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大兴安岭西北麓的额尔古纳层林尽染。一场秋雨过后,两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天边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外交部内蒙古全球推介活动上致辞时,曾向全世界介绍爱上内蒙古的N个理由,其中一点是:内蒙古很美,美得令人心动。
内蒙古的确很美,美得无处藏:从东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天然风光,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内蒙古是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游走这里,可以领略祖国山河的壮阔之美。
不是只有草原
直到如今,还有朋友向本刊记者发出这样的提问:“你是不是经常骑着马去采访?”“你下去采访时是不是经常住蒙古包?”……对于这样的提问,记者常常难于作答,只能笑着说:“有机会到内蒙古亲眼看一看就知道了。”
内蒙古不只有草原!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作家老舍参观内蒙古后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看到的是一幅“青山白水,开扩胸襟,工农林牧并举,文教卫生齐进”的北疆万里风情图。近六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内蒙古已非老舍先生所见到的景象了,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北疆风景线更加亮丽,神州北望风光好,万里江山更壮阔。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每天最先从睡梦中苏醒的地方。松青桦洁、万山耸翠的大兴安岭铺排着无尽的绿色,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看到这里“半岭出云铺大漠,乔松落叶倚高寒”的景象后,不禁惊叹“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覆载宽”。大兴安岭宛
若一道天赐的屏障,山脉的两端分布着东北平原、三江湿地和呼伦贝尔大草原。松涛涌动满山流翠的大兴安岭,涵养着肥得流油的松嫩平原和绿得醉人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构成了叶圣陶笔下“母树绿暗幼树鲜,嫩绿草原相映妍”的奇特秀美的风光。
新中国的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取材于大兴安岭良材。过去本刊记者在大兴安岭采访时,当地林业工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们为国家提供了多少优质木材,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自世纪之交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数十万林区工人放下斧锯成了营林人。现在人们更加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8年春记者到大兴安岭采访,他们说这里的森林覆被率开始增加了。
“巍巍兴安岭,滔滔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一曲《呼伦贝尔美》唱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大兴安岭脚下的呼伦贝尔草原忘情地伸向远方。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这里地域辽阔、风景怡人,是一片难得的绿色净土。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美丽的草原,然而,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之人口和牲畜不断增加,超载过牧加之乱垦滥挖,草原退化、沙化十分严重。
为了使草原不再失色、萎缩,今天内蒙古的草原牧区纷纷提出了围封草场、转移人口、保护生态等发展战略。从重视草原的生产功能到回归草原的生态功能,这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近年来,围绕建设绿色内蒙古,内蒙古不断加强禁牧、休牧和轮牧,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使草原重新休养生息。不少牧民放下羊鞭告别草场,从事旅游等新行当。
说起草原时,人们自然会想起蒙古包和勒勒车。事实上,今天草原上的牧民已大部分定居,汽车、摩托车和砖瓦房已成了点缀草原的寻常景观。以往放牧倒场用的勒勒车和蒙古包,则已退出普通牧民的生活,成为草原旅游的风景点缀。
时代变化快,现在“智慧放牧”渐入牧民家:接羔告别守夜,喂羊不再苦重。今年40岁的毕西日勒图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嘎查的牧民,他拿起手机轻点几下,并在屏幕上缓缓滑动,羊圈各个角落便一览无余。“以前每到母羊产羔时,一整夜跑出去看三四趟,有时还得守在圈里,现在有了‘草原电子眼’,在家用手机就能掌握羊的情况。”
2017年底,毕西日勒图为了更精确地观察羊的状态,花了1万多元,在2200平方米的棚圈内安装8个摄像头,通过无线网连接手机App,实现了无死角监控。喂羊时,毕西日勒图走进羊圈,按下自动饲喂机启动按钮,机械漏斗就沿着饲料槽一边滑行,一边撒料,大大小小的羊争先恐后地凑过来吃食。“把饲草料备好,放入储料仓,喂羊的时候按下按钮就行了。”给羊喝水也实现了自动化,方圆一公里内都能遥控自动饮水机。
在昂素嘎查,约有90户牧民用上了“智慧放牧”产品。牧民孟克巴雅尔家,“智慧放牧”设备一应俱全。“繁重的劳动减轻了,搞旅游的心力更足了。”他说,2017年经营的牧家乐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收入上百万元。
内蒙古不只有草原,还有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绿杨著水草如烟”,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李益笔下的水草丰美的五原风光。如今的五原县已是塞上闻名的“米粮川”,八百里河套平原是内蒙古西部的大粮仓。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内蒙古东部辽河、嫩江平原一道,撑起了内蒙古的农业生产,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553.68亿斤。
