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改革
一、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精心选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的中心线,在制定课程时,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面向,并采用好的教材,因为好的教材可以让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期内学到专业知识的精髓。课程内容要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主线,参考中药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要求,融入中药师、执业药师考核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删减一些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在实际工作中极少用到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增加目标检测模块,以此强化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用得着、用的多的内容,使教材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内容适用、实训重用的特点。
二、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精心设计课程,注重教学效果的多彩性
(一) 融会贯通,突出重点难点
众所周知,《中药学》和《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在课程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在不同学期内,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等知识,作为了解内容,重点放在对中药的功用分类、药性、功效、应用方面;尤其强调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应用,这样就会使得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实用性,又容易突出重难点。再通过课堂互动、目标检测,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二)温故知新,提高自身技艺
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应用是中药学课程内容的核心。像“发汗解表”“回阳救逆”这样的功效和药性理论知识晦涩难懂,要理解它既需要中医基础的理论,也需要中医诊断的知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温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的内容,使中医药知识前后衔接,引导学生理解中药药性和功效的结合,避免死记硬背。
(三) 深挖素材,丰富教学内涵
璀璨夺目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厚,中药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久弥香。每一个中药名字都有其文化价值,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承载着各种故事。中药学的课程教学更应该在课堂中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着中药名字的诗词、对联、字谜,诠释着中药名字来历的故事、传说,在课堂上讲起来余音袅袅,既能增加中药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又能提高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内涵。
(四) 合理利用,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药学》的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认识校园植物,特别讲解拥有药用价值的植物,随着四季更迭,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中药的孕育之路。其次,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使中药的教学过程直观化;同时合理利用好中药标本馆、中药鉴别室,使实验室成为理论课堂的实战演习地,在这里加大学生对中药饮片特征的辨识度,使中药的形象深刻地植入学生们的脑海。
三、整合资源完善体系,精心评价考核,注重教学成果的综合性
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形成中药学教学、辅导、实训、考核等全套解决方案,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单一而分离的教学要素扩展为全要素、多功能和立体化支撑的完整教学体系,着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的辐射效应。
实践证明,《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在医药企业、连锁药店等工作岗位上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首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学生特点的转变,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加大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技能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 武永刚,战文翔,李雪莹.等高职高专中药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9.
[2] 张丹,朱丽芳,武林志.新型“双导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137.
【本文系南阳职业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高专中药制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NYJZ17-01)、南阳职业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宛西制药平台的高职中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究”(NYJY17-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阳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