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物转瞬即逝,有些事物万古长存。
有些人用来梦见,有些人用来作践。
一只公众号,我估计它无法万古长青,也挡不住人情冷暖。
反正2014我抱着它亲了个嘴,居然就一觉睡到了2015。
你还指望它怎么样呢。
像女报时尚?
不可能了。
新事物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碎,也越来越脆。
简洁
我喜欢“无用”这个字眼,这是在这个拼命向前、大浪淘沙的年代里,这些账号留下的温存之意。
没有晚安会多余
北京的雪还没落,但是快了。
昨天王路的文章里这样写。深圳虽然不落雪,但蓦然有了一种横穿四季的停滞感。突然想起,我上一次季节性的停滞,还在和菜头的“槽边往事”,轻悠悠地落着春末夏初的气息:夏天的风吹不透一件棉质T恤。
这大半年,不能说不充实。写了很多文章,见了很多人,跑了很多地方,奔跑忙碌的样子落在众人眼中,大概有种心愿得偿的圆满。但只有自己知道,在周末整理房间时,看到买来不相干的闲书积了一层薄尘,书桌上的毛笔干到变了形,日记本已经年累月没有打开过,写些工作之外的字。这时心里会突然空落一下,觉察到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慢慢做一件事,又觉得这是无可奈何的理所当然。这种浮躁蔓延周身,在看《新闻编辑室》时,还会感到激励和安慰,这是常态,我还不够快,我还要继续向前,没有停下来的时间。
我想起前几年,在青岛栈桥边的邮局,我在里面写信,慢递给一年后的自己。那时是五月,城里樱花正好,邮局里的木质的桌子和古董电话机,都席卷了一层灿烂的暖意。那种漫长宁静,是我久违的。如今,这样的提笔对我来说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甚至脱离时间独立存在,我已没有信心和耐心,来书写这种岁月静好。
现在我每天最慢的时候,大概是晚上入睡前翻阅几个公众号时。那些我静不下来的心绪,在这种唾手可得的触动和缓慢间得到些许安抚。大雪节气,无用的趣事,也许读不懂但会赞美的诗篇,那些行走世间的无用繁琐,在蒙上被子前会让人重归安然之境,就连碎碎念都是温暖的,因为,就算在这样急切的日子里,也没有晚安会多余。
在这种时候,我喜欢“无用”这个字眼,这是在这个拼命向前、大浪淘沙的年代里,留下的一点温存之意。
简洁推荐
徐酱酱
——“什么时候你感觉最孤独?”——“一个人吃饭的时候。”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走励志、热血路线的日剧、动漫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台词:“你不是一个人”。但到陌生的城市工作后,“一个人”成为我生活的常态。
每次和一个城市的朋友分开都会觉得以前似乎经历过一模一样的事情,比如从不说再见,比如看到他们最后的样子是通过出租车的车窗,背景是模糊的路灯灯光。
黄伟文回忆起写《他一个人》这首歌的时候说:“2001年,我每晚都在荷里活道拍电影,间隙时便看对面大厦,最得到我惯性收视的,是七楼的三十岁男人。他一个人住,每晚六点回家,吃外卖、看电影、笑、坐着上网、洗澡、读书,十一点准时上床。若我没遇到某人,我差点就会变成他。接着我打了电话给某人,要求和好。然后,我写了《他一个人》。”
我不知道别人的“一个人”的状态和我的是不是相同,我越来越不太能够把一天内最想说的一些话用“写”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多的时候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就全部在脑里消化完了。荷里活道对面大厦男人的生活状态被我完全复制了过来,看电影、逛街、去图书馆。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人吃饭。
起先我认为一个人吃饭是件无比尴尬的事,网络上搜索“一个人吃饭”,对应的词语总是“孤独”“抑郁”。知乎上有一个著名的问答:“什么时候你感觉最孤独?”回答有不少是“一个人吃饭”,“反正只有一个人吃饭,那不如泡个方便面或者叫外卖算了”。仿佛泡面和外卖才是“一个人的奥义”。“一人食”制作人蔡雅妮却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吃饭好处是,你可以完全专注于食物,和食物带给你的愉悦感。”
