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城市街景(东方IC供图)
惠斯勒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就像朝圣者眼中的耶路撒冷(视觉中国供图)
最早了解加拿大,是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笔触里。这位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天才作家与加拿大有着缠绕不清的缘分。从大学退学之后,他加入了淘金者的攘攘人群,抵达克朗代克淘金。克朗代克是加拿大北部育空地区的一座城市。在杰克·伦敦的笔下,这里有着皑皑看不到尽头的白雪、长满枞树的森林以及彻骨的寒冷。这座小城并没有给予杰克·伦敦所憧憬的财富,他只带回了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多篇小说构思和提要的笔记本。依据这段经历,杰克·伦敦写出了《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等享誉世界的文本。这些文本也奠定了我对加拿大最初的印象:狂野、原始和壮阔。
加拿大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很好地印证了我对加拿大的原始想象。一位诗人曾说过:“春风吹过加拿大,首先着陆的一定是BC省。”加拿大BC省地区的自然资源可谓顶级配置:全省有141个生态保护区,35个省级海洋公园,7个省级文物保护遗址,6个国家历史遗址,4个国家公园和3个国家公园保护区,众多省级公园组成了加拿大第二大公园系统,众多国家公园则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公园系统。
我们一行人抵达了位于BC省壮观海岸山脉之中的惠斯勒。这座小城,距离温哥华大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年均降雪量高达11.64米,连续多年获“北美第一滑雪胜地”及“最佳度假胜地设计”等称誉,也是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滑雪场地之一。每年冬天,许多欧洲、亚洲的游客慕名到此滑雪。我和同伴抵达惠斯勒时已经是4月上旬,气温回暖,在零上几摄氏度。这并没有影响远道而来的人对滑雪的热情。站在山脚的度假村,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身影从上而下悠然而过。不过,只要离开了这片地域,视野所及只有生长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古树和白雪。
我们这群打春天过来的人又重新套上了羽绒服,围上了厚厚的大围巾,几个人说话时都能看到彼此吐出的白色哈气。我也是一个滑雪爱好者,喜欢在雪地里呼啸而过的自由和刺激感。滑雪的有趣在于一旦出发,即可摆脱恐惧。当你从大坡度的山顶往下滑时,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脚上和滑雪板上,身体会跟着坡道转弯、起伏,甚至完成小坡度的跳跃。这个时候,山不再是山,而变成了平平的道路,只有耳边风的呼啸声提醒你,速度可能已经超过了每小时60公里。
惠斯勒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就像朝圣者眼中的耶路撒冷。除了滑雪,雪上摩托车运动也十分有趣。一辆辆体积巨大、看起来笨重的摩托车整整齐齐地在雪中排成一溜,车子最前方有着宽阔的挡风玻璃,车头两边有两个细长的滑雪板,和把手一起完成转向的功能。给予摩托车动力的是一条长而宽的黑色履带,它与离合器相连。车子可坐两个人,前面是驾驶员。
我们看着这些庞然大物,跃跃欲试,但又担心操作起来会难度大,且不安全,万一方向失灵,掉进雪道旁边的深沟怎么办?教练很快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他向大家示范了整个操作过程。大致理解下来,也就是一个打火和转向的操作。教练告诉我们,只要有驾照,就可以骑行,否则就只能坐在后面看风景了。我惊喜地告诉同伴,半个月前,我刚拿了驾照。然而,这使得我的搭档忧心忡忡。“你确定可以吗?”他一遍遍地问我。我看了他一眼,坏笑了两声,他没有别的选择——有驾驶资格的就这么多,他只能选择服从。
摩托车在雪地里开了起来。车头的滑雪板挑起大片的飞雪,打在我的护目镜上,两旁的树木飞驰而过。我觉得自己的心脏与马达一起高速转动。起初,我还有些担心车会不会从道上滑出去,但很快就发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练举着小旗在前面引路。路过弯道,你只需要将重心倒向转弯相反的方向便可轻松而过,遇到上坡和下坡的地方都可以踩油门飞速而过。当回过神来看两边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到达了森林的深处,厚厚的雪上很少能看到行人留下的踪迹,甚至还能看到有大鸟在天上盘旋。“好美啊!”自然的壮阔深深地震撼了我,除了这三个字我已经想不出其他的词。
在森林深处,我们还看到了笔直高耸的杉树上挂满丝状的藓类植物,像极了巫女的绿色头发,它们将冬日光秃秃的树干装饰得生机盎然。导游告诉我,这种藓类非常娇贵,对空气尤其敏感,稍有污染就会死掉,所以靠近路边的地方,从不见它们的身影。导游说这种植物还有药用的价值,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她鼓励我们放进嘴里嚼一下。深深的涩感一下就充满了整个口腔,更让我觉得自己像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与整片的雪、幽静的森林融在了一起。
包容与接纳
BC省给人的惊喜远不只这些。这个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南部纬度与罗马等同的国家,北部一直延伸至北极,其温度与自然气候也展现出了千变万化的特点。与4月冰雪连天的惠斯勒不同,距离其只有120公里的温哥华已经是春意盎然,樱花漫天飞舞。
温哥华的樱花到底有多少,官方数据是近4万株,之于我,则是数也数不清。去之前我查过网上的攻略,说去温哥华赏樱,必须要去三大地方:第一个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公园,据说,公园里有一棵名叫“The Great One”的樱花树,是全温哥华最大的樱花树;第二个则为斯坦利公园,这里被认为是温哥华最早种植樱花的地方;第三个则为范度森植物公园,拥有100多棵樱花树,20多个品种,每年樱花季都会有好多活动在这里举行,喜爱热闹的人们绝不会错过这里。
