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电子商务

互联网下的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商业价值及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作者:文/崔卓娅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已经崛起,它们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创新高。本文借鉴当下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互联网下经济发展趋势,分别阐述了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优点和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差异性,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营销方式。本文通过对微博、微信等平台社区的研究分析认为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有一定的联系性但又不尽相同。粉丝经济中的情感消费占据主导地位,社群经济具有双向活动性以及自发性,使得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连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关注附着在产品功能上的个性化标签。

  关键词:粉丝经济;社群经济;营销模式;大数据

引言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近些年涌现出不同的经济新趋势,其中最具代表力的就是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能够将用户的品牌价值认同转化成巨大的商业利润,再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新的商业文化价值,持续增长。与工业时代经济模式不同,社群经济以情感为纽带,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上为她们打造专属的社区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升级优化顾客体验。本文分别释义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其次阐明了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联系与区别,再结合理论对当下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成功的营销案例分析它们当前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当下时代粉丝经济的发展

“粉丝”一词由英译汉“Fans”而来,指追星族,崇拜某一明星的群体,多为年轻人。而在当今的时代,它早已被重新定义,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粉丝是当代社会极具代表性的社群群体,是电商关系营销最重要最关注的客群。苹果手机果粉的狂热大家有目共睹,每发布一个新型号,他们必定购买,甚至很多粉丝熬夜在专卖店外排队。这种科技产品粉丝的消费行为我们称之为集邮式,他们在这种近乎疯狂无理性的消费行为中获得内心与情感的满足与归属。这些科技产品的创新与生产中也有精准的目标粉丝定位,每一款产品专门为当下消费者需求制造。杨玲在《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中指出粉丝经济崛起的根本意义是打破中心化的权力结构,重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中的权力和责任,为消费者赋权。钟瑶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中说明粉丝经济的营销方式分为情感营销、网络营销和饥饿营销三种。李康化在《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中通过研究粉丝社群的行为特征,深入探讨其模式以及粉丝经济在构建过程中的分先应对策略展开研究。王战,冯帆在《社群经济背景下的品牌传播与营销策略研究》中认为随着时代和市场的更迭,粉丝社群的诞生、发展和深入的影响都是消费社会人的需求升级的必然,也是必然趋势。

2、粉丝经济商业模式特征

2.1营销手段、大数据和粉丝经济

自2014年大热游戏IP《古剑奇谭》影视化电视剧的热播,剧中男一号百里屠苏的扮演者青年演员李易峰走入大众视野,事业蒸蒸日上,新浪微博粉丝数从百万破千万。他的数字专辑《角色》于1月1日网易发布,50分钟售出10万首,不到48小时销量破50万首,售额100万。种种大数据背后,是粉丝经济带来的巨额利润。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和信任是粉丝经济的基础,而爱屋及乌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专辑《角色》以每张两元在网易音乐平台发布,很多有经济实力的粉丝购买百张,千张,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粉丝经济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模式,我们称它——情感经济。张嫱在《粉丝力量大》中这样定义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中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用依靠情感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粉丝的参与感。

2.2以新浪微博为例的新媒体作为粉丝经济的载体发挥的作用

随着当今时代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更高,消费的理念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物质条件提高了,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消费不再只是为了温饱,而是精神上的满足。精神消费中,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粉丝社群的消费行为偏好具备一定规律,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并且符合“边际效益递增”规律,是感性消费的一种。对粉丝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对偶像的大力支持,支持所有关于他的电视剧、电影及周边。由此可知,粉丝经济带来的商业效益是巨大的。微博作为粉丝了解偶像的渠道,其发挥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的优势在于拉近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平台上,粉丝与偶像可以实现线上互动,以满足粉丝的精神及心理需求。微博的多维属性为粉丝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可以在满足现有粉丝的情感基础上让这批粉丝成为她们偶像的免费得力宣传员,并拉拢带动更多路人关注她们的偶像,储备更多新粉丝。粉丝社群在不断的参与、互动的交互活动中输出了高度的价值认同,社群普遍拥有强大的协作性和消费力。2017年大热的综艺——《演员的诞生》在网上引起许多争议的同时也为参加这个节目的演员创造了更多价值。章子怡在其中担任演员导师,节目中她耿直的性格以及专业的职业修养的体现再次为她在微博圈粉无数,引发了微博热搜上关于她的众多话题,“汪峰探班章子怡”“章子怡洒泪演员现场”“章子怡女儿生日派对”等等。微博热搜话题对一个明星产生的效应是极大的,可以带来直接或间接效益,话题就代表流量,流量创造价值。不论是商业价值或是社会价值,流量都代表着机遇。当下媒介传播中,随着粉丝的影响力和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重要,它正逐步深入连接到文化产业的利益链条中,其强大的生产力和相互影响作用促使其开始以社群形式进行新一轮的资源整合,“社群经济”模式脱颖而出。

