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文地理

江南丝竹

作者:文 天天天晴吃葡萄 图 向雨
明月高悬,夜凉如水。不知从何处传来悠远绵长的笛音,恰似江水悠悠绕着白汀。接着琵琶开始低吟,像是落叶跌入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少顷,低软柔和的胡琴也加入了和鸣,如春风拂面,又似一汪清泉沁人心脾。这就是江南丝竹所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带给人的意境。

江南丝竹兴于清末,在20世纪初流行于苏南、上海和浙西一带,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小型丝竹乐合奏样式。它没有吹打乐那样粗犷泼辣,也不似七弦琴曲、筝曲那般高深典雅,就好比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小桥流水,春到人家。

有人以“小、轻、细、活”总结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小”是指乐队人数不多,小巧灵活,三四人即可演奏;“轻”是说乐音轻快、明朗,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细”是指演奏风格细腻精致,江南丝竹由不同乐器合奏而成,分为丝弦类、竹管类和轻型打击类,常用的有笛、二胡、琵琶、扬琴、三弦、拍板等。虽然它们音色不同,但音质都较轻,不同于唢呐、锣鼓的宏亮浑厚,江南丝竹的乐器更加圆润温柔。此外,江南丝竹多为支声复调(由一个主调和一些分调组成的复调音乐),各个乐器声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合奏则韵律和谐,浅吟低唱,细腻深婉。

“活”指两方面。一是说其旋律灵动,活泼有力。江南丝竹与早期十番乐曲《四合锣鼓》关系密切,其曲调多流水板式,喜变换节拍,旋律中句逗多、句式短,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要节奏。这种快慢有致,一张一弛的曲调,正是江南丝竹旋律的主特征。第二个“活”是指即兴演奏。江南丝竹灵活多变,“各人各有心中谱,各人各有一条路”。当乐师熟悉旋律的骨架后,就可以在原调上运用各种变体(如加花、减音、嵌档、让档),自由变奏。除了要求乐师对曲谱、乐器熟练驾驭,也要求乐师之间的默契。你急我缓,你停我拖,你的笛子快了我的二胡就拖一个长音,你的扬琴慢了我的拍板就加一个花。就这样丝与竹完美融合,旋律行云流水,乐章慢走轻顿,盈盈转转,动人心弦。

江南丝竹是融合的乐种,从民间用于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的“细吹打”,到南词、宣卷、评弹等江南曲艺,都与之相互影响、渗透。江南丝竹最初多见于民俗活动中,如正月十五出灯、闹元宵、红白喜事、宗教祭祀等。这些活动,使得江南丝竹代代相沿,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19世纪40年代,位于长三角之首的上海逐渐成为丝竹精英荟萃之地,为适应城市生活,江南丝竹中原有的锣鼓和唢呐渐渐被淘汰,只加入少量打击乐器。一些乐曲也逐渐变缓,更加典雅,最后形成了如今文野与共、雅俗相偕的江南丝竹。

清秀温婉的江南所孕育出的音乐,自然不是粗犷的。“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江南丝竹恰似纤影摇曳,温玉暗香的江南女子,低吟浅唱而又从容悠闲。

 

狂欢,从圣诞节到音乐节

“芬兰式生活”的诗意和文艺

叙利亚平民生存现状调查 21 世纪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北京“梅府家宴” 梅兰芳先生的美食韵味

天山夏色 雪线之下的黛峰碧水

探访福建长汀 千年古城和没有蚊子的丁屋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