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女报·时尚

杨龙 学会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因为能力,而是选择

要知道离梦想有多远

杨龙现在的梦里,有时还会出现2005年在北京学画的日子。

早上六点起床,一直画到夜里十二点才走回宿舍,有时不吃早饭一直饿到下午,饥困难耐。一起学画的美术生,有的是为了高考时降些分,有的是为了理想,书画世家出身的他,这个选择更无可厚非。大家从各地暂停文化课学业过来,颇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

这样的日子持续五个月后,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休息了不久便辗转各地艺考。北京、西安、广州,背着画架奔波,走路太多压迫到腿时,一起血点连成一片。

面对高考这个关卡,似乎再多的努力都是应该的。

他还记得收到中央美院专业课成绩单的那天,班上另一个学画的同学早了半天收到挂号信。那半天里的彷徨无助,深入骨髓。后来报志愿时,那个同学从最好的油画专业开始报,而杨龙从取分最低的动画专业开始报。那个同学反而因为2分之差最后没被录取。现实和理想的抉择,在中国孩子还没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时就被迫提前了。每个人都在高考的洪流中裹胁前进,而在完成之后,人生前方好像再也没有这样的目标。

杨龙也不例外。进入中央美院后,整个大一的时间他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失却了努力的方向。直到大二,整个动画系的学生得到一个更坏的消息,一半学生要被分去就业前景更不好的实验电影系。

杨龙却主动报了名。那是小时候看电影看到一半停电,遗憾中想将它继续的渴望。也是电影系主任,奥斯卡短片奖提名导演王水泊,让他看到新目标的微光。

那种新鲜的感觉,让他决定为自己再选择一次。有时候,梦想再远都不怕,只要知道离它有多远,好像就有了光。

不管有没有路,先走了再说

2011年春天,深圳是潮湿的雨季。毕业半年后的杨龙在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他的同班同学大多另寻他路,但他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

那时,他看着就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想干点事的年轻人,微博和各种个人空间都以“杨龙导演”自居,长得却是一副偶像派的样子。

没有制作团队,也没有经费和设备,一切从零开始的杨龙却把这件事做到了。

杨龙先是在网上找到深圳独立电影社,这个深圳本地小有口碑的电影爱好者组织,当时正想出品一部社员自己拍的作品。利用这个平台,杨龙以版权共享拉到支持独立电影的澳亚电影公司赞助。

从在豆瓣发帖征集剧本、演员、剧务到拍摄,招募的电影爱好者没有酬劳,唯一收获是在成片结尾的工作人员名单中出现。为了保证参与性,杨龙甚至没有限定剧本,只给了几个关键元素征集剧本。“全都限定死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就不高了。”招募的人员里,有手机佬,记者,家教,学生。“他思路清晰,能分清主次,知道低成本电影不能要求那么高,除了主角,他愿意采用一些没有接触过电影的人,而并不影响影片的质量。”旁人这样评价,他的话不多,但让人觉得在工作上暂时应该听他的,否则你会很难堪。

后来,这群人拍出了一部30分钟,但影片质量可以在电影院屏幕播放的短片《国王诗人》。

杨龙这部戏的主演说,她见过太多导演系毕业的学生,说环境的艰难,说理想和生存的矛盾,但事实上他们是希望前面有人把路铺好了才敢走。而杨龙是另一种人,不管前面有没有路,他先走了再说。

杨龙也给了其他人重新选择的契机,在他电影里客串的手机佬林毅,在这部片后就不再卖手机,走上了跑龙套的道路。

在那个深圳的雨季,杨龙的表现并不激烈,表情也不急切。他有一种对目标慢慢靠近的笃定。“就算马上就给我1000万,我也不一定能拍出满意的片子。”当然会遇到困难,遇到解决就行了。

人生有短板也是可以的

“杨龙对于电影这方面,是有短板的,对一件事真正有完整天赋的人很少。”共事的人这样评价他。

2012年,杨龙到纽约电影学院继续学电影制作,直到这时他才体会到,之前简单的想法还是过于傲气了。

在纽约电影学院的洛杉矶校区,著名的南加州大学也坐落于此,这座城市汇集了大部分有着电影梦的中国学子。有人调侃,随便进一个超市,就能找到四五个学生,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大导演。

在一部学生作品的纪录片里,这群人被称为“美漂”。在支付了高额学费后,在这个常常上演枪击和暴力的城市过着艰辛的生活。很多人在第一年连场工都做不了,因为墨西哥人比中国人更便宜,更吃苦耐劳,不端面子。在他们导演的作品中,主角大多有生理缺陷,或有超能力,体现了中国人在这里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苦闷。

天使之城并不是天堂。对杨龙也一样。“那时语言不怎么好,外国人也不太搭理你,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只有拿作品说话。”

但这里毕竟是最接近电影人梦想的地方。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山上,据说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曾询问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意见,后者的回答是:Just do it。

杨龙再次确认了目标,他到这里,不是为了留下来做一个大导演的梦,而是为了补足技术。在美国一年多的日子里,他铆足劲学着技术,最后所学,全用在拍的一个短片故事里。

回到深圳的杨龙,没想到的是,洛杉矶的制片人将他这部短片《EXIT》拿去报名参展后,最后入围了2013戛纳电影节短片展。作为新兴导演初展头脚的舞台,这里发掘了许多日后成名的导演。而在红毯上见到吴宇森、贾樟柯、张艺谋的杨龙,并没被冲昏头脑。美国的经历让他清楚地意识到,有些困难自己不能解决,有些短板不能克服。

但没有关系。“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因为能力,而是选择。”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讲一个简单的好故事,就像他最欣赏的导演李安。不深奥,不遥远,知道目标在哪里,然后慢慢靠近。


杨龙

1988年出生于陕西宝鸡,初二时随父母搬迁至深圳。处女座。中国新锐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电影与影像艺术系,硕士毕业于纽约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短片作品《EXIT》入围第6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展。

 

BOB头是一个关于失败者的故事

首因效应 抓住初次见面的45秒

谁没有几个 走丢的朋友

蒋方舟 想活得快乐 像个年轻人那样

等下,我去创个业

杨龙 学会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