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北京纪事

首次披露玩玉的内幕 玩家郑怀忠辨石鉴玉(下)

作者:文·图◎ 刘一达
好的白玉是温润的,不是白得光可鉴人的那种。从这个角度说,玉并不是越白越好。

独具慧眼的玩家郑怀忠好玉并不以白为准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也有人说,世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玉。即便是两个玉件取自同一块原料,但因为部位不一样,也会有些差别。

玉的种类繁多,也给玉石的鉴定带来难度。古玉不说,就说现代的玉器玉件吧,给您一个玉件,让您说出它的产地和玉种,这也不是三天两早晨的功夫。

以和田玉来说,真正的和田玉,它的产地就是那条玉龙喀什河。但是,和田玉太有名了,新疆许多地方的人都到和田来买卖玉料,而且都说自己卖的就是和田玉。

人是在和田做生意的人,和田又是产玉的地方,卖的也是新疆玉。您到了和田,能不信吗?

即便您是打了预防针来的,到了和田,面对琳琅满目的玉料店和玉器店,您也得犯晕。

郑怀忠先生对我说,从古至今,人们对玉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许这跟古人说的玉养人的观念有关。但面对玉器玉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比如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的籽儿玉,经过这30多年的超常规采挖,现在已经到了濒临枯竭的状态,当别人拿出一块玉说是和田的籽儿玉,您要过一下脑子:这是不是真的?

事实上,现如今,别说您在内地买和田玉难,就是在和田,能买到真正的和田玉都难。

郑怀忠先生告诉我,新疆产玉的地方很多,因为新疆地处昆仑山,总体说,新疆的玉也叫昆仑山玉。此外,现在玉器商人所说的俄罗斯玉、青海玉,其实产地也没离开昆仑山,因此,也应该算昆仑山玉。

从玉的质量来说,新疆玉和青海玉、俄罗斯玉等产自昆仑山的玉都差不多,只有和田玉要远远高出这些地方的玉,因为它不是出产在山上,而是河里。因此,当有人手里拿出一块玉,说是和田玉的时候,您一定要在心里掂量掂量。

自古以来,玉以白为尊,您忘了那句老话白玉无瑕?还有洁白如玉、冰清玉洁之类的成语。仿佛最好的玉,不但洁白,而且没有一点儿瑕疵。

但郑怀忠先生对此却有自己观点,他认为,玉是以白为美,但白也要看是怎么个白法,那种愣白愣白,泛着荧光的玉,不能说是好玉。好的白玉是温润的,不是白得光可鉴人的那种。从这个角度说,玉并不是越白越好。

他举例对我说,在新疆的时候,维吾尔族的朋友在向内地玩玉的人推销自己商品时,总是炫耀自己手里的玉有多白。其实,这是一种假象。籽儿料并不是看有多白,而是看它有多润。

好玉的标准不是白,而是它的温润和密度,当然还有它的油性。籽儿料为什么又叫羊脂玉?因为玉看上去像羊脂。白,有油性。

有人认为籽儿料的标志是看“皮子”。郑怀忠先生认为,这也不见得,因为“皮子”也可以人工做出来,所以光看“皮子”,也容易打眼。相玉还是要看整体。

郑先生说,当外形(外表)吃不准的时候,最好借助工具,比如高倍的放大镜,也可到专门的鉴定机构,他们用专门的仪器,一测就能见分晓。

但仪器只能告诉你,是真玉还是假玉。至于说是籽儿料级的,还是山料级的,只能靠肉眼来评估了。

玩古玉,您得具备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当时的史地人文有相当了解,并且看过大量的实物,才可能玩起来得心应手。评估玉器价值的要诀

玉的价值以什么为标准呢?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可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郑怀忠先生认为,评估玉器的价值,要从这个玉件整体来考量,不能偏重某一个方面。现在有人偏重于玉料,有人偏重于工(雕琢)都是不对的。

那么,评价玉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呢?郑怀忠先生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玉的原材料要好。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标准,料不好,您的手再巧,琢出的玉价儿也上不去。所以,古代的帝王选玉,是把玉料放在第一位的。

