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实生活中,断肠草的确是一剂妙药,但万万不可内服,否则就要出大事。有新闻报道在广东韶关的翁源县新江镇辖区,7名外地农民工因误食断肠草中毒,造成3人死亡,4人在粤北人民医院救治。
断肠草是通称,最毒莫过钩吻
其实,断肠草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个通称,泛指那些能引起呕吐等强烈反应的剧毒植物。比如,八角科的野八角和红毒茴,罂粟科的白屈菜、椭果绿绒蒿,瑞香科的狼毒,毛茛科的乌头,卫矛科的雷公藤等,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共有近40种植物被称为断肠草,其中以紫堇科最多,约有21种以上。而众毒之毒中,最狠的角色要数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也是近些年引发误食中毒事件较多的物种之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工程师上官法智近年对钩吻多有关注。他介绍,钩吻的别名很多,各地都有不同。“钩吻叶片有膜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外形与很多普通藤本植物相似。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到开花时节才好分辨。”上官法智说,钩吻与金银花略微相似,但全株均无毛,种子扁压状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具有不规则齿裂状膜质翅。5~11月开黄花,7月至次年3月结果,生长于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丛中或潮湿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分布。
5~8个叶片就足以取人性命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许又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钩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介绍,钩吻全株都有大毒,根、茎、枝、叶含有8种钩吻碱。
钩吻的根部在离开泥土时略带香味,但多闻会令人产生晕眩感。“钩吻碱的毒性烈度近乎氰化钾一级,只需3~5毫克,或5~8个叶片就足以让一名成年人致命。”许又凯强调说。因钩吻开黄花,人们将其与金银花混淆而泡水误服,也有人曾食用钩吻花蜂蜜而中毒;还有一种情况是将钩吻嫩叶与野菜混采而致人死亡。
据了解,服食钩吻碱过量,即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强烈反应,肠发黑粘连。中毒症状包括流涎、恶心、口渴、吞咽困难、发热、呕吐、口吐白沫、抽搐、四肢麻木、肌肉无力、肌肉纤维颤动、舌硬、言语不清、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等。
毒害触及脑神经时,可使心跳减慢、加速及失常,出现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及血压下降等症状。中毒晚期可引起痉挛、呼吸肌麻痹、窒息、昏迷及休克,最后甚至可因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身亡。“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诊,催吐、洗胃排出毒物是唯一的办法,目前并无解药。”许又凯说。如果时间紧迫,可以先给误服钩吻者灌一些鹅血、鸭血、羊血,这在临床上已经证明有一定疗效。
有镇痛等神奇药用价值
钩吻碱那么强的毒性,似乎专门是针对人类的。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韶关等地,老百姓会在钩吻开花的时节,把长在房前屋后的这种植物拔除干净,以免大人小孩误食。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对畜禽却几乎无害。在猪牛羊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钩吻叶片、茎秆,可起到催膘的作用;在鸡饲料中掺入钩吻,可促进产蛋;而狗吃了钩吻植物,会狂吠不已,显得很兴奋。“这当中的确有很神奇的机制,我们正在进行深入研究。”许又凯说。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钩吻的化学成分,并分离出主要化合物钩吻素子。此后钩吻的化学成分、毒性、活性、药理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
近年来,许又凯所在的民族植物学组对钩吻属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药用功能研究,发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并证明其中的单萜生物和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有些化合物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分化。
“这些发现表明,钩吻具有开发镇痛类药物以及治疗类风湿和肿瘤类疾病的潜力。”许又凯说,但需要牢记的是,作为药物,钩吻只可外敷,禁止内服。
(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