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过剩现端倪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4万辆和77.7万辆,分别是2012年的63.3倍和60.7倍。
在此背后,是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近年各类资本先后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方面,传统车企纷纷宣布了几何级数的产销增长计划。如北汽新能源计划2020年实现年产销 50万辆,比亚迪计划到2020年投资150亿元实现60万辆产能等。另一方面,如蔚来汽车、车和家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一些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格力集团、五粮液集团、中信集团、汉能集团等均通过各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国内已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0000亿元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10倍。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能过剩已现端倪。
动力电池产能是需求的7倍
事实上,除了新能源整车规划产能或存在过剩外,配套新能源整车的动力电池也同样存在产能规划过剩问题。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此前曾公开表示,就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扩产计划来看,合计产能超过170Gwh/年,产能已是需求的7倍以上。170Gwh大约可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总需求,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这已是我国2025年后的目标。
去年9月,天津力神电池研究院院长周江曾表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划产能并不代表优质产能。”他表示,千亿资本涌入到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着非理性因素。
新政收紧促产业发展
对于此前因新能源汽车“准生证”资质审批数门槛不够高,致资质审批速度过快过多导致的产能过剩,有关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并且开始了调整。
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显提高了新造车企业的投资门槛。其中针对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管理项目的法人和股东股权作出了明确规定。
实际上,去年三季度开始,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重新审视,暂缓了批复新能源车生产企业的速度。去年年末,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发改委开始针对新能源车企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把关新的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审批,并试图提升新能源新增生产资质的申报门槛。
□6月6日《羊城晚报》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