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远方的家

自在之外——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葛志文

作者:图/葛志文、影享 文/陈苏苏 设计/宋德莉
文化名人

自在之外

——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葛志文

人在旅途

回味走马观花的“比金味道”

Culture and celebrity

In the journey

小时候的我们常常被说“不要玩物丧志”,当我走出葛志文老师的工作室后,才猛然忆起,“玩物丧志”的后半句是“志大者玩物养志”。

与葛志文老师不长的交谈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玩”,因为喜欢“玩”石头,所以一心一意刻石雕、做端砚,哪怕曾有长达八年生活艰辛,也未曾想过放弃;因为喜欢“玩”紫砂,便购入了整套紫砂制作工具,寻到一些珍稀的原矿紫砂定窑白泥,进而创作出了一批紫砂作品;因为喜欢“玩”,所以书法、绘画、收藏、金缮和锔瓷……都是他的日常爱好,玩到这样的境界,哪会是寻常人?

家人眼里的固执佬

蒙蒙细雨的午后,我在江宁区青龙山山脚下独栋的小别墅里见到了葛志文老师,小别墅隐在山中,这里有他的工作室,有他的“葛志文艺术馆”,有他的家,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却也没有彻底脱离“人气”,这就是他生活,自在快活,乐逍遥。谈起自己和石头的缘分,葛志文有些不好意思,他坦言学生时代自己的文化成绩很差劲,但也同时发现自己有些艺术天赋,美术、音乐成绩总是遥遥领先。我想,在那时这样的年轻人注定是要去往更广阔的世界。

1994年,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做了一年的泥瓦工,便只身一人从老家泗阳到了上海,在一家石雕工艺厂做起了石头雕刻。从“泥瓦工”到“石雕工艺师”,他只用了短短两年,1997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他参与设计制作了1997.71克的石壶“慈善归源”,最终以十二万元人民币高价拍卖成交;同年十月又参与设计制作了名为“金牛壶王”的石壶,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以26万元的高价义卖成交。

有人说,他肯定是运气好,得到了大师的指点,怀有同样想法的我在采访中得知,完全没有!他没有名师指导,没有显著的家世,全靠自己的“爱玩”,常常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十二个小时,对石雕进行揣摩,对技法进行研究。

顺风顺水的成绩并没有让他止步,一个偶然的机会,葛志文接触了端砚,端砚细腻、温润的材质、可塑性强的特性让葛志文一见钟情,就此“抛下”石壶,投入到了端砚的创作中去,这一投入,便是八年。起初,他带着积蓄从上海搬回南京与家人同住,买好原石,买好工具,在家里隔出一米多宽的地方做起了工作台,每天俯身于此。刻刀在石头上滑动,时间在他身上流逝,八年间他从未间断过创作,只是命运偶尔喜欢向人开些玩笑, 整整八年时间,他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砚雕作品少人问津,叫好不叫座。我问他,看不见未来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放弃吗?他回答得很干脆“没有,因为喜欢,所以就是想一直做下去。”常有人说“没有想过放弃”这句话是漂亮话,是每个功成名就人的场面话,但他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用自己的青春阐述了“没有想过放弃。”回过头看,如果这中间有一丝一毫的妥协,可能也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以及作品,庆幸的是,他对端砚创作够热爱,够坚定。

问起这八年里家人的态度,葛老师很欣慰,同住的家人并没有因为雕石头不赚钱而阻止他创作。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姐姐工资不高,却也经常分出一部分给这个“固执”的弟弟,她们不曾预料到弟弟会成功,只是单纯觉得市场不认可没关系,作为家人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也就是这样的家人,才能让他说出“就是喜欢”这样有些任性,有些固执的话吧。

是作品不是商品

有人说葛志文的砚雕受海派的影响极大,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定性为他所继承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海派砚雕,更准确予以定义的话,他的风格是“南京化”的。南京城,石头城,这座城市自古就和石头有着渊源,南京石雕在南朝时期达到了顶点,随后的宗教石刻以及明代皇家石刻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葛志文艺术馆”的展示柜里陈列着数十件作品,每一件都是他的心头之爱,很多作品耗时长达半年,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工作室里一天十多个小时,只有工具与石头相伴的日子能持续这么久,从他语气里的云淡风轻看来,这种日子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我喜欢啊,其实做起来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

这样耗时耗心血的作品完成后,自然会有一份“情”被种在了石头里,“这些石头可不是谁出价高我就卖谁的,我希望它们能到懂石头的人手里,被珍惜,被收藏,不然我是不卖的。”葛老师一边给我们介绍作品,一边认真地注视着他的石头们。