转念一想,的确,一个人吃饭大于一群人吃饭的地方在于,不用装。无论是配菜主食,色香味,用什么餐具,只因你当天的心情。而这,难道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越是一个人,越要好好吃饭。
“一人食”那段清蒸鲈鱼的视频里,不会做菜的姑娘一个人做了一盘鱼。坐在南窗边,晒着太阳,衣裙飘飘,慢吞吞地把自己蒸的鱼吃完了。
徐酱酱推荐
梅放
它安静地伫立在喧嚣的背后默默推送着它所在意的一切,而后,悉听尊便
幸而还有简单与粗暴
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变得特别无脑,要么工作,要么睡觉,要么工作中睡觉,要么睡梦中工作,我觉得从我学会直立行走以来,我的人生就没有这么单纯过。
朋友说,不要如此沉沦地生活,你快来我们三缺一。同事说,你为什么这么闲还能在工作中睡觉。满世界的消息沿着网络源源不断拍在我脸上。
若干年前我们还在离别时惶惶不安,现如今已然能够相隔大半个地球实时代购。万水千山也阻止不了我们在朋友面前插科打诨,在女神背后默默点赞,一眼望去,我们彼此的距离真近,我们共同的生活真美。
我们的这种交流却变得愈发不得要领。朋友圈将人们圈起,圈养。一切有关悲欢离合的情绪都在其中酝酿与发散,每一条说说后都像隐藏着撩动人心的嬉笑怒骂,没有人能对或近或远的新鲜事置身事外,毕竟我们渴望感同身受,也期待幸灾乐祸。所有人都融入社交网络,并沉溺其中。
然而在这种集体意识主宰的洪流中,在一片繁华的交流景象背后,总让我陷入迟疑。
因为我们更像是被卷入了声势浩大的生活舆论中,共同展示在彼此面前,在恰当的时候和场合,发表恰如其分的观点和意见,满足别人,也满足自我。
没有人会跳出来大叫:好累,你们好烦。
久而久之我开始怀念那种脱离聒噪的交流,无需考虑形式的束缚与外界制约,像是学生时代宿舍熄灯后的阳台上,三两好友在星空下的窃窃私语,挥之即去,呼之即来,简单粗暴,却留下真正的酣畅与痛快。
这种直白又兼具私密的交流,似乎是为公众号量身定做。“公众”的帽子让它永远都不及“圈子”的亲切与热闹,彼此间的交流也显得笨拙而迟缓,但它安静地伫立在喧嚣的背后,默默推送着它所在意的一切,而后,悉听尊便。
不必在意兴阑珊的细雨中,也不必在思绪万千的深夜里,无论在塞车的路上,还是工作的偷闲,即兴地翻看公众号里的文章与消息,而后随手便将它关上,一气呵成。
幸而有它不拖泥带水的简单粗暴,我们同世界的对话才不显一味嘈杂。
梅放推荐
沈浪
长途跋涉后的短暂缩影与之后更迷失愉悦的开端和路况
再混乱的生活我也要淡定愉快
不冷、不热、不阴、不阳,这破天气和牢笼秩序——令我惶恐。
再讨论这些惶恐根本不明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年轻人有困扰和不开心,而我这个新编辑在大深圳必定是愉悦少过混乱——那么就如此慰藉自己:开心就让我爱情稿里那两人亲个嘴,不好我就一巴掌让他们都散了。在我最一无所有的时候、闭上眼就能闻到陌生气味的潮湿城市,我心里种的却是南方最死命生长的热带雨林。
我大学时的签名是: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坏事;成为一名编辑后便成了:找一切力所能及的乐子。比如微博对粉丝卖个萌,采访时兼任记者和摄影。不过最近我充满困扰,因为长时间担任美妆编辑的人生困扰是:有点缺作者。这已然并列为我编辑生涯最不可容忍的三件事:缺钱、缺灵感、缺作者。
所以我后来我想出一个乐子,最调戏上了一个订阅号的主人——我想勾搭他成为作者。
但它的直面我的言辞调戏居然坐怀不乱。长时间一言不发或只来一个“嗯。”“嗯?”真像游戏厅那种只吞币不吐币的赌博机,比往日我交手过的那些美妆小妖精公关还难搞。于是我忽然忘记了只想勾搭它成为作者的初衷,开始在一切心情跌到低谷、神经受到冲击、三观开始扭曲的状况下对他吐槽。大概是我的爆料起了做用,这位主页君某日突然给我来了一大段掏心掏肺的安慰。
一个月后我们出来面基了。这当然不会萌发我们的什么爱情——因为对方是个美人儿。我们到底是怎么热络起来的呢,少女们那些用来熟识而扯淡的衣服和化妆品的伎俩根本行不通,编辑和作者之间嘛,更习惯推荐诸如订阅号和书一类的吹水。以致后来:我们没有晒包——晒起了订阅号。这年头当编辑其实还是很不容易的,连手机订阅号这种东西都要既拼逼格,还撑数量。拼逼格,我们旗鼓相当。但是拼数量,我输得天昏地暗。因为她的是200+,我的——只有109。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最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我会说不过此,但要我陈诉这一切的意义,词穷。因为这一切具备意义在我看来就是理所当然。当然了,也是在优等生里浪过荡,在2/3的中国地图上打过流的人,再混乱也该要淡定愉快的。
