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企融通;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双导师制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明确指示,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扶持创业的政策,在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平台以及人才孵化基地,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也需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1、“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东莞电子商务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特色优势。第一,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拥有大量的优质产品,据大数据统计显示,淘宝网销售的产品近3成为东莞制造。第二、2014年3月,东莞获批创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市,先后吸引了敦煌网、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为东莞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第三、东莞市出台了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东莞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据东莞电子商务协会调查数据显示,东莞未来3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近20万。然而,在2015年各大媒体统计的最难就业的专业中,电子商务专业名列其中。因而校企双方产生了“人才缺口”与“就业难”的矛盾体,这一矛盾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多数职业学校还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实践与创新性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
2、探索“莞式电商双创”,开启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了能化解人才供需的矛盾,我校遵循“因需设计”和“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以组建双导师团队进行创业就业教育为主线,构建电商专业群,创设网实一体、理实兼顾等集“创业、就业、培训”为一体的双创人才孵化基地,通过就业、创业两条线的专班孵化,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体现了“莞式电商双创“的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具体实现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2.1 打造一流的电商双创人才孵化基地,为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我校电商双创人才孵化基地项目总体规划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首期建设的16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基地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访问,了解企业最新的专业技能需求情况,学校按照企业要求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安装企业适用的实训实战软件,规划了学生创业就业的功能场室,学生在基地中摆脱了传统的模拟教学方式,通过企业专班学习,参与企业实战化项目运作,实现上课即上班,实战即工作的效果。
2.2“双导师制”为电商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人才培养,教师先行,通过孵化基地这一项目平台,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需求,而且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开辟了途径;也为企业与学校在员工培训、项目研发、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在企业专班中采用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的技能训练及项目运作方法技巧,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及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双导师相互沟通,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育,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其次,双导师制促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契机,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和特长的电子商务项目经理到校任教,另一方面定期对教师实施轮训,分批派遣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2.3构建电商专业群,实施“平台+方向+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涉及计算机、互联网、营销推广、图文编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广、教学要求高,传统的一刀切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精细化要求,根据学校教师走访东莞各大电子商务协会以及电商企业,了解到电商人才需求痛点,构建了网店客服、网店运营、视觉营销、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专业群,每一个专业群对接一到两家企业,组建企业专班或创业班,形成了就业及创业双线培养模式,专业群的学生,在高一接受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化课程的学习,高二接受专门化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高三接受企业实战化项目运作任务,“平台+方向+项目”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完成了电商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职校人的培养,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第二阶段为企业人的培养,学生在校内按照企业的要求参加专项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第三阶段为职业人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运作,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2.4 开展网实一体、校企融通的联合办学,实现就业、创业双线人才培养
2015年我校创建了电商双创人才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搭建校企融通“管道”,先后组建了企业专班、学生自主创业班,通过在专班开展网络项目与企业实战的一体化培养,实现校企课程、校企文化、校企项目运作等方面的合作和融通,提升电商人才培养的深度、拓展人才培养广度。
学校先后引进了6间企业,组建了“中大科技创业联盟”、“聚爱美O2O梦工厂”、“翼起O2O电信商盟”、“龙昌数码创客空间”、“金思盈动漫创业荟”、“百花世淘跨境商战”等6个企业专班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教育。
“中大科技创业联盟”,学校与企业开展了课程设置融通,按照企业要求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课程标准,合作编写教材与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企业自建网站即广东国际商贸平台的运作,实现校企课程的融通;“聚爱美O2O梦工厂”,学校与企业在产品文化、经营理念,公司价值观等方面开展了共同教育,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理解和认同感,同时,企业将公司运作的微商城、苏宁云商及天猫商城等业务项目交给专班学生运作,实现了校企文化和校企项目的融通;“翼起O2O电信商盟”专班,学生通过企业呼叫中心平台完成企业的服务及产品销售,学校将学生网络销售的业绩作为学生学习表现的一部分,通过业绩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实现了校企合作效果评价融通;“龙昌数码创客空间”,学校与企业开展了BDS机器人的培训及营销项目,新增了机器人编程的课程,改革了课程设置,实现了企业生产与专业教学的融通。“金思盈动漫创业荟”,学生通过阿里分销平台帮助企业在网络分销产品,实现了企业产品营销与学生实训的融通;“百花世淘跨境商战”,通过学生帮助企业完成产品拍摄、商品上架、网店装修、网店运作等电商全流程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产教深度融通。
学校从2013年连续3年开办了“电子商务皇冠创业班”,帮助学生在校内完成创业梦想,专班每年吸纳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约50人,学生可以单独创业,也可以组成团队创业;学生可以选择在淘宝网开店、也可在微信、微店、公众号中开店;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货源,也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东莞本地传统企业提供优质产品货源;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导师培训提升创业技能、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自行学习。目前创业班的学生每人都已经在网络上开店,销售服装、鞋帽、3C数码等莞货产品,通过创业班的学习,学生已经收获了一定的创业成果,部分优秀学生所开的淘宝店铺每个星期能有100单左右的发货量,信誉已经累积到了2颗钻,参与微商及微店的同学,微信好友已经达到了千人,每星期也能实现100单的销售量,部分优秀团队已经被企业选中,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作中。通过创业班的培养,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部分同学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2.5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实施“校企双轨”运行机制
孵化基地在引进企业的同时,也将企业的制度管理、经营管理及文化管理等融入到企业专班管理中,通过为专班创设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使学生得到锻炼和适应,有效缩短学生和企业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人员管理制度,学校导师成为人力资源经理,企业导师成为项目经理,班委会成员成为公司管理层,每个小组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小组长成为项目主管,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管理专班学生;引入企业考勤制度,每个企业专班都安装有指纹打卡机,上班下班都要按时打卡,方便班级日常管理,可以有效杜绝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现象;引入企业奖惩制度,设立奖学金,学生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归入奖学金奖池,对于工作效率高、业绩出色的同学,按照绩效下发少量现金奖励,对于工作懒散,业绩较差的同学,少发或不发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入企业晋升制度,创设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公司每月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管理效能上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好的员工给与晋升,否则给与降级处理。
3、“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通过构建电商专业群,细分专业方向,实施“平台+方向+项目”新的教学模式,抓住了企业人才需求痛点,明确了专业建设方向,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
● 打造了现代化的双创人才孵化基地,组建了企业专班、自主创业班,通过创设真实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环境以及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优质货源,为学生提供了大胆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实践平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 通过校企深度融通,教师和企业专家在教学、教研、教改及项目实操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逐利的,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这是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 目前仅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了评价,缺乏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4、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的发展浪潮,结合东莞本地电商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情况,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摸索出了“莞式电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校企融通,实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东莞电商发展提供大量的适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舒卫英,沈金辉.“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75-76.
[2]周劲松.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8):23-26.
[3]孙学农.从新加坡的“双轨制”教学模式看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以物流管理专业项目的建设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0):182-182
作者简介:
吴成,学士,讲师,电子商务师,工作单位: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研究方向: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任东莞市教育学会中职教育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