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食品

走南闯北 带你了解中国原产地的故事

作者:文 张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英文简称:PEOP),是指在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与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这项国家荣誉,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具有原产地特征;二是产品的发展过程要符合绿色这一发展要义。尤其是第一个条件,可以说它成就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培育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动植物,因为地理纬度的不同、土壤的不同,甚至风向的不同、湿度的不同,都会造成同一个地方的产品千差万别,这也是各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为您介绍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的各种食品的生态原产地故事,带您走进这些产品的“出生地”,看看是怎样独特的环境造就了这些国家瑰宝。

1.隰县玉露香梨

申报单位:临汾市隰县果业局隰(xi)县,古称隰州,位于晋西吕梁山南麓、临汾市西北部,处于世界梨果专家公认的北纬36度黄土高原优质水果生产的核心区域,海拔950-1300米、平均气温8.9℃-9.5℃、年降水量500mm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矿物质、有机质含量丰富,为优质梨果生产提供了上佳条件。

玉露香梨继承了母本库尔勒香梨和父本河北雪花梨的特点,具有果肉清香、含糖量高、石细胞少、酥脆无渣、口感细腻、果心小、果型大、可食率高、外观美观等优点,是国家梨产业体系专家公认的“中国大美梨”。1984年,隰县引种玉露香梨。2010年,隰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玉露香梨生产示范基地县。2012年以来,隰县确立了“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的战略目标。截止2016年,隰县玉露香梨面积达20万亩,挂果2.8万亩,总产量3000万斤,产值1.2亿元。隰县的玉露香梨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玉露香梨第一县”。

隰县选择用标准建立保障,免费发放玉露香梨接穗,为近10万亩的老劣果园高接换优,采取补贴的方式为农民购买玉露香梨种苗。连续几年实施玉露香梨果提质增效活动,推进果水配套、果肥配套、果与科技配套、果与林下经济配套,以示范园带动果品品质提升。这换来的是,玉露香梨每亩产量控制在4000斤左右,每株产量100斤左右,每棵树留200颗左右的果子,用定量、定产确保优质。

结合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隰县所产玉露香梨果个大、果型端正、果面光洁、着色性状好,具有皮薄、肉细、核小、可食率高、含糖量高等诸多优点,富含钙、硒、磷、铁、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目前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梨果品种中最前卫的品种。

1999年,隰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01年,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07年,隰县玉露香梨成为北京奥运会指定供应水果,荣获推荐果品综合评比“一等奖”;2012年,玉露香梨获“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4年7月26日,玉露香梨在中外百年品牌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获“中国大美梨”荣誉称号;2014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

2.运城盐湖酥梨

申报单位:盐湖区果业发展中心

盐湖酥梨因起源于盐湖区王过村,所以又叫“王过酥梨”。由于“小气侯”特殊,王过村一带土地条件不适合种庄稼,却非常适合种梨,第一批梨树是从安徽砀山县引进的。

关于王过酥梨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刘秀战王莽时曾歇于王过护钟柏下,浓荫做风,顿觉身轻气爽,呼曰:“王之天伞矣!”靠柏而息,朦胧间一老者叩拜“老身柏仙,吾王圣明,此乃宝地,万无忽视,振兴汉宝,木上取利,娘娘有助,百姓出力。”说完化为轻烟而去,刘秀急追。猛醒,原来是南柯一梦,知是柏仙点化,便到娘娘庙前进香,求的一答“振兴汉宝,木上取利,繁衍成气”,此刻,贡桌上一个酥梨自动滚出贡盘落到刘秀身边。刘秀悟道“木上取利为梨,既于社稷有关,不可忽视”,于是立召村民,予以警示,先敬古柏,继而亲手栽树。王过酥梨园还有一块角地,相传是刘秀栽梨处。

因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及科学的管理,这里的酥梨个大、皮薄、色艳、汁多、味甜,富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钙、铁、磷等微量元素,食后可止咳、清火、润肺、化痰。

1995年,盐湖酥梨荣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1996年,荣获山西省优质水果展评会金奖;199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农博会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8年,荣获山西省优质水果展评会金奖;1999年,被北京国际农博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0年10月,再次荣获山西省优质水果展评会金奖;2013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3.平陆苹果

申报单位:平陆县果业局

平陆县是全国苹果主产区,苹果主产区的海拔在600米-800米,气候特点为日照长、温差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生产水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世界上最适宜栽培优质苹果的生态区之一,当地的苹果品种主要有长富、秋富、老富、新红星、秦冠、华冠、嘎啦等。

此地所生产的果品,以果型端正、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绿色安全而享誉国内外市场。生产的苹果经农业部普尼检测中心检测,硬度达到13以上、糖度达到18%以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都远远高出普通苹果的几倍。

