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北京纪事

年近百岁的王余先生

作者:文·图|邓垲

王余先生生于1921年7月,今年已经97岁了。他籍贯河北省高阳县,现长期居住于北京。

建国前,知识分子支援老区,王余先生被分配到河北省邢台师范任教。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开展语文教学,1957年6月在《语文学习》杂志上发表了《朗读的语句重音》一文,后来被收入《现代汉语资料分题选编》一书。

王余先生不幸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1978年落实政策,年近花甲的王余先生重回教坛,在邢台师专(今邢台学院)教古代汉语等课,又开始了在校园的辛勤耕耘。

那时我恰在大专中文班学习,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听他授课。他提倡对名篇要朗读加背诵。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语感;背诵,可以使文章随身“携带”,便于时时“咀嚼”,时时汲取其中的“营养”。王余先生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我清楚地记得他当年在讲台上昂首挺胸、抑扬顿挫地背诵北宋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王余先生1984年离休后,一直在北京生活。他又由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人员介绍,从事语言文字的研究,参与了《古今汉语词典》的编辑工作,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有人常将“年老”和“多病”二字联系起来,王余先生也不例外,然而他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制定出自己独特的锻炼方式。

2010年王余先生有了中风症状,口歪、说话不清楚,自己感到痛苦,家人非常担忧。他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一方面主动加强口腔发音锻炼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他背诵唐诗(包括白居易写的《长恨歌》),背诵宋词,背诵元曲,背诵清代吴伟业写的《圆圆曲》;也背诵古文名篇《陋室铭》《阿房宫赋》《岳阳楼记》《前赤壁赋》《阅江楼记》……共60多篇诗文。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但能够正常发音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能够登台演唱戏曲节目了。

在离休前,王余先生的右腿突然发病,一旦急性发作非常痛苦。也不过五六步远就到厕所了,就这五六步远对他来说非常困难。他跑遍了各种医院,中医、西医,还有私人医生,采取多种疗法都没效果。十几年的时间,久治无效。但他没有心灰意冷,终于有一天,没治好的腿病,居然让他自己给治好了。王余先生发明的灵感源于自己多年的写作,写作时10个指头每天得动,所以两条胳膊就没有这种疼痛,而腿就不然。他认为,人类经过几百万年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由四肢着地变为直立行走,两腿负重加倍,所以人老先老腿。扳动脚趾,加强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可以强健两腿。又因为10个脚趾退化早已定型,所以须多年活动,方能奏效。他坚持了多年,终于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腿疼。

由于王余先生注意锻炼身体,卓有成效,他被评为北京西城区健康老人,又被北京市老龄委评为第二届北京市健康老人,还被中国老龄协会评为第七届全国健康老人,均颁发了荣誉证书。

2013年4月北京电视台生活栏目对此以《九旬老人练出好腿脚》为题予以报道。他给记者当场演示扳动脚趾的动作,并说“离了房间门后这个地方,我就不敢做这个动作,我怕摔倒了,在这里左边、右边都有可以用手扶的地方。”有了安全到位的防护措施,他给记者做个样子看看。一腿单腿支撑,翘起另一只腿放在台子上,高度大体与胸相平,上身前俯,伸臂扳动脚趾,一边数着:“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王余先生说:“扳动脚趾幅度一定要大,否则达不到效果。这还不算完,这个左脚还要把它分成两部分,也是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最后前后扳。”

这样10个脚趾都扳下来的时间可是不短,所以最后王余先生设计了一个放松动作,因为两腿绷劲时间太长了,需要活动活动,即单腿站立,另一只腿前后踢,让膝盖活动活动。这样伸伸胳膊扭扭腰,扳扳脚趾做做操,几十年来他凭借这套健身法练出好腿脚好身板。

王余先生家中有一幅字“心远地自偏”,写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句子。他经常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自己一生的坎坷,能想得开,毫不介意。他曾写下“但愿百年无痛苦,不教一夕有愁容”的诗句。王余先生住的房子虽小,但心胸相当阔大。这也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王余先生的家乡河北省高阳县是戏剧之乡,近世出了戏剧大家齐如山,武生泰斗盖叫天等。受环境的熏陶,王余先生从小就喜欢唱戏。在西北大学,曾和同学组织西北大学国剧社,演出传统京剧数十出。他深感京剧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1984年离休后,唱京剧成了他主要的社会活动,也对他的健康大有裨益。

唱京剧扮演舞台人物角色的变化,使王余先生联想到人生的宠辱浮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在敲、打、弹、拉的伴奏声中,身心放松,引吭高歌,感到是一种享受。

他唱戏非常认真。唱京剧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吐字、归韵、行腔,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咬字清楚,抑扬顿挫,收放张弛,节奏、气口、劲头的掌控,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特别是唱慢板三眼,唇、齿、喉、舌的动作连贯到位;唱流水、快板加快节奏,吐字清晰。他终日与录音机相伴,孜孜矻矻,认真学唱,加大了肺活量,提高了汉语发音的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中风。

他时常参加公众场合的演唱活动。王余先生经常以最高龄的表演者出场,他出人意外的精彩演唱,总是博得大家的称赞,赢得热烈的掌声,他自己也由此获得很大的满足。

因为酷爱京剧,王余先生基于自己演唱的实践,又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耄耋之年仍对京剧艺术不懈追求。他研究京剧老生唱念中虚字的运用,研究京剧唱词中“的”的用法。今年3月《中国京剧》杂志发表了他的《京剧〈穆桂英挂帅〉“百万兵”唱词探讨》一文,这已是他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的第3篇论文了。

王余先生至今勤于写作。他庆幸自己在晚年赶上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能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在《古风》一诗中写道 :“热爱国粹学京剧,向往‘散淡’唱《空城》。胸襟开阔斗室大,解嘲常诵《陋室铭》。诗文自娱勤写作,太平盛世乐晚晴。”

王余先生已度过近百个春秋。今天的他,春的希望在继续,秋的收获在继续。

(编辑·刘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