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老师让大家看了他的摄影作品集《国色清韵》,里面收录的全部是他近年来拍摄的有代表性的牡丹摄影作品。一张张绽放在闹市街头、乡野岩旁、蓝天之下的牡丹图片,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味道,让人过目难忘。
想起自己也拍过很多姿态迥异的牡丹,但拍来拍去,总是没有一幅拿得出手的摄影作品。培训结束后,我向老师讨教摄影技能。
看了我的摄影,老师笑着说:“位置不对,角度也不对,犯了摄影新手常犯的毛病,喜拍具像,清晰而琐碎,注意力都集中在牡丹本身大红大绿的娇艳上了。而我拍牡丹,更关注它的生长环境。”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说着,老师翻开他的相册,“这是一幅典型的用光作品,光是摄影的灵魂,如果作品没有光的运用,只能算照相。并且你得知道,好的摄影作品忌讳顺光……”
“需要有光,又忌讳顺光。”老师的话,让我心里一动,浮想联翩。
她是我所敬佩的一位作家朋友,但相比于她妙笔生花的文才,我更敬佩的是她舌绽莲花的口才。很多人并不知道,儿时的她,因患有口吃,备受同龄人歧视。长大后,也因说话不利索,在职场上历尽排斥。那些“逆光”的处境,曾一度让她心情抑郁,甚至想过自杀。有一天,她在书上读到了这么一句话:“溪流有石头才能发出清脆的流水声,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这句励志语录,如同星月之光,让她看到了明天的希望。那天,她决定也像流水中的石头一样,“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为了锻炼口舌协调能力,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关上门窗,在书房里苦练“嘴皮子”,直到快速朗读完一百页书籍后,才肯入眠;为了克服不敢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她报名参加了“我是演说家”,甚至勇敢地顶着别人或鄙夷不屑或诧异好奇的目光,在地铁上做了连续二十天的演讲练习。
连续九年的“逆光”人生,成就了她富有传奇特色的艺术人生,昔日那个说话结结巴巴,被人无数次轻视和嘲笑过的女孩子,如今已成了“中国梦•一带一路东盟行”演讲团的超级演说家!
那晚我俩在微信上闲聊,我夸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她说:“没那么神奇,只不过是逆境之中,心里有光……”
再看眼前这位老师的摄影作品,我明白了他拍摄的精妙之处:常人拍牡丹,要么取其雍容富贵、艳丽多彩,要么刻意寻求素雅牡丹的清高之韵,而他,拍悬崖峭壁旁干裂黄土上的魏紫,拍乡野枯枝边悄然绽放的“青龙卧墨池”,拍挣脱土地束缚、肆意招展在蓝天上的赵粉,拍逆光静立于晨曦中的二乔……
因为他最懂得,所有逆行于寻常之光中的美好,都是艺术作品弥足珍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