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别让自己“怒不可饿”

作者:文/ 王亚宏
饥饿会让人产生不愉悦的反应,乃至火冒三丈

不少减肥者有过这样的经历:饥饿导致烦躁。社交媒体把这两个词糅到一起,称之为“饥饿成怒”。就像路怒族一样,“饿怒症”的人会把对食物的向往转化成怒火发泄到他人身上。那么,该怎样应对呢?

“饿怒症”的成因

与“饿怒族”正面相逢,最好的办法是递上一块美味的蛋糕。对方吃下这副“特效药”之后,多半会立即神清气爽,和颜悦色。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副作用,会被认为阻碍减肥进程,从而再次被其用怒火来清算。因此,比起将怒火延后的方式来,弄清楚“饿怒症”的成因会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饿傻了”,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因为能量供应不足的确会影响到人们的思考状态,这已经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持。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营养和饮食学讲师梅德林认为,血糖下降时,人们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就会上升,也就是,人们的应激荷尔蒙增加。这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因为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控制着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引发饥饿与引发生气、愤怒和冲动行为的,是同一种神经肽。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些情况下人们会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反应。

这种生理反应体现出人与食物间复杂的关系,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吃东西时并不只是在享受美味,也是在享受愉悦心情,而这种愉悦是进化中带来的基因记忆。正是同样的原因,饥饿会让人产生不愉悦的反应,乃至火冒三丈。

这种“饿怒症”一旦爆发出来,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已婚夫妇中,血糖水平较低的人——也是“饿怒症”重要的表征——对伴侣的攻击性可能更强。

设计该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在生气时将别针插在代表配偶的巫毒娃娃身上。愤怒的配偶还要通过耳机向倒霉的伴侣传递巨大的噪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对参加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梅德林说,“那些血糖水平较低的参与者,在巫毒娃娃身上扎了更多的针,他们向配偶传送的噪音声音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饿怒症”男女有别吗

饥饿容易影响人们的心情,但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看法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饥饿成怒”,或者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食物作为一种慰藉。这是一种常见的刻板印象,实际情况却是——“饿怒症”下人人平等。

在2018年初的韩国平昌冬奥会上,美国单板滑雪选手克洛伊·金发的推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如果我早上把三明治全吃光就好了,但我太固执,沒吃完。现在我已经饥饿成怒。”克洛伊·金最终赢得了一枚金牌,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由饥饿引起的怒火是否有助于她取得更好的成绩。

实际上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消耗大量体力,饥饿对于成绩是有害无益的,“饿怒症”甚至会影响运动员在比赛时对局势的清晰判断。很多人都有过饥肠辘辘时怒火中烧的经历。

单就生理特征来说,理论上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饿怒症”的困扰。神经肽受到雌性激素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女性在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经历饥饿成怒的现象。但是从生化角度来说,就神经病学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可能经历这件事。这是因为男性的睾酮水平较高,男性的神经肽受体也比女性多,而神经肽影响着人们的大脑。

之所以会形成女性“饿怒症”患者更多的印象,是由于存在取样偏差。男性通常更耻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觉得无法谈论自己与饮食、饥饿之间的情感关系,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家认为饥饿成怒是女性的事情,其实,谁都有这样的经历。

此外,由于对自己体重感到担心的女性比男性多,这也让女性更容易成为“饿怒症”的易感群体。

尝试饿而不怒

“饿怒症”是一种生理刺激带来的心理反应,就像疲劳或生病等不适的身体状态会促使愤怒、焦虑、悲伤或者焦急等情绪产生一样,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是稳定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包括健康饮食、规律锻炼等做法。

当觉得由于饥饿而处于暴躁边缘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吃一点能够让血糖升高的东西,并要维持住这个血糖水平。开胃的碳水化合物类零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种补充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并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令情绪平衡的方法。

如果拒绝吃东西以保住减肥成果的话,那也有其他办法,比如进行正念冥想,以观察和解构自己的身体信号,因为,理解情绪的身体根源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调节。

良好的心理暗示也必不可少,比如不要经常念叨因饿致怒,而要多想想因饿致美之类的积极信号。

 

“95 后”职场新人

三文鱼之争,争的是什么

区块链白皮书来了

河北抗霾攻坚记

从1.0到2.0:重庆基层事务公开更新迭代

川西山城的生态脱贫实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