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鲜电商;质量管理;保鲜技术;冷链物流
引言
互联网和传统生鲜食品产业结合的产物——生鲜电商,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全国交易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130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1400亿元。但生鲜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食品保鲜技术尚未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以上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1、生鲜电商发展现状
生鲜食品是指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经过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但是业内人士对生鲜食品的理解不一,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生鲜三品”,即:果蔬、肉类、水产品。生鲜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新鲜、健康的消费观念已逐步确立,所以优质生鲜食品的消费已是大势所趋。
生鲜电商是指生鲜食品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交付的商业活动。现在人们对生鲜食品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生鲜电商,新鲜的生鲜食品直接从经销商送到消费者手中,大大缩短了销售环节,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的得到生鲜食品。2017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已突破千亿,是一片函待开发的蓝海。虽然生鲜电商市场增量空间很大,但所有的生鲜电商都处在摸索阶段,基本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农产品电商格局。所谓“两超”就是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鲜电商,例如物流电商的顺丰优选、食品供应商的(中粮)我买网、等;“小众”是指具有成长性的生鲜电商,例如社区O2O便利店、微商、社区团购群等。虽然生鲜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即使是巨头也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大多数的生鲜电商活得十分艰难,其中盈利的只占到1%。
2、生鲜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生鲜电商现状分析发现,一方面生鲜食品需求随着城市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的变化,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进军生鲜市场,抢占市场开拓期的红利。但生鲜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2.1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考虑的核心要素。但近年来屡屡爆出的瘦肉精、蔬菜农药超标、疯牛病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的情绪高度紧张,再加上现在很多电商的虚假宣传、售卖假货等行为,更加剧了大家对于网购生鲜食品的抗拒。现在有很多消费者最终还是会选择去菜市场或超市购买生鲜,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感官对实际存在的生鲜食品的质量做出判断。
2.2食品保鲜技术不成熟
生鲜食品买的就是新鲜,一旦失去新鲜度,就会贬值甚至丧失价值,但生鲜产品的特点就是保质期短,易腐烂,所以利用现有的保鲜技术,尽量延长生鲜食品的保质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减低食品损耗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保鲜技术都还不成熟,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鲜电商的发展。
2.3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完善
虽说生鲜电商的快速崛起带动了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起步期,冷链技术尚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专业型人才,行业制度不完善,行业集中度不高,尚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生鲜电商的最大短板。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干线上已有一定基础,但还要着力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对策
3.1 建立生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3.1.1 建立生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我国在2015年9月《食品安全法》实施时,就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现在可以将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和生鲜电商结合起来,建立生鲜产品质量追溯码,让消费者扫一扫就能轻松实现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质量追溯,这里的全程是指从产地→加工地→物流→储存→餐桌的全过程,彻底消除消费者对生鲜产品质量的担忧。
建立生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要建立精细化农业基地,首先要确保基地土壤、水质、大气环境等都经过严格认证且符合标准,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实现实时监控。第二步是建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众所周知,食品质量管理绝不只局限于产品的生长过程管理,其包含了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 配送等全过程。所以要做好生鲜食品从产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做到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的实时录入,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数据库。第三步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在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生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3.1.2 加快建立生鲜食品检测体系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质量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的现状却是食品检验标准普遍滞后于食品生产实际,有些食品甚至没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从而导致了一些食品厂商无所忌惮,食品质量堪忧。要建立生鲜食品检测体系,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完善食品检验标准,而且标准要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二是要建立分布合理的检验工作机构,同时要加强对于机构的监管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要加强对于检验工作人员的培养,为规范食品检测提供人才保障。
