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入能源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创建能源管理体系,重点强化了能源绩效、能源目标指标、法律法规辨识、实施全过程运行管理,建立“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重点用能企业运营绩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系统节能
2017年,河北省政府向邯郸市下达了“十三五”GDP能耗下降19%、能耗增量控制在354万吨标准煤以内的双控目标任务。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邯郸市能耗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十三五”期间将承担重要的节能减排任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任务,鉴于目前邯郸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仍处于粗放型的现实,将能源管理体系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重点用能企业,推动企业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完成目标任务是一个有效的抓手。
邯郸市节能监察中心承担着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和效果评价工作。从2013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邯郸市绝大多数重点用能企业都按要求创建并运行了能源管理体系,通过了认证或效果评价,基本形成了节能管理长效机制。不仅有效地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还完善了组织、规范了管理、转变了理念、提升了形象,进而实现了企业节能工作的持续改进、节能管理的持续优化和能效水平的持续提高。
1能源管理体系导入建立过程
1.1 导入总要求
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建立文件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确保体系有效运行,达到预期能源绩效,并对以下过程进行管理。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它要求,确保企业全员理解节能的重要性,自觉履行职责。
(2)定期策划企业节能规划与设计、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余热余压利用、能源计量、能耗分析评价、节能技术进步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工作。
(3)开展能源评审工作,分析能源使用和消耗,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确定优先控制能源。
(4)识别重要用能设备和系统,规定过程的运行控制和评价准则。
(5)确定并配置适宜的能源计量器具,规定计量确认周期及其它控制要求。
(6)开展能源统计、分析与监测工作,进行能耗指标核算,能源绩效参数、基准对比,评价能源管理绩效。
(7)实施能源管理方案,不断提升能源管理绩效。(8)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文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9)企业各单位为相关的能源管理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对用能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建立沟通渠道、收集反馈内外信息和数据、保存记录,以实现对用能过程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10)企业各单位通过对信息的测量、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对其评价、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验证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达到过程策划结果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
1.2能源管理体系导入建立的五个阶段
(1)培训阶段
组织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管员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和《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29456-2012)两个标准以及如何编制管理手册和作业文件的培训,并提供给各重点行业相应的模板以供参考。
(2)能源利用初始状况调查、评价阶段
各企业对能源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能源管理职能、流程的梳理;能源种类及生产、输送和使用现状;能量转换、能源监测和能源计量状况;能耗指标体系、指标水平和考核机制;节能减排的规划、项目、资金落实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对现行能源管理制度、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辨识能源因素,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对比行业标杆企业,寻找能源管理漏洞与薄弱环节,提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重点区域、过程、环节、技术,初步预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效果,形成能源管理初始评价报告。
(3)设计、建立阶段
根据现状调查和评审结果,优化现有能源管理职能和管理流程,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开发能源用途,发挥能源效率。对现有计量、统计、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根据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结构。编写《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修订专业管理制度及其它文件。
(4)试运行阶段
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检查和总结,修订体系文件,及时发现和解决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质量与效率。与初始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编制《自评报告》。
(5)认证或效果评价阶段
认证和效果评价二种方式企业可自主选择一种,认证由国家认监委认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效果评价由当地节能监察机构负责。邯郸市近半数重点用能企业选择了效果评价方式,由邯郸市节约能源监察中心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审核专家审查《自评报告》,确认具备现场评审条件后,按照《河北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审打分,总得分为“体系建立”和“建立体系后取得的效果”两项内容得分之和,满分120分,100分及以上为“优秀”,70~100分(不含100分)为“符合”,70分以下为“不符合”。
2体系创建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2.1对全部能源介质集中管控
督促企业对各类能源介质生产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成立能源管控中心对各类能源介质施行统一生产、输送和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优秀企业能源习题管理经验,强化能源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执行力。2.2能源因素识别评价
指导企业制定了《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作为能源因素识别评价的指导和规范。要求各企业采用自下而上的能源因素识别方式,首先由各次级单位的科室、车间、班组、岗位逐个识别,从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能源因素识别评价;然后由公司各部室、次级单位进行汇总评价出本单位的重点用能设备和关键绩效参数,并报送公司统一汇总;最后由公司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公司节能目标指标、重点用能设备、关键绩效参数进行汇总,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形成公司级优先控制能源因素,报送公司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
由公司顶层设计,形成金字塔管理体系,班组级能源绩效参数、车间工段级能源绩效参数、机关部室级能源绩效参数、公司级能源绩效参数,一级保一级,最终达到公司级能源绩效的顺利实现。
2.3法律法规辨识
帮助企业编制《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管理控制程序》,建立获得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渠道,全面识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定期评审和更新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确保其有效性。
通过法律法规的辨识和合规性评价,充分利用国家、地方的节能优惠政策,争取节能补贴资金。
2.4体系文件编制
向企业提供《能源管理手册》模板,要求企业依照模板编制适合本企业的《能源管理手册》,编制、修订、完善公司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能源评审管理程序》、《能源基准、绩效参数和标杆管理程序》、《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能源信息交流控制程序》、《能源文件控制程序》、《能源运行控制程序》、《能源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能源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能源记录控制程序》、《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等等。
2.5用能结构调查摸底
督促企业按照“动态有序、连续紧凑、能级匹配、高效回收、梯级利用、提高系统能效”的用能原则,提出系统优化方案,以提高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要求优化方案注重能源系统的动态、非平衡、开放性特点,追求能量流系统能效的稳定、有序发展和价值挖掘;注重各种能源介质、各工序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相互影响及作用,追求系统的协同、集成优化;注重能级、能质的匹配对口,追求能量的高效转化;注重低品质能源的回收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注重节能量和价值量、成本与效益的协调;注重能源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和效益。
2.6延伸服务
组织高水平行业专家深入规模较大的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和新技术宣讲,推广行业最佳节能实践经验,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效果,帮助企业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问题。
3能源管理体的绩效以及未来的发展
3.1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绩效
从企业层面看,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系统优化以来,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改善,有些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得到落实和推广。(2)依托能源系统优化和节能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实现了由原来单体节能向系统节能的迈进。
(3)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从全市层面看,邯郸市“十一五”和“十二五”GDP能耗分别较前五年下降了22.70%和24.98%,分别超过省定任务2.70和6.98个百分点,在河北省节能考核评比中名列前茅,重点用能企业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3.2能源管理体系未来的发展
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综合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理水平、能耗水平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将成为重点用能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4结语
政府节能监察机构导入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企业并肩作战,不仅开拓了工作思路,创新了工作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以后的节能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能源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 祝庆一 .火电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J].浙江电力,2014 (7):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