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挑战;冲击
1、相关背景与概述
纵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崛起,迅速发展,这与其定义特点有着一定的关系。
1.1相关背景
(1) 网络技术与宏观经济双重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近年来飞速发展着。诸如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不断产生并更新,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这些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相关产业可以得到更加真实可信,具有参考价值的有关消费者研究以及反馈情况,从而开发出更加具有优势的金融产品。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另一前提是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政府人员致力于维持稳定的财政政策,不断调整,使得经济市场维持一定稳定增速。如此一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拥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2) 国民理财需求增加
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是不断提高的理财需求。而居民可考虑的理财方式中,股票市场对于一般居民而言较不稳定,大多数人对于股票市场没有足够的信心。稳定的储蓄产品种类较少,难以方便的选择合适的产品,收入又甚小,难以满足居民的获利期望。对比之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较高的收益率,市场起伏也较稳定,自然获得了许多居民的青睐。
1.2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首次出现要追溯到1995年,SFNB网络银行的诞生揭开互联网金融的表演大幕。从实质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顺应着技术的发展,并不断地与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交集,竞争,同时也不断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兴领域。2014年,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服务模式,它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是倚靠着其技术基础运行,逐步步入正轨。
对于其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明确支持与肯定。这些年来,也不断的涌现出许多新的互联网金融方式。他们的出现使得行业竞争更加的激烈,同时也迫使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金融改革。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金融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正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金融支持的意义。它使得整个金融产业的体系得到完善,同时让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3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金融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作为基础而开展业务,效率自然高于传统销售模式。从销售模式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利用高水平的数据处理,进行在线销售,并且能够提供网上咨询等服务,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使大众享受到较为多样的金融服务,在交易中心便可以轻松完成以往极为复杂的手续,突破了时间方面以及空间方面的限制,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
其次,互联网金融使得信贷业务接近人人参与。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等机构而言,他们需要的是需要持续且一定额度贷款的客户,一般来说都是较大的企业与少数零售户。而互联网金融使得许多小微企业也能够快捷的贷款,不受多方面因素的桎梏,有效降低了交易门槛。
再次,信息实现对称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进行讯息的传播,参与主体与其他利益主体均有一定联系。这样的交易方式让企业或个人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对方相关信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诸多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使得各类产品的消费者可以自行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对基金信息的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等操作,也便让更多的市场存量资金得以发挥作用,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互联网金融相对较大的风险也不可忽略。由于互联网金融起步时间较晚,尽管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无可辩驳的是其相关体系与模式尚不成熟。入门标准与门槛相对较低,也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有效实施,进而发生各类风险。除此之外,众所周知,互联网本身具备不确定的特性以及一定的安全风险,虽然互联网金融获得的收益相对较高,但许多产品平台的保证金并未达到交易金的数量。一旦发生意外,可能超出平台的偿付能力。
2、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
(1)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摆脱封闭局面。在很长的一个阶段,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商业银行的信贷,然而,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干预。事实上,商业银行的运营很大程度的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同时,各类企业在前往银行办理一般信贷业务时,需要证明企业的偿贷能力,并做出一定的物质担保。而对于偿债能力较弱的企业,便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受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交易模式便为商业银行这一困境提供了参照,打破了其封闭局面。
(2)使得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增加。从当下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已经不断地表现出来,其优越性更加明显,不论是办理速度快,还是成本低,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样一来,迫使商业银行也不断的采取措施,开始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各方面优势,并采取一定行动,使得本身业务与之融合,或开展相关的新业务。例如各类商业银行相关app的构建与使用,一方面保留银行本身可靠性,另一方面,去除场地限制,将日常业务搬上互联网,并迅速覆盖普及,排除许多因素的局限而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2.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减少商业银行业务量。首先,互联网理财对银行存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数字,看见互联网金融强大的吸进能力。余额宝的规模仅仅八个月便突破了5000亿元,而理财通的规模六个工作日也超过了百亿元。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些资金不失为商业银行所流失的业务额。其次,网贷平台对银行贷款也产生了影响。网贷平台要求不那么严格,更加方便快捷。不过,由于二者所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网贷平台主要客户是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抵押物不足的小微企业,或者是普通的个人,如此一来,网贷对于银行贷款这一业务的冲击相对不大。最后,第三方支付对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长久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最重要的支付中介,可快捷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使得这一状况得到改变。人们可以不限空间不限时间的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网络支付,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等都不在话下,还可以随时购买火车票,保险,基金等。如此一来,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支付平台不免让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面临威胁。
(2)使得商业银行资金存在流失。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并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使得商业银行客户不断流失。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大多数只有选择把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互联网金融使得越来越多的理财途径出现,人们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更加合理的选择金融产品。比如余额宝,存入资金时更加方便,而利息却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如此一来也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它,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的流失。
(3)影响传统银行经营服务模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给受众带来了更便捷的客户体验,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让客户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排队,甚至面对不够礼貌的服务对待。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各种挑战,许多商业银行对现有的经营服务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一些商业银行做出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选择。可是,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发展相关的业务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也便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增加了风险。
3、应对策略分析
3.1转变经营模式,竞争中求合作。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金融虽处于发展阶段,但借助其明显的优势,对于商业银行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摒弃传统服务模式的缺陷,优化银行资产结构,重构业务办理流程,形成新型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转变思想,竞争中发掘合作机会。二者可以共享用户信息以及各类资源,共同研发更加适用支付服务,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以达到共赢。
3.2完善金融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当今社会属于服务型社会,不论何种经营模式,都需要加以良好的服务,注意用户的体验以及感受,将一切工作围绕用户进行。在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中,用户在银行经常需要长时间排队,服务人员态度不够好,而且在客户里离开银行后,如果有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改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并通过各种技术建立各类客户平台,使信息得到快速传达,问题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3.3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队伍。
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商业银行需要改变模式,改善经营方向,那么便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人才,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这种竞争也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对人才的竞争。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对相关技术的使用与各类平台的构建进行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于银行现存的金融方面人才以及活跃在工作领域的实战人才加以培养优化,适当安排优秀人才出国深造,学习国外优秀的理念与经验。互联网技术与金融领域的融合愈加紧密,我们就愈需要集经济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技能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3.4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互联网金融法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属于摸索阶段,虽然发展迅速,同时也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让市场得到更加全面的约束,为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配合以严厉的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参考文献
[1]周逸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7).
[2]余淙.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3).
[3]曾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5(13).
[4]张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11).
[5]苏也夫.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2).
[6]王少剑,林舒.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6(6).
[7]陈阳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8).
[8]郑申.竞逐互联网金融正当时[N].金融时报,2012-10-15.
[9]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0]卓尚进.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蓬勃发展[N].金融时报,2013-6-14.
作者简介:王妤婕,江西财经大学,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