做工要精。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还有一句行话:“长木匠,短铁匠,将就凑合玉器匠。”木匠干活备料一定要长,他可以根据需要取舍;给铁匠备的料,可以短点儿,因为铁见热会膨胀;玉器就不行了,因为料是天然的,您雕活的时候,只能因料施艺。这也就能体现出琢玉人的水平了,同样一块料,大师级琢出来的活儿,跟一般工匠肯定不会同一个档次。

现代人已经意识到像和田籽儿料这种玉料,可遇不可求,难得到手。所以,一旦有好料,就要找大师级的高手来设计和雕琢。目前,上海、北京的几位知名琢玉大师,尽管琢一个玉件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找他们琢玉的订单,已经排到几年以后。看来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工的重要。

题材要好。古人以玉喻德,玉本身也有非常好的寓意,所以凡是好的题材的玉件都有收藏价值,也是能传世的。

一般玉件的题材有福禄寿喜吉祥的,有宗教信仰题材的,也有一些民俗趣味题材的。现代人跟古代人有所不同,比较喜欢时尚,设计呈现出多样化,有些陈旧题材的玉件,其价值一直走低,尤其是玩古玉的。此外,要注意有些出土的玉件是塞死人两窍的(嘴和肛门),这种题材的玉件就没有收藏价值。

年代要久远。从收藏价值来说,年代越久的玉越值钱。真正玩玉的都懂得宁买老的,不买新的。古玉都是给帝王们玩的,为了讨帝王喜欢,宫廷往往不惜工本,所以能传下来的古玉都很精彩。

过去玩玉主要玩古玉,只是现在古玉造假的太多,人们把目光转移到新玉上来,但真的古玉,永远要比新玉值钱。

价格要合理。收藏玉一定要有眼力,收东西要物有所值,不能当冤大头。现在新玉的成本比较高,老玉多数是出土的,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是文物,但没有成本,加上古玉假的多,现代人心理上喜欢佩戴新玉,所以价位上新玉比老玉要贵。这本来没有什么可比性,关键在价位的把握上,自己心里要有数。

只有玩家才敢玩古玉

郑怀忠先生认为,撇开做买卖的商业因素,玩玉,还是要玩古玉。因为古玉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且从玉料、玉工、玉文化的内涵上看,玩古玉要比玩新玉更有意义。当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人是玩古(老玉),也玩今(现代玉)。

郑怀忠先生认为,古玉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史前玉。离现在大约5000年到8000年,北方以红山玉为代表;西部甘肃、青海一带,以齐家文化为代表;南方以两楚文化为代表,距今有6000年左右。这些古玉都是考古的重要依据,所以它的实物非常有文物价值。

战汉玉。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玉文化,这一时期的玉,质量非常高,不论是玉料还是琢玉的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从实物看,这时,和田玉已经有少量进入中原。当时实行的是封侯制,一个王侯养着许多玉匠,“皇上的活儿,慢慢儿磨”。一件玉活儿能干好几年,您想下这么大功夫,琢出来的玉件能不是精品吗?

唐宋辽金时代的玉。这一时期的玉,在雕琢的式样和题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风格多样化的特点,而且玉从专门为帝王服务,逐渐向为达官贵人服务过渡。

明清玉。玉器到了明代,已经从宫廷走入民间,所以,明、清时代的玉文化有了重要发展。我们现在见到最多的古玉,就是明清时代的玉,其中不乏仿古玉。其实,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仿古玉了,但当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模仿其工艺。

模仿古玉,并且以假乱真来赚钱,是从明代开始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战汉玉,其实是后来仿制的。

郑怀忠先生说,玩玉能玩到“战汉”,那才是高手,也才可以称为玩家。但是一般人到不了这种水平,因为,玩古玉,您得具备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当时的史地人文有相当了解,并且看过大量的实物,才可能玩起来得心应手。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只是看过一些实物,知道一点儿皮毛,肯定会打眼。

