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法国时装品牌Etam艾格于宣布将其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Etam Weekend、ES和E & JOY出售给香港一投资机构,仅保留内衣业务。该交易由东莞当地商人周进国牵线,BDA Partners在该交易中担任Etam的财务顾问,Sidley Austin则将担任Etam的法律顾问。
该消息还透露,周进国将接手全面负责Etam日后在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据公开资料显示,周进国是乔帛国际时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该集团总部位于香港,旗下拥有乔帛JAOBOO、安姬曼AN&ANMAN、姬芬JINFEN、音非YINFEI、芮色RUISE和MEXMAXIXE六个自有品牌,同时也为其他国内外知名女装品牌提供OEM贴牌加工以及设计研发服务。
Etam集团首席执行官Laurent Milchior表示,随着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交给周进国有利于品牌更好地扩展中国市场,并吸引更多新的消费者,同时让集团能够专注于发展内衣业务。
周进国则回应称,接管Etam中国市场的成衣业务有利于其管理团队更好地接触国际化品牌的运营模式,与Etam在中国长期积累的消费群体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目前,Etam在中国的成衣业务共拥有1600个销售点,并已入驻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
Etam由Max Lindemann创立于1916年,最初是一家专门售卖内衣及袜子的零售店,后于1928年发展为欧洲主流女装连锁店之一,并逐渐衍生出Etam Weekend、E-joy、ES、EHOMME、Etam Kids和Etam LINGERIE等子品牌,后于1997年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4年,Etam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并于1995年1月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Etam在中国采取的是“本土售卖,本土制造”的经营模式,其产品设计和生产均在中国进行,以更好地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当时恰逢国内消费者时尚意识刚刚萌芽的黄金时期,为适应当时的零售环境,Etam还将销售网点全部由专卖店形式改为在商场设立专柜,成为国内各大商场的标配品牌。Etam趁机以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短短两年内便开设了723家店,年销售额超过9亿元,获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不过,随着优衣库、H&M和Zara等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发力中国市场,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去法国化的Etam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逐渐沦为一个与森马、美邦类似的国产服饰品牌,甚至因为其国内门店销售的产品与国外的Etam风格迥异,一度被视为山寨品牌。受此影响,Etam的业绩从2013年不断下滑,并在大股东的强制要求下无奈退市。
据Etam退市前发布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集团2016年的销售额同比下跌0.3%至12.92亿欧元,可比销售下跌1%,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更大跌12.3%至3.66亿欧元,而同时期的Zara母公司Inditex的销售额则录得双位数的快速增长,并首次突破230亿欧元。
据Etam内部人士透露,自2017年4月开始,集团就开始实施精简成本重组计划,例如关店、进行单一仓库物流操作等,同时也加大了对过季产品的促销力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Etam在激烈竞争中日渐式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其早年授权品牌、代理制作的生产模式存在漏洞,导致后来产生利益纠纷,另一个则是其变化速度跟不上整体行业趋势,在太平鸟、欧时力等国产品牌不断发力的同时,Etam仍旧在原地踏步。
另有观点指出,对于入华的快时尚品牌来说,在中国发展不快则是退步,Etam并不是个例,与其遭遇相似的还有西班牙快时尚Mango、英国快时尚马莎百货和美国时装品牌Esprit等。由于迟迟没有被中国消费者接受,马莎百货已于去年正式退出,Mango和Esprit则仍在业绩泥潭中挣扎。
在经过一轮轮的大洗牌后,中国消费者早已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审美,以品牌为主导的时期已经过去。据天风海外4000多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国内消费者的心理正在从基础消费向价值消费、个性消费转型升级。
媒体早前分析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市场环境到消费意识发生剧烈改变,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群体愈发觉醒,逐渐厌倦了盲目追求昂贵奢侈品与毫无个性的劣质产品,他们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当惊人。这一消费升级对当前的时尚业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Etam此次将中国的成衣业务交给周进国后,能否扭转颓势仍有待观察,有业界人士认为,新资金的注入只是为Etam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时间,未来其在产品、营销和渠道等多方面是否获得新的突破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