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质平台,是贯彻实施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引导示范基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据统计,在今年4月15日-5月5日举行的第123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3346位国际采购商到会,累计出口成交额1891.97亿元人民币(折合300.8亿美元)。数量庞大的国际展商、国际采购商,让广交会比大多数国内展会更重视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更重视对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广交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有26年的历史。1997年,第81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构,统一部署查处商标、专利和版权等领域的侵权行为,是中国较早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机构的展会。从1999年开始,每届广交会均设有投诉接待站,从第104届开始投诉接待站全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安全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下简称‘大会投诉接待站’)”,专职负责受理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方面的投诉。开幕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商务部条法司和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都会派员到会指导,七大进出口商(协)会派员进驻投诉接待站工作,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行政执法部门派专家到投诉站现场办公,对被投诉企业是否涉嫌侵权作出认定。同时,广交会还要求各省、市交易团、商协会建立维权办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参展企业的维权教育,对参展商品进行自查自纠,并配合投诉接待站进行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协调处理工作。
在规章制度方面,从2001年起,广交会就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重点检查;2002年春交会首次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在当年秋交会制定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及处理办法》(简称《处理办法》)。此后根据实际发展新形势,广交会对《处理办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并在2010年秋交会制定了《处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如今每届广交会的《参展手册》中都有专门章节明确知识产权投诉流程,并通过和交易团、参展企业签订维权承诺书、展位使用责任书等方式明确参展商的责任。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广交会已逐步建立起以《处理办法》为代表的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从投诉处理流程、取证规则、惩罚机制以及与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衔接处理等方面对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徐兵表示,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之一,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第123届广交会继续筑牢知识产权保护之盾,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护航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推动参展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会前加大对参展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针对一些中国品牌在海外被抢注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为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支招”。越来越多的参展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发展的“生命线”,尊重原创、积极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商标、品牌先行开拓市场,有力支撑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坚决打击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第123届广交会坚持预防和现场受理两手抓,严厉打击涉嫌侵权行为。展前对有涉嫌侵权记录、贸易纠纷被投诉记录的企业作出“敬告提示”,列举需要重点自查的问题,提醒各方共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展会期间,大会投诉接待站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实现各展区各环节无死角、全覆盖,及时发现、快速受理和查处涉嫌侵权行为。第123届广交会共受理知识产权投诉案件421宗,533家参展企业被投诉,269家企业最终被认定涉嫌侵权。按照相关规定,处理2家涉嫌知识产权侵权企业。广交会规范的办案流程和畅通的维权渠道,为展客商营造了公正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参展企业敢于、乐于将最新的产品和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广交会来展示,形成了示范效应和创新赶超氛围。
增强了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大会投诉接待站严格按规范认真处理投诉,力求做到分清责任、定纷止争,大部分当事人都对处理效果感到满意。美国、德国等企业以不同方式对广交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给予赞誉,许多粉丝在互动平台上留言点赞,表达对广交会的信赖和与中国做生意的信心。
徐兵表示,广交会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和健全的机制,全面提升了参展企业重视知识产权、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营造了公平的贸易营商环境,提升了广交会作为全球知名品牌的信用度。与此同时,在当今中国启动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之际,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鼓励创新、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提升了全球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