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经济周刊

超跑,并不高冷

作者:《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法拉利458超跑呼啸而过,速度与激情、青春与梦想交织……从2007年起,中国各城市先后成立了各类豪车及跑车俱乐部,它们总是和豪车、游艇等奢华元素联系在一起,让外界非常好奇。

如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街头的跑车也越来越多,不少超跑俱乐部在十几年间大浪淘沙。

作为从2009年成立至今的SCC超跑俱乐部,则在这10年间不断壮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跑车俱乐部。SCC超跑俱乐部目前已交由职业经理人团队全权管理,涉猎超跑维修保养中心、超跑后市场服务中心、高端定制旅游、高端奢侈品交易平台等产业链布局。

超跑不是用来装酷和炫富的

SCC设置其入门车型为保时捷911及以上级别跑车。“我们不是什么富二代俱乐部,最初这只是一个车友会性质松散的组织,然后随着它发展和壮大在2012年我们正式进行商业化,就变成了以车会友的高端平台。”SCC创始人张宽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2007年,经过多年创业后,对跑车情有独钟的张宽买了人生第一辆法拉利,逐渐成为一名超跑玩家。但彼时的超跑圈并没有一个成型的组织,很多车主热衷于呼啸街头,也让公众对超跑跟炫富画起了等号。

在张宽眼里,超跑并不是用来炫耀或装酷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更不是炫富的工具,而是让真正懂车、爱车的人拥有,人车合一,体验到驾驶的乐趣。

对这种发动机轰鸣声文化的深入理解,也让张宽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人对出行的品质和体验也会越来越高。于是,他在2009年8月创办SCC超跑俱乐部,并立志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百年汽车俱乐部”。

张宽介绍说,因为俱乐部每年都会组织很多次赛道类的活动,满足大家这种驾驶对极速的追求,而且俱乐部章程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有以下这种两种情况,马路飙车造成恶劣的影响,以及酒驾,那么就会被清除入会,所以每个会员都特别珍惜自己的会员身份。

用心做慈善公益

SCC超跑俱乐部的成立,一定程度上让国内超跑车主圈走出松散无秩序的车友会形式,走向商业化运营的超跑俱乐部模式。“国外所有百年俱乐部都是有一套优秀的商业化运作手段的,我们要想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百年汽车俱乐部’,就必须走这条路,并且成为先行者。”张宽如是说。

也因此,虽然在很多人眼中SCC被认为是“富二代跑车会”,但有更多的人感受到SCC的变化:他们出车当婚礼车队,也为国美小家电送货,还会做很多公益活动……

SCC超跑俱乐部组织会员向房山灾区运送物资“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7.0级强烈地震,所有的目光再一次把焦点转向了四川。SCC全国会员通过各种沟通渠道积极捐款,与此同时,SCC陕西分会第一时间筹集了大批物资由专职人员押送至震中,并积极落实善款参与一个小学的灾后重建。”张宽回忆道。

SCC还经常参与敬老院送温暖大型慈善活动,他们认为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将老去,老人的物质需求不多,比较容易满足。而精神上的孤独、情感上的缺失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兰博基尼Aventador

劳斯莱斯幻影

SCC陕西分会“同一个冬天,同一样温暖” 慈善活动”要追赶新能源汽车的潮流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公司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约,将在上海浦东临港建设生产工厂制造特斯拉牌纯电动车,规划产能50万辆/年。

特斯拉入华,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汽车行业,在国际化、电动化、智能网联从趋势逐步变为现实的情况下,做互联网的、做地产的、做家电的各大企业纷纷跨界入局,这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张宽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为何造车成为他们的新宠?在张宽看来,新能源让中国企业可以和国外豪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两大技术的出现,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升级换代。汽车产业要科技化,而科技公司又在寻找能跟互联网结合的“大机会”。因此“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这一产业蕴含着无数全球资源和商机。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产业创新和打造制造强国竞争的制高点,必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

“汽车业有极强的重资产属性,很多投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做后盾,当前,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大而不强,所以新能源汽车让大家重新站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我们其实在电池、动力系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因此巨头们的入局将使造车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完成研发和量产,实现大规模销售,让市场充满想象。”张宽如是说。

编辑:牛绮思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

 

公司 2018.7.13—2018.7.19

人物 2018.7.13—2018.7.19

P2P 再“爆雷”

投之家“爆雷”罗生门

环保领域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显威力

专访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瑞士制造希望携手中国制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