2001年,平陆县被农业部、外经贸部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优势农产品园艺县和全国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201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先进县;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区;2013年,该县苹果首次被国务院确定为专供果品。

4.万荣苹果

申报单位: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

万荣县位于山西人民母亲河——汾河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交汇处,苹果主产区海拔600-800米,气候特点为日照长、温差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生产水果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世界上最适宜栽培优质苹果的生态区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水果面积占5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主栽品种为红富士、VC金苹果、新红星、嘎啦等。

近年来,万荣县委、县政府持续坚持实施“果业富农”战略,狠抓果业产业,将果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作为农民致富的当家主导产业,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举措。技术管理上,在全县大力推广了“大间伐、双套袋,强拉枝、高光效,有机肥、生物药”等现代果业管理技术,着力加强土肥水、疏花保果、“膜+纸”双套袋、病虫害防治、果实成熟期精细化管理和采后分级、贮藏、销售等配套技术,尤其是“膜+纸”双套袋技术在整个晋南地区独树一帜。示范推广上,在全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示范园,培养了一大批苹果管理能手、土专家,大力开展传帮带,推动了万荣苹果管理技术的提档升级。基地建设上,创建了20万亩的“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5000亩的精品苹果示范园区和2万余亩的有机苹果转换认证果园,在全县大力建设“有机苹果基地县”。如今,万荣围绕苹果生产已经形成了“果—果枝—菌棒—香菇—菌肥—还田于果”以及“果—果汁—果渣—养殖—猪粪—沼气—沼渣—还田于果”两条循环产业链,构建起了万荣苹果产业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万荣苹果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味甜,2013年,万荣县工商和质监局、果业发展中心等部门联手,为“万荣苹果”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8月31日,在第二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万荣苹果以品牌价值25.04亿元荣登“2016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位列山西苹果品牌价值第一名;2016年10月,在中国苹果年会上,万荣县被授予“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同年10月19日,万荣苹果在山东烟台市举办的“2016中国苹果品牌大会”上,又被授予“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5.芮城苹果

申报单位:芮城县果业发展中心

芮城北依条山、南临黄河,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层深厚,因其气候条件完全符合世界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要求,被农业部划为黄土高坡优质苹果生产区。近年来,芮城县不断加大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从2009年开始每年扶持600万元用于果业标准化管理推广,真正把果业作为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抓。1993年,芮城在全省首个成立县果业生产管理局,后更名为果业发展中心,当年,芮城苹果就荣获全国科技博览会首枚金奖,被中国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后来,芮城“县有果业中心、乡有农科站、村有技术员、组有土专家”的金字塔式技术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苹果品质也得到逐年提升,芮城苹果又先后获得“全国首个经欧盟国际生态认证有机苹果基地”、“首届全国科技星火计划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苹果标准化示范县”等称号。

6.临猗苹果

申报单位: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晋豫陕“金三角”地带,平均海拔高度500-800米、年降雨量512毫米、无霜期217天、光照2353小时、年平均气温13.6℃,7-10月昼夜温差12℃,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环境污染,是栽植水果的最佳区域。作为全国果品种植面积和产量领先的县份,临猗果品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年产各类果品50亿斤。该县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三改三减两推广”提质增效工程,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三改”:一是改品种。适度发展早、中熟苹果品种,力求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达到20:25:55,将苹果与其他干鲜果结构调整到55:45,探索发展高端功能苹果和其他功能性干鲜水果。二是改树形。在全县推广“高光效”树形,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果品质量,力争推广3万亩。三是改土壤。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2万亩。

“三减”:一是减密度。对密植的老果园,实行大间伐,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机械使用率,降低劳动强度。二是减化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三是减农药和激素。果树、枣树及其他农产品要坚决禁止使用膨大素和催熟剂;同时探索建立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追溯体系。

“两推广”:一是推广标准化栽培。大力推广苹果六大技术集成、枣树六大无公害技术等标准化管理技术,制定樱桃、葡萄等水果标准化操作规程。二是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新增鲜枣设施大棚栽培1万亩,发展葡萄、樱桃、油桃、草莓、有机蔬菜等设施栽培3000亩,同时探索苹果、石榴等设施化栽培。

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该县的苹果平均亩产量已由2011年的4000斤提高到5000余斤,亩产值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

临猗苹果具备了甜、脆、水分大、有机环保无公害等特点,先后荣获48项国家级金奖、10项省级金奖。2003年10月,临猗县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认证临猗45万吨苹果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允许使用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8年,农业部将该县规划为“全国水果和食品安全示范县”,该县的东张镇和北景乡成为“全国苹果生产百强乡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年“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方案》

警示

ConnectedCooking:RATIONAL莱欣诺®厨房联网方案带来的可能性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方不应再自掘坟墓、自毁前程

快讯

实施“五建”策略 坚持精准发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