除了广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说内蒙古是渔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会让人难以置信。但内蒙古方兴未艾的养鱼事业却勾勒出了北疆鱼米之乡的图画:星罗棋布于草原上的湖泊,加之其他天然水面,内蒙古共有50多万公顷可供养鱼的水面。池塘精养、小网箱养鱼等技术的推广,使地处高寒地区的内蒙古有了“渔歌唱晚”的景致,2017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超过了15万吨。
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采访,本刊记者亲眼目睹,马背民族的后代,竟然是渔塘的主人,这是一种“风吹草低见鱼塘”的情景。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和西部的无定河流域采访时,记者又见到,牧民的后代在沙地上娴熟地种植水稻,他们说“以前我们做药引子都很难找到一粒大米,现在我们吃上了自己种的白花花的米饭”,这该是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心境。
内蒙古不只有草原。草原是内蒙古的根,内蒙古是一棵枝叶婆娑的树,是北疆的一棵常青树,在共和国雨露滋润下,愈来愈具迷人风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脑干希力嘎查的牧民用太阳能提水设施饮羊草原都市别具风情
辽阔的草原伸至国境线尽头,就出现了口岸,18个口岸分布于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口岸造就了一批风景独特的草原城市,60%的中欧班列经过这些城市。
40年前只有3万多人口的满洲里,在改革开放中变得越来越靓,与小城周围的草原对比,呈现出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这个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充满了异国风情,城市里有不少新哥特式建筑,尖顶的楼房顶部大多为红色或蓝色。还有俄罗斯套娃广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套娃萌态十足。小城干净而整齐,来自不同国家的客商在这里做着买卖。满载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穿梭于国门,2017年有1300多列中欧班列进出满洲里国门……再不能用“游牧民族的摇篮”“历史的后院”来形容这里,满洲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货物换装和调运能力均居全国之首。
过去只有1.9平方公里的“袖珍边城”二连浩特市,如今也滋长为世人瞩目的向北开放的大通道。像这样的口岸城市还有策克、甘其毛都等,自治区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各口岸货运量、进出境人数均为沿边开放之初的数十倍。
在内蒙古还有许多别具特色的草原城市,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这些城市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草原的宁静。还有阿尔山、克什克腾等风光旑旎的草原旅游城市,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有亚洲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火山群地貌,暮春时节会欣赏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有冰石林、冰臼群等众多第四季冰川遗迹,是中国北部环境演化的自然博物馆。
边境的口岸城市、草原城市和近年来兴起的旅游小城,诞生得毕竟太晚,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内蒙古的都市风情。而头枕阴山、安然地躺在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座现代化都市,就是北朝民歌里著名的敕勒川,如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上,最能感受到内蒙古的现代化气息和都市风采。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呼和浩特正式筑城,蒙古语为库库和屯。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黛,“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自治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走上现代化之路,呼和浩特的历史并不长,中山东路──呼和浩特第一条柏油路——的出现只是60年前的事,如今,呼和浩特已是一个拥有立体化交通的大都市。拥有伊利、蒙牛等企业的呼和浩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乳都”,两家乳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近1300亿元,约占全国乳业企业的三分之一强。
依托气候冷凉、地质稳定、电价优惠等优势,呼和浩特正在建设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吸引了300多家大数据应用企业,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等领域进行深度应用开发。这个城市还支持生物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当年的包头只是一个集散货物的码头,聪明的晋商选择在这里做皮毛生意,就是看中了其靠近牧区的便利。包头市乔家金街附近的北梁曾是走西口人创建的“老包头”居民聚居地。那里地势忽高忽低、平房密密匝匝,13平方公里土地上住着12万余人,多数房屋是年头超过半个世纪的土木结构危旧房。2013年,包头全面启动北梁棚户区搬迁安置工程,目前,棚户区居民全都圆了新房梦。谈起包头市的变化,老北梁居民张林颇为感慨:“1958年,我刚到包头时,全市只有一条马路,两边坑坑洼洼,如今市里面从南到北纵横了数不清的宽柏油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