沈浪推荐
李壮壮
像柯南想通黑衣人的真面目时,背后划过的一道闪电,混沌的加班夜被照亮了
没有工作必须靠加班
年关又至,仍记得去年年会和前部门同仁一起拍了个短片权当单位年会节目,前任领导给短片配了矫情的文字,“旁人不会明白,坚持理想的光芒足以照亮星空。”我得承认,我是个容易情绪上头的人,看得泪眼蒙眬,只因字字珠玑——在身边所有亲朋好友都看衰纸媒的时候,也得以靠着它的力量熬过马年的无数个加班夜。
那时我做周刊,当一个月的日子只需精简到四个周期便翻篇时,谁都会觉得一定是上帝按了快进键,是货真价实的马不停蹄,一周必须得加个三四天班,周一尤甚。有时是采访时间拖得太后,有时是工作量太大,更多的时候是犯全世界编辑的通病——拖稿。
我们都听过那个关于把工作时间分成十等份的段子,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只是因为有领导在身后虎视眈眈,截稿时才不至于两眼一黑,通常也只能在心里怒掀桌子十次,再老老实实坐下来对着加速肌肤老化的电脑屏。
但这事你不能怪我,因为写字似乎只适合在最后一丝夕阳被地平线吞没后进行,那些微弱地闪烁着如冬季夜晚脱毛衣时静电般的所谓灵感,也多半出现在此刻。我知道这是不专业的表现,但就是上班不爱工作,下班不爱回家,似乎倚在办公室的窗前看天空由蓝转黑,才能切实地感受到时间。
往往就是在此时,草草解决掉一份外卖后,掏出手机翻翻公众号。我都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的“他”,看上去,他也是媒体人,也时不时抱怨疯狂地加班,就是这样,不由自主地有种亲切感,私自将其划为“自己人”。
这大概就是共情,幻想身处某个格子间的他一样脸挤成苦逼样,对着键盘一通敲打。
直到有一天,他推送了一张聊天截图,他的朋友做PPT做到吐血,秉着无图无真相的原则,还真配了张血迹斑斑的水池子图,他说:请大家立刻去睡觉别你妈再干活了。
像柯南想通黑衣人的真面目时背后划过的一道闪电,混沌的加班夜被照亮了,我看了一眼钟,赶在午夜前敲下最后一排字。
回顾以上,我并不想矫情地说我现在过的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做的是最有意义的工作——要我陈诉这一切的意义,词穷。因为这一切具备意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当年也曾在优等生里浪过荡,在2/3的中国地图上打过流,那么此刻再混乱我也要淡定愉快。
李壮壮推荐
张小年
热爱是动力,却不足以大过天
内心的骚动源于最初的热爱
越长大,“信了你的邪”这类话越是不敢放言。所以刷朋友圈碰上“2015年星座运势”这条消息时,还是手抖地默默点开并迅速划拉到自己的对应星座。很不幸,2015年我的运势各种不顺和低迷。是的,各位水瓶大神们,大家好自为之。
幸而还在2014的末尾,但在这苟延残喘的几日中我似乎也嗅到了来年的一丝苦涩味道。12月一过,我在《女报时尚》的实习日子将有一个多月。我不清楚一个新编辑会花多长时间能和一本杂志相融,总之,我目前就是不过稿的节奏。
有一整天我硬是干瘪地写不出几个字,仿佛是回到了高中的语文考场。那时我大脑空白地连口水话都写不出,还很酷地交上不满800字的作文,低分我也满不在乎,而如今我却不能肆意妄为。如果问我初入职场有什么感受?那就是我后知后觉的责任感,我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但却不能不对杂志负责。
所以进入杂志社初始,我感到更多的是不安。那些惊艳、触动过我的标题、文章如今我将要参与,一下子涌出太多困惑。月末的结束就迎来月初的出刊日,时间周而复始,而杂志却要以崭新、不重复的面貌展现。在我变身为编辑的那一刻,曾经身为读者拥有的享受成为跋山涉水漫长的考验。
热爱是动力,却不足以大过天。以至于在这个改稿的冬至夜,最感谢的是电暖气那一团热光。所以反鸡汤一语戳醒的刺激和鸡汤的温柔美好我统统需要,一个怪趣味的挑逗,一个正能量的激励。脑子一乱,可以助我在失眠夜里入睡,情绪一多,说不定又可以助我在写稿夜里奋笔疾书。
如果真的应验星座运势,有这样一句话: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我就感到还是有什么在隐隐骚动着,怎么能轻易惶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