雕作品:子鼠玉米水丞

砚雕作品:木亦有情系列之三

石雕作品:莲房(笔架)

老竹砚系列之三:岁月留痕(侧面图)

石雕作品:荷叶(臂搁)

石雕:竹韵 文房十三件套(绿端石俏色雕刻)

国画:湖石苍蒲

国画:孤鸟寒枝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因为有人知道他曾在上海工厂中制作出了“慈善归源”、“金牛壶王”等名噪一时的作品,就开出高价,让他复制,再做一批这样的作品。葛志文断然拒绝,他内心非常清楚,之所以从厂里出来,就是希望只创作自己喜欢的题材,只雕刻自己想雕刻的作品。并且在他的理解里,自己创作的是艺术品,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应该是唯一的,如果雕出的东西能够完全复制,那就成了商品。

有人说葛志文的砚雕受海派的影响极大,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定性为他所继承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海派砚雕,更准确予以定义的话,他的风格是“南京化”的,南京城,石头城,这座城市自古就和石头有着渊源,南京石雕在南朝时期达到了顶点,随后的宗教石刻以及明代皇家石刻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葛志文选择在南京进行创作,隐隐带着点命运的安排。南京给予了他大量创作的养分,作为热爱自然的人,南京的自然草木,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濡染着他的心灵。他的作品就证实了这一点,写实之外,却不作过多装饰,这是与传统海派石雕有所区别的,有着南京石雕质朴、大气的风范。葛志文的手中石头像极了人生:被发现、被打磨、被雕刻、被成为艺术品。谁的人生都不能被复制,他在雕刻石头,也是在打磨自己。 知足一生得自在 走进葛老师的书画展厅才真正体会到那句“有很多爱好”。绘画书法挂满了整个展厅、核雕作品摆放在展架上、收藏品按照种类整齐地摆在橱柜里……

“最近我迷上了紫砂。”葛老师说着拿出了一套紫砂原矿定窑白泥捏制而成的茶器,“这是最近烧的一套。”撇去本身珍贵的白泥材料不说,这套茶具“形、神、气、态”俱佳,一看就不是常人“随便玩玩”能做出的样式。

近几十年,以老坑为首的端砚石场陆续被禁止开采,原石价格也水涨船高,被问及此事影响有多大时,葛老师略带骄傲地指向院子里:“你看,我早年囤了那么多原石呢,够我用的了。”他的院子里看似随意地堆砌着一些石头,不懂行的我原先以为只是景观石,没想到竟是他的原石。惊讶之余还是忍不住追问“那如果这些石头被刻完了呢?”

“不会的,这些石头够我刻一辈子的了,我现在很满足了,不打算再买原石了。再说,我有好多爱玩的呢,每天都玩不过来,石头只是一部分而已。”

书法:论画

国画:乡间古寺

国画:秋凉时节好读书

紫砂作品:干果

紫砂作品:大丰收

紫砂作品:无相(分茶器)

紫砂作品:江南诗意(壶)

紫砂作品:君子风度(壶)走进葛老师的书画展厅才真正体会到那句“有很多爱好”。绘画书法挂满了整个展厅、核雕作品摆放在展架上、收藏品按照种类整齐地摆在橱柜里……

“最近我迷上了紫砂。”葛老师说着拿出了一套紫砂原矿定窑白泥捏制而成的茶器,“这是最近烧的一套。”撇去本身珍贵的白泥材料不说,这套茶具“形、神、气、态”俱佳,一看就不是常人“随便玩玩”能做出的样式。

葛志文的玩,不是流于表面的玩,而是深入其中的钻研,细细梳理他所“玩”的艺术门类便会发现,大致可划归两类:一者为养闲,比如品茶;一者为养志,这类占据绝大比例,比如绘画、书法、篆刻、核雕、陶刻、赏石、金缮、锔瓷等。艺术总是相通的,无论哪一类,它们除了能为他提供灵感之外,还为他提供了心灵的栖落之所。带着对各种形式创作的新鲜感,回归到石雕创作上自然事半功倍。

一壶清茶,一束阳光,一张工作台,也许就是葛志文的桃花源。他的自在之外,终是一份对初心的坚持。

 

当杏花邂逅古长城

春天的故事:与烂漫的春花来场热恋

山水画中游——中国山水画中的名山大川

花鸟岛,鲜为人知的“东海秘境”

夏威夷,梦幻之旅

情洒尼罗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