到了温哥华之后,我发现,其实哪里都不用去,温哥华的樱花遍布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温城赏樱地点超过2500个。走出酒店,随便沿着一条道路走个一二十米,就能看到满树的樱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晶粉、珊瑚粉的花色是最常见的。漫步在樱花树下,地上掉落的樱花瓣让人不忍心去踩,不管是游人还是当地居民,都会小心翼翼地驻在树下,或凝视,或拿着相机拍照。想起了俳句诗人伊萨说过的一句话:“樱花树下,没有陌生人。”是的,我们都是爱美之人。
其实,原本温哥华并没有樱花。这座城市与樱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神户与横滨市长的造访,他们赠给斯坦利公园500棵樱花树。这开启了温哥华种植樱花的时代。温哥华公园管理局陆续开始自行尝试引进种植不同品种的樱花树,所以尽管是“移民后代”,来自异国的樱花却在温哥华绽放出了新的境界,最终胜过日本的任何一个城市。樱花在温哥华的盛行,除了与当局的举措有关之外,我觉得这也与加拿大本身移民国家的属性密不可分,因为多元,他们更愿意接受外来的事物,只要它们是美的和好的。
加拿大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随着北美大陆的开发,欧洲人、亚洲居民大量移民至此,他们给加拿大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鲜的事物,温哥华也以包容接纳他们。我们的导游杰克于上世纪90年代从中国台湾移民到温哥华,他做出选择的原因很简单,温哥华气候好,环境适宜,有着很好的工作机会和养老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气息浓厚。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事例: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居民区附近,政府都会留下小片的空地,供附近居民耕种,可以种些蔬菜、鲜花,居民们只需每年递交申请,先到先得。“你想想寸土寸金的地方,有哪些地区会这么做,但温哥华就会。”
杰克所说的生活气息,我在温哥华最受欢迎的一家公共市场格兰维尔岛市场获得了深刻的感悟。市场坐落在温哥华市中心格兰维尔桥的下方,是与陆地相连的一个半岛。我们的导游说,这里原是一片荒废的沙丘地,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开发整建,逐渐成为如今集艺术、美食、创意、休闲等多元文化风貌为一体的魅力之地,每年吸引着上千万游客来到这里。
格兰维尔岛公共市场由6间相邻的厂房改建而成,里面有超过50家摊位,供应的各种产品不但新鲜,而且价格相当实惠,据说许多温哥华本地的高级餐厅也会选择在此采购蔬果海鲜、肉蛋乳制品等。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来自弗雷泽河谷的草莓、欧垦娜根的樱桃以及新鲜肥嫩的银鲑鱼和珍宝蟹。更重要的是,穿梭在店铺摊位之间,你可以时刻感受到丰富的艺术元素,比如:这里的手工巧克力不仅外形精美,充满创意,而且口感柔滑、味道浓郁;即使是最普通的蔬菜,也是颜色艳丽,井然有序地摆放在那里,生活气息之外,更是赏心悦目。温哥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可谓是融入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反思与重塑
我在BC省总共待了11天,几乎每一天都在颠覆我对加拿大最初的印象。慢慢地,我发现,这里除了好山好水好风光,也不乏浓郁的人文气息,布查特花园(Butchart Gardens)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布查特花园位于托特湾,距离BC省维多利亚市只有21公里。我们抵达花园的时候是上午10点左右。在来时的路上,导游杰克告诉我们,布查特花园是公认的北美最美的花园,位列“世界十大最美花园”,之前它曾是一座采石场,现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当时就想,维多利亚市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成规模的花园有几十座,布查特花园只有300多亩,何以能进入世界最美之列?
到了花园后,我们一行人便被花园的美丽和精致震惊了,洋水仙、郁金香和杜鹃、玫瑰应有尽有,而且井然有序。穿梭在花园里,就像进了爱丽丝漫游记的仙境,到处香气袭人,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花园里,除了植物,还有引人入胜的喷泉、清澈见底的池塘,以及各种各样曲径通幽、蜿蜒辗转的小道。就连围墙都是用植物精心隔离出来的,处处都能体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园艺造诣。
很难将这苏州园林般的精致景色跟上百年前的采石场联系起来。布查特花园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花园最早可追溯到杰克·伦敦笔下的淘金时代。上世纪初,年轻的布查特一家迁居至此,开始生产水泥。这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不过,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经过数年的开采后,原来绿色遍野的山坡变得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穴洞。这时,布查特夫人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弥补一下。她提出将采石场改建成花园,这获得了布查特先生的全力支持。夫妻俩雇人从远方运来适合栽培的泥土,还游历各国搜罗了很多珍贵的花木。后来,他们又邀请园林专家帮助他们精心设计了各种园林,包括玫瑰园、日本庭园与意大利花园。在上世纪20年代,布查特花园就成为加拿大著名的花园,每年吸引5万人前来观赏。
如今,唯一能够将花园跟采石场联系起来的只有当时遗留下来的一根烟囱,用来提醒人们铭记人工行动给自然界留下的伤痕。反思与重塑,正是布查特花园用上百年的营造历史想要告诉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