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快,产业群与交易群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使得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但是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传统的人才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阻碍着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发展。
1、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不同
1.1改变交往方式
传统国际贸易的业务交流需要双方当事人运用电话、传真、信函、面谈等方式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买卖双方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整个网络平台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流程,改变了国际贸易的交往方式。而且跨境电商模式的客户不仅包括企业客户,也有个人客户,这是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和操作流程难以比拟的[1]。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商检、税务、运输、保险、报关等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也节约了人力。
1.2改变交易数量和频率限制
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的主要方式是零售,个人购买者是其主要对象,金额小、数量小的交易是其主要方式,其交易频率高。而传统的国际贸易恰恰相反,其买卖双方通常是企业,所以一般是进行大额数量交易,不仅交易频率低,而且延长了合同周期。
1.3改变物流方式
传统国际贸易的成交数量、规模都比较大,所以会运用集装箱的海运形式进行物流。跨境电商背景的成交方式通常是种类繁杂数量小的商品,目前主要的物流方式就是国际小包和国际快递、B2C外贸企业联盟集货、B2C外贸企业自身集货、第三方物流模式和海外仓储等[2]。传统的贸易物流方式不适用跨境电商的物流运输,因为集装箱海运对装箱数量都有最低要求。
1.4改变支付方式
传统国际贸易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信用保证和支持,这是信用证、托收等成交金额较大的要求。而跨境电商运用的不再是传统的支付方式,因为其成交金额小且交易频繁,而且很多个人购买者对相关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认识不够。因此,跨境电商商家的海外销售运用的支付平台主要是中国的支付宝或欧美企业的支付平台。
基于“互联网+”跨境电商的这些改变,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电子商务、国际物流、跨境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知识,对于不同消费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消费习惯等,从业人员都需要有相应的行业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基于“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
在跨境电商发展中,企业对人才需求强烈,但是现阶段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随着传统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多新兴的跨境电商经营企业也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对人才需求非常多,尤其是可以熟练把握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跨境电商人才。但是现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单一,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使得企业难以及时招聘到满意的人才,这一直影响着跨境电商的新发展。
在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电商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现阶段跨境电商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外语能力和平台掌握能力,但是目前真正具备综合能力的业务人才还比较缺乏。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但是都难以满足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人才综合能力比较差,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课程的不合理设置,师资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跨境电商专业刚刚发展起来,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通过校企合作、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等方式来应对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但是因为其专业课程和体系设置不合理,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而且在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很多跨境电商教师的理论知识不足,对于跨境电商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不利于培养专业的人才。而且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就出现与企业实践脱节的情况,这就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师的实训操作经验不足,使得跨境电商课程缺乏实训操作,这样学生学习应用网店运营、视觉图像处理、网店推广等知识时就存在问题。
2.3岗位专业性要求高
跨境电商的很多岗位要求必须要有非常高的专业性,比如技术人员岗位招聘的是电子商务类、计算机类专业;网页设计师/美工岗位都招聘专业是美术设计或艺术类、设计类相关专业等。因此,在实际的企业招聘中企业都会招聘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会考虑其他专业的学生,而因为其专业性比较高,使得这一专业的学生也难以直接胜任。一般在跨境电商企业招聘中,需要的通常是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客服、跨境电商销售/推广人员这三类岗位,这些岗位的人才要求比较高。
2.4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差
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运用的模式还是传统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实训教学有外贸软件对整个外贸流程进行模拟,但是其效果不好。而且校企合作很多都是挂名的,实际与外贸企业合作程度不高,现在的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账号管理严格,有比较高的运营门槛,而便于教学的速卖通也要解决其账号和门槛费,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其实操可能性。因此,必须购买相关跨境电商的实训软件,如果高职院校没有跨境电商实训软件,其实操课程就是一片空白,难以培养实战型和创业型的人才。总之,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发展。
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3.1加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可以引导高校积极开设有关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并根据市场需求鼓励现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向跨境电商方向进行转型,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小语种专业的设置[3]。同时也要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其与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作用,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的出台。政府也要推动跨境电商人才资源库的建立,这样才能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及时进行人才培养调整,搭建跨境电商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发展平台。
3.2校企联合办学
目前很多高校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比较少,必须要推动相关专业的设置,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比如可以让教师走向企业,或者在高校邀请企业专家来进行讲学,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通过教学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是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4]。同时也要注重对高校持续师资团队的培养,推动跨境电商师资发展平台的建设。因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跨境电商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广泛,其建设发展的基础就是专业性支持。因此,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教师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成立,并将企业的产品引进来(主要为中小企业),为教师提供日常实践锻炼的平台。同时也要加强与地方跨境网商商会、跨境电商产业园等政行企的合作,通过创建与跨境电商行企适时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行业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教师工作站等。高校也可以加强校际交流,通过与跨境电商发展领先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交流,在借鉴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同行情谊。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可以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高校也要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跨境电商前沿理论和实践课程植入到教学中来。
3.3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
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手段就是创业教育,而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的建立是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企业职业的不同发展基础上,高校可以推动创业工作室的设立,这样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学生就可以加入相应的工作室[5]。而工作室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承担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真实平台和真实产品,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真实的外贸流程,培养其创业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企业培养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4构建人才的培训体系
因为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政府必须要注重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因此,商务部要积极推动省级培训中心的建立,建设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平台,并制定完善社会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对于高校、示范基地都要开展培训者培训,相关政府官员、企业经理等管理者、具体操作人员都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操者培训[6]。同时地方政府也要鼓励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将商务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培训,将跨境电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起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结语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其工作环节、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技能要求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跨境电商市场的人才供不应求。现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成本过高、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层出不穷,必须要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推动政府、学校、企业之间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加大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力度,注重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关怀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9(01):50-52.
[2]姚济国.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中国商论,2016,9(15):179-180.
[3]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义乌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4(3):66-69.
[4]平萍.“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3):29-31.
[5]王君毅.“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17(1):172.
[6]陈志雄.“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长江丛刊,2017(17):221.
作者简介:仇新红,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