它曾是一座美丽的吊桥,但就如它的主人——荷兰威廉明娜女王一般,在历经风雨后,被改建为“铁娘子”铁桥。

威廉明娜女王,荷兰历史上最为美丽,也是最为坚强的“抵抗女王”,本是娇贵女王的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荷兰时,向荷兰人民发表《火红的抗议》宣言,提醒他们要保持镇定和警惕;流亡英国后,她依然在伦敦通过无线电广播,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持旺盛的斗志,直到全国解放。

站在威廉明娜女王桥的桥头,向四周远望,便能看到她的“母亲”爱玛女王桥和“女儿”朱丽安娜女王桥。

爱玛女王桥,它本身几乎与城市一样古老,这座使用船只搭建的木板浮桥,在数个世纪以来,都是城市的主要交通用桥,连接着庞达与欧特洛邦达区。可自由升降的浮桥将港湾一分为二,当船舶经过时,桥自动升起,过后再降下,行人可在桥升起时乘免费渡轮到达对岸。

多年以前,爱玛女王桥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在这里通过的行人,都要缴纳一定的过桥费,但如果你能脱下鞋,光脚走过全长167米、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木制桥面,就可以免费过桥。虽然现在女王桥已完全免费,但依然有些出于怀旧目的的本地居民,在过桥时,把鞋脱下,一路跑跳走到对岸。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爱玛女王桥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已无法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被人戏称为“摇摆的老妇人”,只能负责居民、游客日常的进出。而将她解放出来的,是她的“孙女”——朱丽安娜女王桥。

朱丽安娜女王桥,得名于荷兰女王朱丽安娜。她在位期间,打破王室特权和惯例,致力于荷兰王室的平民化:她骑着自行车锻炼,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她会突然出现在某个城镇或乡村,走访居民,甚至为邻里妇女接生;在1953年一场风暴灾难期间,女王亲自冲进洪水和淤泥之中,为灾民送上食物和水,受到了人民广泛的拥戴,被誉为“人民的女王”。她的生日被荷兰定为公休日——即“女王日”,桥便是为了纪念她所建。

这座巨大的复合式拱桥替代了爱玛女王桥,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运输桥。桥长500米,高60米,为加勒比地区之最,于女王诞辰纪念日(1974年4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立于它之上,极目远眺,威廉斯塔德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七色彩建、热情海滩、巨型游轮,你在这里看到的,便是城市的一切。

这就是威廉斯塔德,一座加勒比七彩小城所独有的“女王气质”。

 

狂欢,从圣诞节到音乐节

“芬兰式生活”的诗意和文艺

叙利亚平民生存现状调查 21 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北京“梅府家宴” 梅兰芳先生的美食韵味

天山夏色 雪线之下的黛峰碧水

探访福建长汀 千年古城和没有蚊子的丁屋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