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铎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在少年之家学习儿童绘画,接受绘画启蒙教育,在学校也负责画黑板报。他和同班同学杜滋龄等人,一同参加了文化馆的活动。几人时常相约,到郊区、乡下采风。初中毕业后,他本想考取天津美术学院附中,结果错失机会。1957年,恰好电影公司招人专职画电影广告。刘世铎应试,结果从三百多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到了电影公司,就要订立“学徒合同”。他拜电影海报画家李华夏、张次川为师,学习如何用水粉、油画创作大幅电影海报。经过这一阶段的刻苦实践,他的绘画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色彩的运用和人物的处理。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比常人更多的付出,刘世铎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正式出徒,独立工作。天津市二十三处路牌,总能看到有他画的宣传画或海报。
1961年,刘世铎应征入伍,成为北京军区空军的一名标图员。在连队中,他充分发挥了绘画特长,为部队创作了多幅宣传画,其中部分作品还参加了全军美展。1964年,刘世铎调入空军报社任专职美术编辑,创作大量插图、宣传画。工作便利之余,他向军旅画家宋彦圣、黄振永、董辰生等人学习,借鉴,创作的多幅美术作品参加全军各类画展。1969年,刘世铎退伍回津,先后在新闻图片社、铁道杂志社担任摄影记者兼美术编辑。其间,因工作需要,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去采访、拍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积累。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刘世铎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创作连环画,一本一本画起来从未间断过。1972年,文艺界开始逐渐恢复艺术创作,受出版社指派,刘世铎和赵静东、赵兵凯共同创作连环画《连心锁》 。这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以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背景,描绘了新四军部队中几位国际战士——朝鲜士兵,同中国人民一道,在极其艰难和复杂的环境下,英勇机智,团结战斗的故事。小说在当时影响广大,把它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一起先赴淮北地区搜集素材,在泗洪县,他们寻找有特点的村镇,寻找原著中所描写的房屋建筑,找当地农民画速写,为人物造型打基础。之后,又辗转到坝上骑兵团。刘世铎是摄影记者,又是军人出身,很快融入士兵当中,拍摄了大量的骑马、拼刺动作,给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回天津之后,由刘世铎负责起稿,赵兵凯和赵静东定稿。耗时近三年,才完成这套五册,五百九十八幅的连环画。《连心锁》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优秀的连环画作。直到今日,几经再版,仍深受读者喜爱。此后,刘世铎成为各出版社相继约稿的对象。他陆续创作了《航标灯下的战斗》《武林奇女》《渔火》《风雪云梦关》《神秘的太空来客》《英国惊险系列故事——007》等二十多部连环画。其中篇幅最长的是由河北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套书《画说世界五千年》。这部连环画共八册,每册篇幅多达六百幅,刘世铎有幸创作了第八册当中的四十五个专题,篇幅达六百多幅。
1998年,刘世铎从铁路出版社退休后,继续从事主题性绘画和连环画创作等。他不仅为纪念天津解放50、70周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了《南京大屠杀》《战友重逢金汤桥》《梦想成真》《台儿庄血战》 等多个主题绘画作品,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集中创作连环画。2016年,天津市文明办编辑策划了一套《美德少年》连环画,选择天津市二十位青少年先进典型进行创作。刘世铎创作了其中六个人物故事。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就读于天津市北辰区实验小学的黄闫,这是一个热爱动脑的小发明家。为了创作,刘世铎来到学校进行采访。因为不懂电脑,只能让小同学一点一点地讲解如何运用电脑,当场画下速写,让学生和老师订正无误,才开始正式动笔创作。刘世铎生活照长篇连环画《茶馆》是刘世铎近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他说:“2016年是老舍去世五十周年,出版社找到我,表示想出版连环画版《茶馆》。那时,我也正想创作一个作品来纪念老舍先生,所以合作很快开始。这套连环画是根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三幕话剧《茶馆》改编的。我看过脚本后,意识到连环画的创作难度非常大。”在《茶馆》的创作中,刘世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所有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在茶馆内,如何用白描的手法在相对固定的“小茶馆”中呈现出“大世界”,进而表现出时代变迁。他首先回忆起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并细致分析了他的著作《山乡巨变》。刘世铎说:“在连环画创作中,用多张画来表现一个场景是困难的,因为要避免重复和单调,但是在《山乡巨变》中,贺友直用了十八张画来描述几个人在屋内喝酒聊天的场景。在不能依靠场景和道具的变化来丰富画面的情况下,贺友直在构图上采用了旋转的方法,如此一来既丰富了画面,又表现出几人酒醉后的感受。我就是在这其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像《茶馆》作品中涉及的时代背景,他不可能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就要想办法去间接体验。为了找回旧时茶馆的风貌,刘世铎跑遍天津现存的各家老式茶馆,去体验和收集素材。和之前的每次创作一样,画连环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刘世铎看来,下笔最难的是开头,需要进入角色,体验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刘世铎回忆,创作这个连环画时,他的脑海中经常呈现出当年“人艺”的蓝天野等老艺术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舞台上老艺术家的一招一式,依旧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刘世铎说,那是真正的艺术所产生的持久的影响力,也正因如此,刘世铎觉得“心里有点儿底,能画”,而他所要画的,也应该是一个能深深镌刻在人们头脑中的作品。连环画《茶馆》就是在刘世铎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中完成的。而在完成了黑白版《茶馆》三百幅的创作之后,刘世铎继而创作彩色版的《茶馆》 。他说:“黑白版《茶馆》的脚本,并不是特意编写的,仅仅是将原著分段。出书后,许多读者反馈,希望能有一个版本,重新编写专门的文学脚本。当我看完新编写的脚本,发觉这样的处理才更适合这部低调色彩的作品,决定用不一样的手法去创作。因而,才有了这版彩色版《茶馆》的诞生。”
近期,刘世铎还在创作彩色版的《聊斋》,现在已经完成了其中《向杲化虎》《考弊司》两册,即将面市。刘世铎表示,因为找不到真实的素材作为参考,为了创作这类神狐虚幻题材,他搜集了考古、地下岩洞、神仙画卷等资料,从中汲取灵感,想象神鬼的造型和故事的背景环境等。
刘世铎对连环画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看来,当下连环画式微,新作品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刘世铎说,一定程度上是受动漫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动漫,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然而在他看来,日本动漫更多的是追求“好看”,即漂亮。而中国的连环画则注重人物形象、动作和内心的塑造。他还认为现在创作新作品的年轻人,没有钻研进去,更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创作来源,自然无法创作出能够吸引读者的好作品。即便如此,连环画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展现当代中国故事中,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今天,这位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津门画家,仍旧在坚持探索如何用传统的中国画手法,去讲述当代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