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
一、国际化教育研究背景
(一)人才培养日益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通过加强教师境外学习交流、学生交换等涉外交流合作项目,可加快提升教师国际视野和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内涵建设。
(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加快,各国都把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等,是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提出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鼓励职业院校“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对话,分享国内先进经验和发展成果,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国际化教育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教育国际化这一术语,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我国也有学者探讨教育国际化的问题。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将高校国际化的要素归纳为六个方面: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
从广东省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同时也是各高校进行技术服务与教育“走出去”的大好时机。目前,与高职院校合作密切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多,合作内容单一,如何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并扩大合作领域,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培养满足广东自贸区建设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点。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相对松散,合作领域不广,融合度不深,学校不同合作企业单位之间的双元合作机制未能突破,多元合作的良性循环态势还未形成。需要进一步打破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间的体制壁垒,突破制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水平。
(二)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的专业结构需优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经调整虽初步形成了“一主两翼”的专业整体布局,解决了专业方向不够聚焦、难以资源共享和形成发展的合力等问题,但专业内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对劳动力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尚未完全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当中。要面向广东省及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三)基础能力尚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需求
比照国家经济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还存在不足,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路径探索
(一)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实施项目交流
与行内知名企业组建“一带一路”测量技术应用中心,建立校企合作的新体制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工程项目合作,提高人才交流与共同培养水平,进一步扩大海外工程技术服务规模,向港澳、东南亚地区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东自贸区建设服务。
(二)加强中外合作专业的建设
1. 开展德国ASIIN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将3D打印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新技术融入教学与技术服务,共同建设“精密模具协同育人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等工作。按照德国ASIIN专业标准认证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索并实践广东精密模具技术需求的校企合作“1264”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精密模具和智能制造对“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进行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德国ASIIN专业标准认证要求,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把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部分。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重点加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应用,如英语、德语等;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重点建设1~2个国际化课程群,进行全外语教学。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主要开设一些具有国际学科特点、能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商务、国际营销等,进行双语教学。
3.参加剑桥商务管理国际证书考试。引导、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共同设计、具有国际标准的商务管理专业证书课程考试,力争让学生同时取得自学考试本科文凭和剑桥商务管理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接轨,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
(三)开展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
1.实践国(境)外职业培训。“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职业教育普遍比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产教融合程度不足,学生就业困难,对高质量职业教育有着旺盛的需求。学校应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开展海外项目合作,举办境外分校或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共同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以品牌专业作为突破口,对接当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为当地或海外投资的中方企业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境外人才队伍与生产经营不匹配的难题。
2.加深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对港澳台合作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惠及更多专业的赴港澳台研习项目。挑选学校优势专业与港澳台院校开展“2+1”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双方学分互认和专业充分对接,学生两年本校就读和一年港澳台研习即可获得本校大专毕业证书和在港澳台学习成绩单和研修证书,并在政策放开后(暂只对国家示范校和国家骨干校开放),免试或优先“专插本”,再增加一年研习可获港澳台学士学位(即“2+1+1”模式),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学习。即中国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以及海外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学生的国际交流学习主要有留学生、交流生、交换生等形式。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业学生国际交流学习的体制机制,制定国际交流学习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另一方面,重视留学生教育,使国际化专业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一个品牌。建设期内,争取品牌专业学生40%及以上的具有境外交流学习的经历,并力争参与世界技能大赛。
加强中外合作专业的建设。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涉外办学项目的教育教学计划和专业发展需要,加强与海外合作院校的联络沟通,充分“请进来”,精心选聘高水平外籍教师来校担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课程的教学工作,着力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涉外办学专业“双语”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专业课程的原版教材,同时鼓励本校专业课教师编写高水平的“双语”教材。使用外文教材和外语授课的比例达到80%。开展师资培训、学生交流、校企合作等全方位的合作,在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的创新和实践,为师生提供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教学环境。
五、展望
近年来,各类高职院校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师生互访互换、教师境外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课程嵌入、学生海外实习和学分互认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依托合作企业,进行人才输出,具有一定的国际化基础。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国际化起步晚,思想不够解放,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不够、项目少、规模小,国际影响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发展思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国际化进程;建设各类“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同“走出去”,输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并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引进国际职业标准,培养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舒畅.国际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
[2]徐兴旺,黄文胜.论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11) .
【本文受“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项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基金项目“校企协同机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DGM2017-ZD-C01)资助】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