3.1.3 加强对生鲜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管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生产经营企业违法成本太低,所以我们还是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采取政府监管、社会舆论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违法企业绝不姑息,严厉处罚,确保生鲜食品质量。
3.2重视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的应用
生鲜食品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新鲜的特点,与其他食品相比,其含水量更高,具有更高的呼吸率,且保质期短,所以利用现代保鲜技术,延长生鲜食品的保质期是生鲜食品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传统保鲜技术例如低温保鲜、气调包装、生物保鲜等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综合研究及应用保鲜技术是当前保鲜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天然生物保鲜技术、新型气调包装等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天然生物保鲜技术就是用具有杀菌或抑菌功能的天然物质对生鲜食品进行处理,从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提高食品安全性。气调包装是通过改善包装产品正常的气氛条件,从而达到延长生鲜或微加工食品货架期的技术,而且最新研究出的抗氧化活性膜、纳米保鲜膜和生物可降解膜较传统材料具备更多优良特性。所以要加快新型保鲜技术应用的步伐,延长生鲜食品的保质期,降低货损率。
3.3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以及需冷藏药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说,一个合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技术覆盖需要从“最先一公里”的加工和贮藏,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真正实现全程冷链。而要建立完善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3.1 解决好“最先一公里”问题
“最先一公里”是指生鲜食品的加工和贮藏问题,以蔬菜水果为例,其冷藏加工就是通过预冷,将其温度从采摘时的25-30℃左右迅速降至0-15℃的冷藏温度,迅速排除田间热,抑制呼吸作用,可以延缓后熟,保持鲜度,防止腐烂,延长储藏期,降低损耗。而且经过预冷的果蔬再经冷藏车运输,可减轻冷藏车的制冷负荷,降低运输成本。常见的预冷方式有空气预冷、真空预冷和冷水预冷。而现在很多的生鲜电商为了节约成本,都省略了预冷这个环节,这对贮藏和运输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会降低生鲜食品的品质,所以从长远发展考虑,建议要做好生鲜食品的预冷处理。同时对生鲜食品的贮藏环境也不重视,仅仅简单的选择低温冷库贮藏,有的甚至选择常温冷库贮藏,完全不考虑每种生鲜食品适宜的贮藏温度,也会缩短生鲜食物的储藏期,降低品质,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建冷库,同时实现冷库的分区温度控制,为不同的生鲜食品提高适宜的贮藏环境。暂时无能力建立冷库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库。
3.3.2 解决好冷链运输中的问题
冷链运输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冷藏车将生鲜食品从生产地冷库运输到销售地冷库的过程。我国的冷链运输虽然在生鲜食品的带动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冷藏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不论是在车辆结构上还是在制冷机组等相关设备的可靠性,温度控制的精确性等方面均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的现状是:一方面控温技术落后,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只能提供统一温度,无法同时运输有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自动化控制与记录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对运输货物的全程监控与信息共享。所以希望我国冷藏运输装备技术能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生鲜电商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3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生鲜食品“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指生鲜食品被物流配送人员通过一定的运输工具,从销售地冷库或冷链车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的过程。有数据显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而且生鲜食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货损率特别高,已成为困扰生鲜电商企业的最大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完善末端配送的配套设施,即要配备一定的小型冷藏车或提供一定量的控温箱,且控温箱能提供不同的控制温度和控温时间。保证物流配送人员可以将生鲜食品通过冷藏车或控温箱+普通运输车的方式进行配送,同时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种类和运输时间选择适宜的控温箱,降低“最后一公里”的货损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生鲜食品自提点的建设,可以通过在社区便利店建立自提点和小区建设具有控温功能的自提柜等方式来实现,生鲜食品一次投递失败后,可以将食品放到社区便利店的冷柜或具有控温功能的自提柜,从而降低生鲜食品的货损率。
4、总结
生鲜电商在经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 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生鲜电商的产品质量、产品保鲜、产品冷链物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为生鲜电商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子祥,崔岩.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16, 35(03):27-29.
[2]张睿.基于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与可追溯系统的生鲜食品电商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3):111-113.
[3]赵颖.食品检验技术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7 (12):113.
[4]于震,陈浩.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高新区,2017 (02):56.
作者简介:
霍雪莲,研究生,讲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