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晓乐,之前看你在国内比赛不亦乐乎,咋突发奇想来跑 “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
何:我接触赛车算比较晚的,从21岁也就是2003年POLO杯的时候开始进入赛车圈,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赛车,我想我应该赶上了一个好时机,赛车是一个烧钱烧时间的运动,要是搁现在,我可能未必能坚持下去。到CTCC比赛的时候通过更换不同车队不断学习也不断适应,后来觉得应该去更高等级的国际赛事进行锻炼,所以目标放到了难度更高的24小时耐力赛。来这里参加比赛我是抱着被虐的心态来的,一开始期望值不要太高,因为只有把自己当成“菜鸟”很有可能得撞几回车,才能得到成长。特别是这条赛道,的确需要特别多的公里数才能积累到一定水平。我的车队与队友,真正意义上教给我的是这条赛道上的应变能力以及各种数据。所以为了追求赛车界更高的水平与荣誉,我选择了来跑这个比赛。
AF:你现在比赛赛程如此密集,家里人没有意见么?
何:在我刚接触赛车的时候,家里人,特别是父母本身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觉得挺危险的,当时比较反对,后来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也目睹了中国赛车比赛日益规范起来,这爱好也慢慢变成了我的工作之后,便慢慢改变了看法。另外,我太太比较支持我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这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更加全身心投入到爱好之中。要知道如果一开始是工作你可能坚持不久,但是因为爱好变为工作这个状态就不一样了。至于孩子开始对于赛车貌似没有太大感觉,不是特别感兴趣,可就我出来前他主动提出来要去我在北京的卡丁车俱乐部试车,我想这种潜移默化应该还是与我对赛车运动的喜爱有关吧。
AF:这次比赛最终结果已经出来了,这次是你在纽博格林的国外首秀,对于这样的赛果是否能接受,对自己的那部分比赛是否满意,下一步做何打算?
何:的确这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24小时耐力赛,而且是纽博格林这种全球首屈一指的赛道,但很可惜我们车组没有最终完赛,比赛结果不是非常理想,毕竟我们的赛车和车队及车手组合在整个周末都展现出非常强的求胜欲望,但是赛车运动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对所期待的结果打包票。有时候可能一切都准备完善,但最终未必就有所期待的好结果,其实对于我来说整个周末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所以对于我所跑的几棒时段还是挺满意的。下一步,今年8月份和10月份在国内比赛的空档期还会来纽博格林参加VLN耐力赛。
AF:晓乐你也算是场地赛的老鸟了,如何评价你这次参加的耐力赛感受呢?
何:我对自己整个周末的表现很满意,我很享受这场比赛,第一次驾驶Audi GT4赛车在自己梦寐以求的赛道与顶级车队合作,和队友一起为共同目标努力。我的成绩在练习、排位中不断稳步提升,最终接近队友,其实能在整个周末吸收很多新的知识是以往的赛事无法提供的。参加更高规格的比赛的确是锻炼提升自己的好办法。
AF:你的年龄在车组里算老大哥了,感觉自己与国外年轻车手水平有哪些差距,感觉应该往什么方向再努力?
何:哈哈,我的队友都是90后,Max更是接近00后,他们只是长得比较着急,所以看不出和我有太大差距。作为车手来说,我的队友他们今年会全年驾驶这款GT4参加欧洲其他系列赛,所以他们比我对赛车更了解,并且他们之中,Nicolaj已经参加了三次纽博格里24小时的比赛,所以对赛道来说也非常的了如指掌,因此能把与他们的差距不断缩小的我,表示不服老,很满意。赛车就是靠多练习,我未来希望可以多驾驶类似的GT赛车,多跑这条赛道,相信我的成绩自然会有更好提升,如果说特别需要努力的一点,就是需要早些把接近一百个弯道的名字记下来如何说,这样更便于与车队沟通。要知道这里每个弯道都有自己的昵称哦。
AF:这次你与国际顶级车队合作方面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感受?
何:我之前曾国外留过学,对英文沟通方面很有帮助。而与车队以及工程师之间所需的专业术语和知识,这些年在国内的赛事中也积累了不少,在与顶级车队合作时你会发现,沟通十分重要,不仅语言上无缝衔接,车手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特别是基础知识,像凤凰车队这种优秀的专业车队,其所有工作都是程序化模块,若你能够接受和吸收,就会感受到给你带来的巨大帮助和支持,反过来要是接受吸收不了,那可能就会造成浪费。在未来我还希望继续与顶级车队合作,多跑一些国际的赛事,尤其是著名的24小时赛事,不仅可以学到东西,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