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志佳解释,之所以说“腹部软如绵,百病不来缠”,是因为腹部对应的位置是肝、胆、脾、胃、肠道等主宰消化吸收的器官。现代医学认为,腹部触感软绵,表明内部的脏腑没有明显的增生、硬化。如果腹部可触及硬块、结节等,则提示内部可能已经出现病变。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之中的脾和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指的是人所喝的水和吃的食物,要靠脾胃进行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也要靠脾胃的功能来吸收,并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头面四肢,以供应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如果脾胃功能受到影响,人无法吸收到应有的营养物质,自然就会造成抵抗力低下,人就容易生病。
孙志佳认为,相比起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便秘更是造成老人腹部变“硬”的主要原因。要改善便秘这个“老难题”,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排便不畅的情况发生。
增加摄入膳食纤维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增加了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鸡、鸭、鱼、肉等荤食吃得越来越多,谷类食物吃得越来越少,且以精米、精面为主。由于食物过于精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使得肠道蠕动缓慢、排便不畅而造成便秘。减轻便秘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缓慢增加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是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纤维有助于减轻便秘,是因为它能软化和增加大便体积。
孙志佳表示,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银耳、木耳、菌菇类及海藻类食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通便效果优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大家比较熟悉的各种绿叶蔬菜、根茎类的蔬菜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其他营养素如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很喜人,对防控高血压、延缓餐后血糖、防止能量摄入过量都很有帮助。所以,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400~500克的绿叶蔬菜,不仅对通便有帮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排便务必要定时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看作是排便的“前期准备”。排出的过程顺利与否,与排便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孙志佳说,每日摄入三餐后和晨起后,人会产生胃结肠反射和体位反射,诱导结肠运动,将粪便由乙状结肠推入直肠,是排便的最佳时间。因此,特别推荐老人在晨起后或早餐后到厕所蹲一下,更容易排出粪便。如果每天早晨起床后即有便意,说明你的定时排便习惯已形成,应继续保持。反之,还需要继续努力。经过1~2月的训练,可慢慢形成排便习惯。
揉腹健胃消食 适当揉腹也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加快大便的排出。孙志佳认为,揉脐腹法以及三线摩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揉脐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进行。在按摩前,要求先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在站立或仰卧的姿势下,放松全身。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按揉50次。按揉时力度要适中,呼吸自然,可以帮助缓解便秘。三线摩腹法则适合需要健胃消食的老人使用。三线是指左胸至肚脐,胸骨至肚脐,右胸到肚脐。老人在站立或仰卧的姿势下,全身放松,两只手首尾重叠贴于腹部,分别沿上述三条线缓缓下推。每条线连续做3次再按下一条线,直至腹部发热为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腹腔内有肿瘤、感染或出血病症等的老人,都不适宜进行摩腹。
(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