3、社群经济

3.1社群经济的释义

社群经济被定义为建立在粉丝群体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信任和价值反哺,相互作用形成的闭合运转与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不再是简单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关注附着在产品功能上的更具特色的东西,从而在感情上建立信任。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互动平台聚合了大量的粉丝社群。微博出现是社群经济走出迷茫区的关键,而微博中的双向关注按钮从此打破了社群之间的单向交流,是社区开始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重要突破。自此,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社交形式正渐渐与生活中人群互动和结构划分一致。社群经济的矢量性让社群中人与人连接的方式进行了重构,依托人们的兴趣、爱好、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工作领域进行深入的社群细分并逐步接近于现实生活。这种精细的划分更有效的促进了聚类,并把具备典型特质的人聚合到其社群中。

3.2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差异性

社群经济由粉丝经济演变而来,但它不同于粉丝经济的是社群经济具有双向活动性以及自发性。社群经济的特点包括三点,即聚合性、裂变性、自发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金字塔般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阶层,最底层的需求是满足一个人活着的基本需求,越高的需求则代表着人为了优质的生活追求的精神及心理需求。实现消费者简单的日常需求是传统营销模式的目的,而社群经济则是通过挖掘群体间的共性,探索社交的消费需求,来实现社群营销,在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生活属性间找到共性,达成空间时间的高度同步,构架出具备标签化的社群特征,从而开展深入的影响与消费促进。

3.3社群经济营销

坚持内容为主,明确定位。社群经济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社群经济和媒体电商的方式所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推动社群发展并催生出了新形态的社群经济。不论是横向关系还是纵向关系,社群都在进一步的深入拓宽,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流对接,实现和生活的无缝连接,并且应用服务和多元化的移动终端,使得社群功能延伸,社群价值增大。实现社群经济的基础就是要坚持好的内容,好的社群的转化,对大众形成吸引。当前的我们身处海量信息背景下,大数据收集统计着每一个的个人信息,在这样的时代下,规模的定制化内容就成为主流。要想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社群通过群体成员间深入的感情共鸣以及文化交流获得了高度的价值和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人们拉近距离,深入并主动参与社群的活动,展现情感寄托,主动进行分享传播,实现相互影响并释放巨大能量,创造了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成为了以情感为核心价值的群体,被新文化产业视为关键群落。

微信是在以QQ传播和推广为基础诞生的新型社交平台,界面设计简洁,分享传播为主导,是日常生活社交媒体为主导的线上交互工具,在传播上确保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一致。快速建立信任及传播的“朋友圈”是当下人们在互联网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摇一摇”“扫一扫”等趣味线上线下互动方式,以及2017年新推出的“跳一跳”等小程序功能,使微信迅速刮起了全民狂潮。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和一天中所有碎片化时间都用来看微信朋友圈以及在线浏览公众号文章已经成了人们固定的生活娱乐方式。据当前数据统计,2017年微信的日活跃人数已经达到8亿,中国使用微信的人数已超过9亿,这个数据是美国人口总数的三倍。目前微信功能已经覆盖了信息接收、订单支付、社会服务、游戏娱乐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不言而喻,微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微信从个人的媒体社交服务延展至企业的媒体宣传,搭建了社交、信息、移动电商平台的全发展过程正是社群功能延展和价值放大的典型,其通过搭建移动电商支付接口绑定滴滴、美团、OfO共享单车等生活消费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强粘合与深入对接,通过红包、转账等交互功能的开发包裹住人们生活交互的信息,体现了新媒体新技术和社群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结语

本文探讨了当下时代中具有非常大活力的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营销新模式。它们萌生于互联网时代,是时代发展,当代经济进步,新兴媒介产生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论述中看出,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起源同一阵营,随着互联网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它们出现分叉,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与新模式。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利用各自不同的模式特色引发新的经济浪潮,主导着市场大的发展方向,从原先的单一性演变为多元化,使中国社会的经济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新活力。然而,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也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需要企业与投资家注意。但是,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营销模式,产品本身过硬的品质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由于传统消费模式的颠覆,企业也应该具有敏锐的市场动向观察力以及果断的决定力,把重心放在产品的优良品质和令客户舒心的产品体验,打造人格化的产品形象和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以及完美的产品营销,才是企业能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连奕昕.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网红经济[J].中国商论,2017-03-31

[2]柳华芳.钛媒体社群经济,改变中国的下一场互联网革命[J].

[3]董秋源.从粉丝经济到品牌社区的变革基于小米手机销量下滑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04-15

[4]雷盼盼,吴虹.粉丝经济对现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研究[J].全国商情,2016-16-18

[5]周志民.基于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02-17

[6]陈琳,汪昊.社群经济传媒业发展的新方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6-08-25

[7]张明明.社群经济视角下自媒体的运营研究[D].安徽大学,2017-5-01

[8]吴思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商业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6-07-15

作者简介:崔卓娅,本科,成都东软学院信息管理系,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新零售”时代 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策略研究

新零售 在农村市场的普及与发展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探讨

跨境电商个性化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贵州农村电商发展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