眼下,这座“草原钢城”在发挥钢铁、稀土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结束了千里草原“手无寸铁”历史的包钢集团,如今钢铁、稀土主业特色鲜明,矿业、非钢、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广泛应用于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三峡水库等国家标志性工程,远销到美国、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年,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行走塞上采访时,足足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颠簸了数天,虽然有战乱纷扰和脚力不济的原因,但仍可见当年塞上行路之难。如今,联接这两座现代化都市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全部通车。
呼和浩特、包头和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构成了内蒙古发展的“金三角”,这是个巨大的资源聚宝盆: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国17%的煤炭、84%的稀土、12%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绿色的资源能源。这里也是内蒙古的优势发展地区:呼包鄂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区的六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区近一半。三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业体系,城市群发挥出了产业扩散、信息技术传播等多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今,这里正举全区之力打造带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增长极。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康巴什、东胜、达拉特、伊金霍洛等城市形成了鄂尔多斯的城市群,矗立于黄河南岸的几字湾里。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所在地。1227年,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弯弓射雕了,灵柩安放在了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这里是一个硕大的聚宝盆,注定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能源基地。今天,鄂尔多斯已拔得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头筹。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能源工业长廊的心脏,首都北京也能感觉到它的跳动。如今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已近1.2亿千瓦,已建成多条特高压输电线,2017年全区累计外送电量1500多亿千瓦时。富起来的鄂尔多斯人不想让人说自己靠的仅仅是资源,这种心态也是内蒙古人的心态。目前,内蒙古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谋求高质量发展。比如鄂尔多斯,正向煤转电和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拉长产业链之路转型,探索资源之外的新兴产业、非煤产业等发展路径。
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大街及周边城市景观
大漠生态书奇景
黎明的曙光从大兴安岭茫茫林海升起,当它照亮内蒙古最西部额济纳的胡杨林时,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沙海绿洲清泉,天鹅留恋金色神殿,苍茫大地是家园……”一曲《苍天般的阿拉善》唱出大漠的神奇和秘境的苍茫。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盟是干旱少雨、沙化严重地区之一,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没有击碎人们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上世纪末,阿拉善盟20多万名干部群众坚定“人进沙退”的决心,通过锁边植树、飞播造林科学治沙。
阿拉善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横亘其境内,一度要“握手会合”。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牧民王翠英回忆说:“过去,房前屋后都是沙丘,羊没有草吃,人也生活不下去了。”如今置身腾格里沙漠边缘,只见花棒、白刺等沙生植物随风摇曳,曾经的荒芜大漠焕发勃勃生机。“现在草木多了,风沙少了,生活也变好了。”王翠英说。
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阿拉善右旗境内的雅布赖山脚下,几年前人工播撒的柠条、白刺等沙生植物种子,已变为茁壮成长的树苗,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阿拉善盟盟长杨博告诉本刊记者,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全盟对3000万亩天然乔灌木林实施封禁保护,辐射带动9700万亩林草植被恢复;在三大沙漠周边采取飞播、封育、人工造林、退牧禁牧等工程,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防风固沙的锁边林带,对阻止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握手”起着重要作用。
位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上游和中游气候变化、用水增加,导致大河断流、湖泊干涸、风沙肆虐。2000年国家启动黑河流域水量统一管理调度,给额济纳绿洲和黑河尾闾湖东居延海带来新生。
东居延海连续14年不干涸,水域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左右,前来栖息的鸟类由2010年的14种增加到目前的73种,数量也由数千只增至3万余只。堪称戈壁奇景的这片大湖,碧波荡漾,鸥鹭齐飞,游人如织。
在黑河水的哺育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下,一些受旱多时的胡杨复壮更新。2000年以来,全旗39万亩胡杨增加到44万亩,其他植被的面积也逐步扩大。据统计,当地戈壁和沙地面积2000年以来减少约39平方公里,草地和灌木林面积增加40多平方公里。
