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新时代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两委”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抓好村“两委”“领头雁”的建设,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一是因为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二是因为农村“两委”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执行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实现农村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直接主导着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只有“两委”干部作风正、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才能组织带领群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加强新时代“两委”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二、当前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两委”成员素质能力不平衡
1.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不平衡。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相继离乡创业,呈现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孺化现象,导致可供村“两委”选用的干部人选空间日益狭窄。再加上村“两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难以把一些综合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以至于村级后备干部“青黄不接”。并且多数村的党支部书记都是连任多年的老党员,导致“两委”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且很不平衡。多数村多年都未培养吸纳新鲜血液,导致年龄结构失衡,队伍僵化、固化、老化。而少数村“两委”队伍经过多年培养,能够及时吸纳不同年龄段优秀人员进入“两委”队伍,利用换届契机,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干部队伍结构,为本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当前农村“两委”队伍学历水平整体较低,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差距很大。文化层次较高的“两委”,对国家政策法规能够吃透用好,能及时准确传达上级精神,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能及时了解有用信息,抓住各种社会资源为本村谋福利,更利于本村的整体长远规划。
2.观念认知、履职状态不平衡。首先,有的村“两委”成员平时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发展理念、发展趋势有较深刻的认知,对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精神能够把握要领并做到较好地贯彻落实。而有些村干部学习劲头不足,平时只注重具体工作的开展,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理论水平低,政治敏感度、信息敏感度差,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发展理念、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发展紧迫感不强;对本村发展规划和布局没有高度和前瞻性;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难以胜任发展领路人、致富带头人、管理贴心人的角色。其次,有的村“两委”成员积极整合资源、争取政策、制定规划、推动工作,而村干部却因年龄因素不思进取,抱有守摊心理。再次,农村工作量大、任务比较烦琐,但农村党员干部工资相对较低,工作起来“经济上无甜头、政治上无奔头、办事尝苦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无钱为群众办实事,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客观上给他们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3.成员分布、团队战斗力不平衡。首先,有的村“两委”对班子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并做到招贤任能、唯才是用,在村中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有的村“两委”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发展党员只限于本家族成员或交往亲近的人,把其他入党积极分子拒之门外,在村中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小帮派,给村务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隐患。其次,能够科学合理选人用人的村“两委”团队战斗力强,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也有的村“两委”主要领导关系不和,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无法发挥出班子应有的合力,致使工作陷入瘫痪。
(二)乡镇党委教育管理不充分
多数乡镇党委非常重视对“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健全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委”干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提升了自己,也带动了普通党员的进步。但也有部分乡镇党委对加强“两委”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经济发展,轻农村党建;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落实执行不得力。有些村级党组织存在被动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现象,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假造会议记录,或者做做样子,没有真正让组织生活的“刀子”伸到骨子,触及灵魂。
三、提升新时代村“两委”干部素质的措施
(一)村“两委”要以乡村振兴使命为担当实现自我改造与提升
1.加强组织纪律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组织活动的开展,强化“两委”干部的理想信念、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增强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两委”干部要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在惠农政策上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落实财务制度,各项村级事务必须做到“三公开”,增强“两委”在群众中的权威性、认可度。
2.加强理论政策学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组织“两委”成员认真学习好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等,吃透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和省市区党委、政府指示精神。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农业、发改、财政、土地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用足、用透政策红利。
3.拓宽学习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条件的村可以组织到外地或其他乡镇先进村学习取经,也可以请外地的、本地的专家授课或进行科技培训,或者请农村技术员、致富能手、专业户开办农家讲坛,进行经验介绍或实操训练。
4.做好引智回乡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库保障。实现乡村振兴要依靠人才,要为年轻人提供发挥空间,以平台留住人才。只有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够扎根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同时,要注意及时吸收“三农”队伍中的青年才俊加入“两委”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人才和技术支撑,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要素、新动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5.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管理创新模式。利用“两委”在村中的威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推进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建设,构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体系。积极探索“村‘两委’+群众会”“村‘两委’+乡贤会” 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有效降低“两委”工作强度和压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文明新秩序。
(二)乡镇党委要夯实基层党建根基,提升“两委”队伍的素质
1.加强党建领导,夯实村支部根基。一是切实加强对“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二是出台有关加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两委”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三是营造有利于“两委”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两委”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村干部的正面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坚持选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选准配强干部,把德才兼备、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打破家族和感情圈子,提升班子领导力和群众认可度。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从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村干部,使“两委”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破除村级人才短缺瓶颈、夯实村级班子队伍,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为官不为、在职不履职、观念落后、不思进取的要坚决淘汰,选拔有文化、有眼光、肯干事、能担当的同志进入“两委”班子。四是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长效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对后备干部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
3.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基本素质。一是进一步落实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监管,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借力培训教育班。发挥党校分校的主阵地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通过对基本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等五大特征的或具备某一特征的村的比较研究,“解剖麻雀”,为村“两委”成员提供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做法经验。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推进阳光村务。
4.提高薪酬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针对农村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报酬低的实际,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让村干部干得有劲、干得踏实。
(作者单位:中共海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