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教育网络

高校信息化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体系

作者:文/贾春燕 赵亚萍 程艳旗 周东升

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中,IT外包可以使学校更加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降低IT人力资源成本,并且吸收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应用IT外包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但是目前对校企合作链中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相对较少。学校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选择合作伙伴中应该注重哪些因素,其中哪些因素是相对重要的,哪些是相对不重要的,这些问题都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从高校角度出发,研究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问题。

国外对高校应用IT外包实施校企合作的研究较早,且取得了巨大成就。Donna Tompson 和Joel Morgovsky于1996年以新泽西州的布鲁克代尔社区学院(Brookdale Community College)为例,研究了所在高校的 IT 外包情况。美国著名研究组织EDUCAUSE分别于2002年和2013年针对美国、加拿大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高校IT外包情况做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IT外包的范围、动因,外包决策权及外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风险等,201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有一半高校采用了IT 外包,其中IT 外包花费占全校IT统一预算的4.1%,而这一比例随着美国高校IT外包政策的调整在不断增长。

国内从2006年有学者开始关注高校IT外包情况。张梁平于2006年最早对 IT 外包在高校的实施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实施IT 外包的运作方式和注意事项;2007年,侯海平对高校 IT 项目的自制与外包的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应注意成本最小收益最大、适当校企联合、以外带内、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原则;2009年,陈光欣研究了高校信息系统外包中的策略制定、服务商选择、协议签订和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策略;2012年,何秀全参考企业IT外包的风险管理过程,对高校IT外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高校应导入IT治理以管理IT外包风险。

总结发现,在国内外众多的IT外包研究文献中,关于高校IT外包的文献较少,国内的相关文献更少,并且相关文献大多聚焦于高校IT 外包的决策、动因、风险及关系管理等问题,对于如何选择评价合作伙伴,选择合作伙伴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因素等问题鲜有提及。

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法

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方法,二是评价标准制定,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择流程

高校信息系统实施涉及学校众多业务的多层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选择合作伙伴必须按照一定流程科学地进行,借鉴企业IT外包提供商选择经验,结合学校信息系统项目招标实施经验,总结分析选择流程如下:

1.分析业务,确定外包需求。首先对学校业务需求进行详细调研,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信息系统外包的总体需求。

2.拟定项目招标书,发布需求。通过学校招标部门及其他信息平台向外公布招标信息,以便供应商参加投标。

3.供应商参加投标,学校招标部门初评标书。信息系统供应商递交投标书参与投标,学校招标部门根据要求及目标对投标书进行初评。

4.组建专家组,召开招标会,对供应商的投标方案进行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德尔非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比较方案,最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确定为合作伙伴。

5.实施信息系统外包。确定合作伙伴后,与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开始实施信息系统外包项目。

在该流程中,关键在于收集供应商提供的相关信息,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合作伙伴选择流程如图1所示。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设计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正确,学校在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供应商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体现整体全面性。

2.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须大小适宜,简明、科学。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容易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又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水平。

3.稳定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相对稳定,并且应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且必须简单规范,在实际使用中易于实现并掌握。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选择确定

本文根据深入调查访谈、专家打分及文献研究,选取、转化企业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并添加适用于高校信息化领域的新指标,结合大量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经验,针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维过程,从产品和服务两个维度入手,确定了包括产品成熟度、实施能力、服务能力三个评价指标,即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对于每一个一级指标,设置若干二级评价指标。功能匹配程度、性能完备程度、产品成功应用案例、需求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文档质量、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能力共八个,见表1。

评价模型构建

三个一级指标产品成熟度、实施能力、服务能力分别用A1、A2、A3表示,其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用a1、a2、a3表示,八个二级指标分别用B1-B8表示,对应权重系数用b1-b8表示。综合评分用W表示。计算模型如下:

综合评分 W= a1A1+a2A2+a3A3产品成熟度 A1=b1B1+b2B2+b3B3

实施能力 A2= b4B4+b5B5++b6B6服务水平 A3= b7B7+b8B8

评价指标权重及指标等级标准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请信息化相关人员(包括信息化领导、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关键用户)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打分,得到表2所示权重结果。

最后,划分了指标等级标准,本文以“功能匹配程度”指标为例进行了评价等级划分,见表3,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因篇幅原因文中省略。

结论

如何合理、准确地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信息化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高校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借鉴企业管理中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法,从高校角度出发明确高校开展信息化工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丰富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面的理论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构建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丰富其他行业合作伙伴选择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填补高校信息化领域中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面的空白。

为学校信息化建设选择合作伙伴提供理论参考

目前,针对高校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少,学校在实施信息化项目进行软件产品选型时没有相关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对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学校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合作伙伴提供理论参考,还可以为合作伙伴以及其所在地区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有助于学校对信息化合作伙伴进行相关评价

通过对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确定影响信息化合作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快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降低选型成本,提高合作绩效。在合作后期,学校可以根据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进行相关评价,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合作伙伴的服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使合作伙伴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学校与伙伴企业的合作成功率,并为其他高校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选择评价合作伙伴提供借鉴。

有助于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建立的信息化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针对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行服务质量构建,有利于外包服务供应商精准定位服务方向和目标。在后期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促使合作伙伴与学校的选择进一步相匹配,从而有针对性地、有效率地开展合作。

计划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分类选择信息化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修正、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责编:杨燕婷)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人工智能来了,教育准备好了吗?

2018年IT领导者关注的十大技术趋势

政策与焦点·高校与地方

在线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技术大咖乌镇话创新未来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在京落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