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种病

作者:□上海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金永寿
来自全国各省市数千万人的死亡监测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起,脑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和北方中等城市的全死因顺位中已位居1~3位。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脑血栓和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卒中,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实则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发病机制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病症。

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如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脱落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缺血,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但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

临床症状有区别

脑血栓: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死亡。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

脑栓塞:以中青年人多见,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栓子的大小、数量、部位、心功能状况等因素有关。往往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

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治疗有相同之处

脑栓塞的治疗与脑血栓基本相同,主要是超早期利用药物静脉输注溶栓,或用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用药物直接接触血栓而溶解之。

1.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进入,插入脑内血栓,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了溶栓药量,降低了脑出血风险。动脉内溶栓最好的时机是发病后6小时内,椎基底动脉血栓可以延长至12小时。

2.静脉溶栓:要求发病6小时内,最好是3.5小时内静脉点滴溶栓药物治疗。但是静脉溶栓血管溶通率低,只有大约30%,并且可能引发脑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脑栓塞患者的输液速度要比脑血栓患者的慢,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或加重心衰;脱水剂用量宜少,以利尿剂为主。

3.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选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100毫克/次,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4.钙拮抗剂: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常可选用:尼莫地平,口服20毫克/次,每日2~3次;脑益嗪,口服25毫克/次,每日3次;盐酸氟桂嗪(西比灵),口服5~10毫克/次,每晚1次。

5.改善脑血循环:恢复血运,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常可选用的药物有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抗栓丸、培他啶等。

6.降纤治疗: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巴曲酶、去纤酶等。

此外,脑血栓患者应注意维持血压在发病前或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患有慢性心房纤颤的脑栓塞患者都主张进行抗凝治疗,以防血栓的形成和脱落。

 

时闻

互联网医疗的“正规军”来了

无偿献血 让生命之河奔流不息

难缠的瘢痕疙瘩

虚拟现实技术可替代止痛药

子宫肌瘤,要不要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