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和黄伯伯有着类似困扰的人,并不在少数。安眠药和安神药听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到底有啥区别呢?另外,为什么安眠药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安神药却不需要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仔细讲讲安眠药和安神药到底有啥区别。
安神药属中成药,安心宁神
安神药是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属于中成药的范畴。根据药物来源以及应用特点不同,安神药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两大类。
1.重镇安神药:所含药物多为矿石类的中药,如朱砂、磁石、琥珀、龙骨、龙齿、琥珀、珍珠母、牡蛎、紫石英等,这些药物大多质地沉重、性多沉降,主要用于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迷清窍所致的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惊痫癫狂、阳气浮动、心神不安等实证。代表性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类中成药多质重碍胃,不宜久服,应在专业中医师、中药师建议下科学服用。
2.养心安神药:所含药物多为植物类的中药,如酸枣仁、合欢皮、丹参、茯神、柏子仁等,主要用于心神失养、心肝血虚、心血不足、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情志不遂等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神疲健忘、喜笑失常、神魂不宁等虚证。此类中成药大多质润性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安神补脑液、养血安神丸、枣仁安神胶囊、酸枣仁冲剂、落花安神口服液、天王补心丹等。
安眠药属西药精神药,容易成瘾
安眠药则属西药范畴,是国家重点管理的二类精神药。目前,针对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西医多应用催眠镇静类药物作为常规疗法之一。这类药物疗效确切,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在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定缺陷,其毒副作用及依赖性尤其不容忽视。
比如,西医临床常规镇静催眠类药物主要有6类:(1)褪黑素;(2)巴比妥类;(3)苯二氮卓类及非苯二氮卓类;(4)抗组胺类;(5)三环类抗抑郁药;(6)抗精神病药及其他镇静药。其中,口服褪黑素超生理剂量时可能抑制身体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或加重抑郁性倾向。巴比妥类虽然可使快动眼睡眠(编者注:快动眼睡眠为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时相缩短,但停药后反而延长,即存在明显停药反跳现象,且用药期间患者易产生多梦、恶梦频做的表现,大剂量应用还会产生麻醉等不良反应,长期用药也具有依赖性,故临床应用时受限很多。苯二氮卓及非苯二氮卓类药在应用广泛,也是目前现代医学临床针对失眠症患者的常规用药。不过,前者长期应用存在明显戒断和依赖症状,不良反应被证实主要与应用剂量有关,即一次性大剂量应用时易致精神倦怠、四肢乏力、日间嗜睡、食欲不振、便秘或其他消化系统症状,且存在肌张力降低等风险;而后者较前者起效更快、遗留效应更小,且停药反应倾向不明显,但缺陷为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
夜服安定还可能“烧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又发现服安定后夜里可能会有烧心的症状。所谓烧心,是因为胃十二指肠中的食物,混合着胃酸、胃蛋白酶等,发生“逆流”,进入食道,胃酸“腐蚀”食道黏膜,从而引起胸骨后烧灼样感觉,也就是我们感觉到的“烧心”。这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仰卧位时容易发生。胃酸的腐蚀性还可能导致人的食管壁细胞发生变异,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发生食管癌。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的法斯等研究人员对15314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这些人中有1/4的人在夜间睡眠时出现烧心症状。研究发现,这些老人大多在睡前服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定类药物。研究人员认为,这类药物可以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导致食管阀门的开关出现异常。他们提醒那些已出现过反酸、烧心症状的人,尽量不要服用这类安眠药。
科学用药,切勿走极端
也正是因为安眠药的速效性和其副作用,所以很多失眠患者在面对这个矛盾的问题时,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甚至,对安眠药的使用,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极端的态度:一是滥用,即长期依靠安眠药睡眠,百无禁忌;二是怕用,即便是已经很严重的失眠,也不敢吃一片安眠药,就怕引起不良反应。事实上,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也不是科学的用药心态。
失眠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几乎90%以上的正常人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一般短暂性或临时性失眠不一定需要看病、吃药。而如果长达2周以上、每周至少3次出现睡眠障碍的持续性失眠,我们才认为需要服药治疗。这是因为,失眠虽然很常见,但是如果你对它置之不理,则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神经精神性疾患,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因此有一些安眠药往往在助眠的同时,还同时具备一定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正是因为安眠药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二类精神药物,所以是需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且必须遵医嘱用药,而不是自己随便搞来安眠药就随便吃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