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我们看来有些“魔性”且难登大堂的陕西话,在历史上却被称为“雅言”,并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普通话”,其音称之为“秦音”,其乐称之为“秦腔”。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就被称为“雅言”。据《诗大序》记载:“雅者,正也”,换言之,雅言即正言,照今天的话说就是普通话的意思。
今天要说的这个“俄”,在陕西话中的意思是:我。那么,这个第一人称又与陕西话的古韵有何关系?原来,“俄”字由“厄”同音演变而来。据王力的《古汉语字典》记载,厄为“隘”“困”之意,即险要之地、灾难等意。
也许你现在都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厄”与“我”,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西周时期,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但本为下人的他,在分封属地时,哪能分到肥沃的中原之地呢?周王只是把国境周边的秦地(今陕西、甘肃一带)分封给了他,这里靠近边陲,地势险峻、土壤贫瘠不说,还常有少数民族如西戎等作乱,是为动乱之地。但作为“古之恶来”(商朝勇士)的后代,秦非子硬是在这里站稳脚跟,经过几世经营,渐渐适应了严酷的环境,从附庸成长为诸侯国,秦国人也因自己彪悍的民风而闻名天下,他们骄傲于自己能生存在这样的“厄”之地,因此,用“厄”来自称自己,同时也在战斗中吓唬敌人。“厄来也!”今天读起来可能有些好笑,但在当时,可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战斗口号。
关于“俄”字,还有个颇为有趣的传闻。传说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一日上朝同众位大臣议政。秦始皇操着一口关中话问:“俄想盖个宫殿,叫个啥?”一位大臣附和道:“陛下以为如何?”秦始皇随口一答:“俄旁(我的旁边)。”负责修宫殿的大臣听此连忙记下,以为就是修一座名为阿房(与俄旁同音)的宫殿。这也成了阿房宫名字来由的趣谈。
图为陕西咸阳统一广场的秦始皇石雕,全像高14米。秦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承继西周风貌,将陕西话进一步推广为全国的语言,此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陕西话都是文人墨客的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