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对工作室的感情有多深?工作室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而且可能比真正的家更能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对于手艺人来说,工作室承载着他们的灵感与未来。可以说,比起单独的作品,工作室更能帮我们了解一位手艺人——每个手作者的梦想,都是从一张工作台、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的。在每一个风格迥异的工作室背后,都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主人。
编辑/乌咪 文/ Luna
完全由自己做一个地球仪,会有多难?本来 Peter Bellerby 认为这只是“一碟小蛋糕”,却没想到当他亲自试过后才发现,这还真的不简单!
Peter Bellerby是在2008年开始制作手工地球仪的。在这之前,为了庆祝爸爸的八十岁生日,Peter Bellerby 想找一个漂亮的地球仪当礼物,然而却发现市面上只有廉价的地球仪与脆弱的老古董可供选择。苦寻无果的Peter 最终决定自己做一个。
过程远比想象的困难,开始时他脑海中构思的步骤流程大致是“找颗球体→弄张地图→想办法黏上去”,前半段进行得很顺利,原以为几个月、几千英镑就可搞定,然而光是校正地图中的拼写错误和位置,Peter就不得不每天投入六小时,并整整持续了大概一年。接下来,他还得从零开始学习Adobe Illustrator,再以一个地球仪作为贿赂,请朋友写个程序将矩形地图转化成精准的据说制作地球仪的手工作坊在全球范围内仅存两家,伦敦的Bellerby & Co. 正是其中之一。“gores”——适合贴在球体上的三角形地图块。
完成地图之后,球体模型也花了不少力气,他找不到能将地图裁片们准确无误拼接上去的球体,只好又回归 DIY 路线……经过一番折腾,最后 Peter Bellerby 终于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地球模型——独一无二、复古典雅而毫无错误!
Peter Bellerby早已不再单打独斗地制作地球仪,他的Bellerby & Co.已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小团队,并成为地球上仅存的几间手工地球仪作坊之一。他们的手工地球仪渐渐卖到了世界各地,也出现在BBC、好莱坞电影(例如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雨果》)和一些艺术装置中。
他们制作的每个地球仪都是定制的。制作一个完美的地球仪需要耗时好几个月,制作过程的每一步都在工作室内摸索完成,他们的所有经验都源自于制作时的错误总结。
Bellerby & Co.工作室相当宽敞明亮,里头有许多工作素材,比如仿旧用的喷料、染色后待晾干的裁片,以及后续细修线条的工作台。Peter Bellerby说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伙伴,都是为这项手工艺放弃其他职业加入团队的艺术家,他为大家能共同延续手工地球仪这项技艺而感动。“手作、慢活”,是多难能可贵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