为什么要强调看实物呢?因为史前玉和战汉玉后世造假的特别多,稍一疏忽,就会打眼。玉的种类繁多,也给玉石的鉴定带来难度辨玉要有慧眼 必须多看实物

我跟郑怀忠先生相识于1995年。当时,他还在“萃文阁”搞业务,记得我去北京刻字厂,采访“开国第一印”的事儿,厂长找了几位老职工,开了个座谈会,郑先生在会上的发言比较精彩,其学识和儒雅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我在写有关玉石收藏的文章时,曾想向他请教,但那会儿,他一年有多一半时间在全国各地跑,找他挺难。直到这两年,他的脚步才慢下来,我们也才有聊天的机会。

“忙,一年到头闲不住。”郑先生对我微微一笑说。

他身体匀称,腰板挺直,头上的黑发比白发多,脸上的气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说话条理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强。如果他不说自己的实际年龄,真看不出他已经是70岁开外的人了。

“你看我这岁数,五脏六腑一点儿没毛病,这是内在的东西。有的人外表身体很壮实,但却有血压高、心脏病,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这就跟相玉一样,有的料单看外表非常好,但开了门子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儿。”他笑了笑说。

“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照您这么说,从外表就看不到内在的东西了吗?”我问道。

“当然可以,这就需要有好的眼力了。扁鹊给人看病也是先看肤色,再看气色,最后才看腠理。伯乐能相千里马,是从外表,看到千里马的本质,甚至潜质的。内在的东西跟外表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之间是有相连的,当然内在的东西,一般的肉眼看不出来,只有到专家这个层次才行。”郑先生在跟我讲这些道理的时候,像是一个教授。

他的确是一个思考问题缜密,甚至严谨的人。在我跟他聊寿山石和玉石的过程中,他每当说到一个具体的古代器物或某种观点的出处及人物掌故时,都会从案头或柜子里找到书和词典,以证实他的话并非主观臆断。

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文物专业办了一个文物鉴定培训班,特邀郑先生前去授课。

郑先生给学生们讲课,没带有关玉器方面的教科书,却带去了一书包实物,有不同的玉种,包括真的假的和田玉山料,真的假的籽儿料,还有各种做假的古玉。

郑先生边讲,边让学生看实物,加以比较。学生们说,这种看着实物讲解历史,讲玉的知识,比照着历史教科书讲实物,更有真实感,也更实用,当然学生们也喜欢听。

后来,郑先生才知道,原来之前是有一位教授给他们上课的,但教授压根儿就没到和田去过,见到的和田玉实物也有限,自然,他的课学生们不受听,学校考虑到学生们交了学费,总要学有所获,所以才情急抱佛腿,慕名请郑先生出山。

郑先生对我说:“有些做学问的专家,站在高处看玉文化,包括古玉和现代玉。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别看他们有很大的名头,辨玉不见得眼准。前几年,‘金缕玉衣’的笑话,不就是由国内顶级专家鉴定的吗?结果做假者自己站出来说话了,那是一件假的,让这些专家栽多大的面呀!在古物鉴定上,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装懂的结果是砸自己的牌子。”

他认为,看古玉和现代玉的真假,最有眼力的不是做学问的专家,而是玩家,还有经商的玉器商。

“他们是这里的虫儿,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稍微一走眼,几十万、几百万元,就打了水漂。您想他们在相玉、辨玉上能不下功夫吗?”郑先生说。

再者说,他们是玩这个的,天天接触这些东西,什么东西没见过?所以让他们打眼很难。不过,跟其他古董比起来,相玉辨玉还是挺难的,尤其是古玉。

郑先生对我说,我们平时用肉眼鉴定,准确率能达到85%,就算高的了。剩下的,只有凭仪器和运气了。

他说的是实话。因为现在市场上假玉太多,一些高科技手段鼓捣出来的玉器,确实能以假乱真。所以,玩玉,您得记住两个字:谨慎。

您别看这俩字简单,它却是郑怀忠先生玩了近50年的玉,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古人以玉喻德,玉本身也有非常好的寓意,所以凡是好的题材的玉件都有收藏价值,也是能传世的

郑怀忠的印章(编辑·宋冰华)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