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汽车周刊

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人民之车”

作者:文/江德洲

即便在历史上先后收购了蓝旗亚、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等高端品牌,也曾孕育过菲亚特500、124等光辉无限的畅销车型,但菲亚特始终对中国市场这块久攻不下的诺曼底海滩束手无策。

“FCA或将在中国和北美市场全面停售旗下菲亚特品牌车型。”

与其将这条消息单纯地理解为菲亚特的“退市”,不如说是FCA为专心经营Jeep品牌、将战略中心全面转向SUV的一条必由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菲亚特无疑已经成为了绊脚石。

作为目前集团内最赚钱的品牌,Jeep对FCA的利润贡献率超过70%。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一直以来的计划就是将FCA的资源集中在优势品牌上,因此将Jeep作为战略核心也就不足为奇。马尔乔内表示,Jeep品牌2022年的全球销量目标是在去年140万辆的基础上实现翻倍。为了实现该目标,Jeep将扩大市场份额,并计划从明年开始布局混动领域。

同时,菲亚特品牌的车型阵营将缩减至菲亚特500和Panda系列,并只在欧洲、巴西及个别新兴汽车市场销售。除此之外,作为高端品牌融合化战略的落实之举,阿尔法·罗密欧与玛莎拉蒂将在未来合并为一个部门。

以上内容预示着——继2007年南京菲亚特土崩瓦解之后,这个意大利国民汽车品牌将再一次离开中国。

如无意外,这也将是最后一次。

虽然旗下坐拥法拉利、玛莎拉蒂等知名跑车品牌,但菲亚特在本质上却是一个为推进欧洲汽车平民化进程贡献颇多的车企。

“人民之车”养成记

事实上,商标“F I A T”即是“Fabbrica Italiana Automobili Torino”(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的简称 ,这个朴实的名字足以揭示菲亚特致力成为经济型民用汽车品牌的初心。

1899年,时任意大利维拉尔帕罗莎市市长的乔瓦尼·阿涅利凭借自己对汽车的满腔热情,与当时多位意大利企业家共同成立了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品牌最早出现在全球人民的视野中,也许要追溯至一部家喻户晓的爱情电影。

1936年,菲亚特500 Topolino正式上市,这款车也是菲亚特500车系的真正鼻祖。在随后的几年里,广受欢迎的Topolino共生产了52万台,以至于1953年上映的《罗马假日》中也频繁出现它的身影。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民众对经济型轿车的需求日益高涨,菲亚特也应景地推出了新款菲亚特500——Nuova。与前辈菲亚特600相比,全新设计的菲亚特500更为短小精悍,长度仅2970mm,重量不到半吨。但在那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狭窄道路上,娇小的车身尺寸却令它大显身手,出众的实用性深得消费者喜爱。随着这款小车在意大利乃至全欧洲的风靡,菲亚特的品牌理念与文化也广为传播。

与大众甲壳虫、雪铁龙2CV的历史使命一样,这辆被称为“精灵鼠小弟”的萌物自1936年问世以来就立志成为意大利的“人民之车”,事实上它也的确做到了。截止1975年,菲亚特500的累计销量达360万辆,其第二代车型还被英国媒体评选为“改变历史的20辆车”之一。 可以说,意大利能够进入汽车社会,菲亚特500的畅销功不可没。

不过,菲亚特500的“人民之车”头衔也只能算作暂时的。

1966年,菲亚特124正式诞生。作为菲亚特1300和1500系列的继任车型,该车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除意大利本土生产外,许多外国汽车品牌也争取到了菲亚特124的生产许可权(其中以前苏联的拉达最为知名)。这直接导致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结果:在广大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生于“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菲亚特124换标车竟率先实现了许多无产阶级家庭的汽车梦想,而这一壮举是之前那些本国生产的工业垃圾都未曾做到的……