生态的改善让游客难以见到遮天盖日的沙尘暴景象。“长河落日圆”的大漠显露雄浑,戈壁胡杨渲染出神奇,神舟飞天充满壮美……这些神奇与壮美的景观,正在为神舟飞船发射地内蒙古额济纳旗带来巨大的财富。这个仅有3万多常住人口的旗县,每年十月前后的游客日均接待量达6万余人。赏戈壁胡杨,访黑城古韵,观居延碧波,有幸再看“神舟”飞天,成为游人抵达额济纳旗之后的必选行程。大漠风光成了阿拉善旅游的独特资源,近年来阿拉善盟各种越野赛事特别是越野e族英雄会吸引了全世界的汽车越野爱好者,2017阿拉善英雄会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万汽车越野爱好者汇聚这里。
阿拉善治沙驯沙、点沙成金是内蒙古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的一个缩影。横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内蒙古是额尔古纳河、嫩江、辽河的源头,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还有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约200公里,横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如今沙地里一棵棵樟子松、一簇簇沙打旺、一株株黄柳迎风挺立,共同织成绿色绸缎,装扮着曾经风沙肆虐的沙地。“过去刮起沙尘暴,能把房门堵住,出门只能爬窗户。”正蓝旗牧民宝音格日勒说,如今风沙少了,植物多了,一路绿色一路景。
卫星遥感图显示,过去10多年间,我国四大沙地绿色增多,黄色区域减少,绿肥黄瘦的变化表明沙地生态好转。内蒙古林业厅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四大沙地近年来林草盖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内收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00公里、宽1公里~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呼伦贝尔沙地实现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重大转变,科尔沁、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我国东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曾像猛兽的利爪,从中心向外撕扯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对大兴安岭林区和欧亚交通要道构成威胁。2009年当地启动呼伦贝尔草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每年治理10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有效治理。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其主体地区通辽市在治理中探索出“治沙+致富”“生态+增收”的路子,变害为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以木材加工、沙地果品、沙漠旅游等为主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当地森林覆盖率由40年前的8.9%增加到28%。
仲夏时节,碧绿的毛乌素沙地镶嵌在蓝天白云下,库布其沙漠腹地绿色丛丛簇簇……曾经沙害肆虐的鄂尔多斯大地一片绿海。上世纪下半叶,毛乌素沙地生态恶化,一些草场、农田被流沙吞噬,不少村庄、房屋被掩埋,道路、电力、通讯线路时常受阻中断。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在恶劣环境中种树、种草、种柠条,愚公移山般追求绿色的精神传承至今。如今,毛乌素沙地的治理率达到70%,生态实现逆转;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率达到25%,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也开始从荒漠化治理中获取效益,生态经济逐渐兴起。响沙湾、恩格贝……昔日黄沙漫卷之地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全国劳模殷玉珍是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农民,她在沙地里建成的果园每到秋季瓜果飘香。“瓜果没打过农药,用的都是农家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我种的小米一斤能卖30多块钱,拉到旗里都抢着买。”质优价高的瓜果杂粮,每年能为殷玉珍带来近50万元收入。治了40多年沙的殷玉珍越来越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过去5年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830多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持续提高,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每年完成造林1000万亩,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是造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415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森林面积达到3.7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达到近1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分别减少625万亩和515万亩,为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的内蒙古,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林地面积与森林面积均居全国之首,森林总面积占全国的11%。绿,理所当然是内蒙古的底色与主色调。绿色无价,绿色回归。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使内蒙古草更绿,水更清,也使农牧民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