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天地

69岁老农参加高考

作者:石闯
与大学失之交臂,令69岁的柳玉春抱憾终生。如今,他重拾书本,想用考取大学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壮丽的答卷。

老农走进高考考场

2018年6月,炽热的阳光炙烤着豫北大地,河南滑县枣村乡枣村集村的柳玉春和所有临近高考的考生一样,也处于那份煎熬、紧张、期盼与兴奋中。

柳玉春生于1949年4月,父母都是农民,有6个子女,他排行老大。对他来说,一个最强烈的愿望,就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1960年,柳玉春高小毕业,去新乡参加了升学考试,可惜的是,因户口条件限制未能录取,辍学了。6年后,他和临村的女孩邵正印喜结连理,膝下一共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

未能实现的大学梦

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要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他,在1977年秋天迎来了命运的第一次转机。“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了,但当时我并不知道。直到几个月后,我又重拾书本,并在1978年夏,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那年,他成绩尚可,然而,却因种种原因未被录取。

对他来说,命运的第一次转机,就这样错失了。“可能信息闭塞,报志愿时也没有填报好。”柳玉春说,他原本想着第二年再战,可是怀有身孕的妻子马上要生产,家里又分给了十几亩责任田,“家里和地里都够忙的,哪有空啊,只得无奈地放弃了。”

虽然没进入大学深造,但高小毕业的柳玉春也算村里的知识分子,他在村里干了几年会计,平时,他就注意搜集致富信息,并不停地琢磨。1980年,他看准了商机,在亲戚朋友之间东挪西借,在村里果断办起了第一家食品加工厂,搞起了罐头、果脯和芝麻糖食品加工。

从1980年到1992年,他的身价积累到了几十万元,工人一度达到两三百人,也是县里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1992年,一次投资失误,让他血本无归。1995年春,他和妻子离了婚,踏上了北京的打工路,用建筑工地的一点点薪水,来归还一笔笔债务。

给晚辈们做榜样

“如今,20多年了,现在欠的债务也就剩下9000块钱了,我的心里越来越踏实了。”柳玉春说,现在作为贫困户的他,吃上了低保。乡里给他盖了一间房子。

他萌生了读大学的念头。在同乡一个老师和县教育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2017年6月,68岁的他参加高考,是滑县年龄最大的考生。“去年高考,我考了180分,其中语文20分、英语17分、数学33分、文综110分,刚好跨住大专分数线。”第二次高考就没有填报志愿,坚定了他来年再战的信心。

2017年10月,他的儿子突然病逝,给他很大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柳玉春说,他强忍悲痛,投入到了学习中,每天6点起床,自学8个小时。柳玉春有两个孙女,5个外孙女、4个外孙,“现在想想,我之所以考大学是给晚辈们做个榜样,树立好家风,也不枉费这一生。”

(责编:辛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