据外媒的不完全统计,如果将印度、埃及、东欧等国贴标生产的仿制品全部计算在内,菲亚特124已经在全球累计生产了超过2000万辆,这个数字足以令它成为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车型之一。

也许就连当初签订生产协议的菲亚特官方人员都不会想到,这款已被人们遗忘许久的小轿车竟然能够在人类汽车工业史上扮演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

久攻不下的诺曼底

即便在历史上先后收购了蓝旗亚、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等高端品牌,也曾孕育过菲亚特500、124等光辉无限的畅销车型,但菲亚特始终对中国市场这块久攻不下的诺曼底海滩束手无策。

奇妙的是,菲亚特第一次与中国结缘,其实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早。

1972年,为取代菲亚特500而生的菲亚特126问世。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这款小车再次创造了辉煌的销量。一年后,一家波兰车企取得了菲亚特126的生产权,更名后的126P车型被大量引进中国并在全国各地担当出租车的角色。

1994年,由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喂,菲亚特》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青年丁志方贷款购买了一辆126P并成为个体出租车司机。当时,几千辆菲亚特一同开上街道的壮观景象成为那个年代温州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之一,电视剧的生动描绘也让中国人民初次认识了这个意大利国民汽车品牌。

1999年,南京汽车集团与菲亚特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对于菲亚特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南京菲亚特的成立意味着,这位在欧洲主场打拼多年的意大利老将终于有机会将旗下车型引入中国生产。

2002年,随着南京菲亚特工厂的落成,菲亚特“世界车”Palio正式引入国产,并被命名为派力奥。由于当时国内小型家用车市场方兴未艾,由乔治亚罗设计的派力奥以年轻时尚的造型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一度成为热销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当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并拿出看家法宝的时候,南京菲亚特却始终沉醉于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款车型打天下的局面。瞬息万变的市场容不得半点迟疑,而单一的产品线、乏力的更新速度也最终令南京菲亚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2007年,南京菲亚特寿终正寝,菲亚特品牌第一次败走中国。

可悲的是,三年后卷土重来的菲亚特也未能改变些什么。

2010年,菲亚特选择广汽作为二次入华的合作伙伴,正式成立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2012年,广汽菲亚特第一款国产车型菲翔下线。一年后,第二款国产车型致悦发布,这款主打运动路线的两厢轿车,其动力总成其实与菲翔如出一辙。

然而,这两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却没能带领广汽菲亚特扭转局面。成立至今,广汽菲亚特的产品线仅靠上述这对孪生兄弟支撑,不仅车型严重短缺、产品力不尽人意,新品投放节奏也极其缓慢。在强手如云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样的运营方式几乎是灾难性的。

2015年7月,更名后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售公司宣告成立,公司股比构成也随之大变:广汽集团依旧保留50%的股份,但菲亚特集团占比由原来的50%降至10%,克莱斯勒亚太则占40%。

冰冷的数字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似乎从那时开始,菲亚特的“遗书”已经打好了草稿。

今天,“广汽菲克”一称已名存实亡。还未来得及改旗易帜的4S店展厅里也许依旧停放着库存未清的致悦与菲翔,全进口身份的菲亚特500早已沦为小众“奢侈品”……FCA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常年在中国市场的不作为,使得菲亚特的退场更像是一次历史必然,无需讶异,也无需惋惜。这辆来自意大利的“人民之车”,始终没能真正地属于中国人民。

当然,即便在现实至上的中华大地,也不排除有极端怀旧分子的存在。如果你还想用实际行动纪念一下这个意大利国民汽车品牌,我的建议是:去买辆二手拉达Riva吧。原因很简单——虽然经过了苏维埃汽车制造厂的社会主义改造,但那辆车依旧是菲亚特124精神衣钵的最忠实继承者。

 

全新一代朗逸:神车之旅还将继续

汽车新零售进入2.0时代

汽车发明者的未来野望

吉利的赛车梦

绿茵场没有什么新闻

足球与赛车,战争的另一幅面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