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景园林;节约型;村庄绿化;绿化模式;经营机制;思考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1-0113-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8-05
修回日期:2017-05-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林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lysx[2013]13)资助
Abstract: Village landscap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en Jiangsu project, and conserv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is a general trend in village landscaping. The practice of Jiangsu village landscaping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concept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village landscaping from both productivity aspect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aspect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onservation-oriented village landscaping were expounded. The key point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such as implementing entities, villagers' participation, village environment cleaning, greening pattern, operating mechanism were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ervation-oriented; village landscaping; greening pattern; operating mechanism; thinking
村庄绿化是对以农村庄台绿化为主体,村庄周边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为补充的绿化的总称,其中庄台绿化又包括庭院绿化、公共绿地绿化和环村林带建设等[1-2],是一种特殊的国土绿化类型。传统村庄绿化具有乡土性(以桑、柳、榆、槐、杨等乡土树种为主要绿化树种,自然式分布)、经济性(生产一定的经济林果或木材)、生态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庇阴纳凉等)、景观性(提供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等季相风景)和社会性(绿化特别是古树大树能为村民提供聚集活动场所)等特点。一方面村庄绿化无法得到与城市园林绿化一样的土地和资金保障,村庄数量多、类型多,绿化面广而量大,每个村庄绿化用地类型十分复杂,除有少量的固有林地或绿地可用于造林绿化外,还需要创新思路,通过“挤”地、“借”地、调地或租地来进行绿化,同时村庄绿化能获得的财政资金来源有限,大多数资金需要多元化筹集;另一方面村庄绿化直接服务于农村居民,一些功能区需要运用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或布置园路等方法来创建优美的农村自然环境或游憩境域,因此村庄绿化也与农村一般的造林绿化不尽相同。有鉴于此,村庄绿化需要将农村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融为一体,综合应用传统林业和城市园林绿化的技术和机制予以实施。
1 江苏省村庄绿化实践
江苏是平原、人口大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多年来,随着绿色江苏建设的持续推进,江苏省城乡绿化和景观面貌持续较快改善,但相比之下,村庄绿化仍是较薄弱环节,与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符,与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不相适应。
江苏省共有14 428个村民委员会、6 972个居民委员会,约20万个自然村,村庄有田园水乡型、临山畔丘型、集中新区型、特色产业型、休闲旅游型、历史文化型等多种类型,绝大多数村庄为平原村庄,山区丘陵类型较少。2007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村庄绿化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村庄绿化也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农村实事工程。省绿化委员会、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色村庄建设活动的通知》,印发了《江苏省村庄绿化合格村、示范村及整体推进县(市、区)创建标准》《江苏省森林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江苏省村庄绿化考核验收办法》等标准办法。省林业局每年下达绿化示范村建设任务,组织一村一规划,加强督查指导,开展县级自查、市级核查和省级抽查验收等活动。在前期整体推进和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超额完成500或1 000个绿化示范村建设任务,省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亿元左右,以每村8万~30万元不等的标准以奖代补,由此带动地方每年自筹资金5亿~6亿元。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村庄总体绿量大幅增加、生态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美丽舒适,村庄绿化既是绿色江苏建设的亮点工程、精品工程,也是受到广大村民支持拥护的民心工程,至2015年底,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6%,规划“十三五”末绿化覆盖率达到30%。
村庄绿化涉及多林种建设,多年来,江苏省按村庄地类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具功能特色的绿化建设。
1)村民庭院绿化。种植桃、杏、石榴、枣、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树种,海棠、紫叶李、玉兰、月季、迎春等观赏植物,榉树、银杏、杨树等用材或防护树种,满足庭院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需求。2)公共绿地建设。在保证村民正常休闲活动的前提下,种植栾树、马褂木、臭椿、乌桕、无患子、紫荆、南天竹、紫薇、麦冬等观赏植物,打造一批以植物为主的景观设施。3)环村林带建设。栽植银杏、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树、刺槐、泡桐、柿树、杨树等高大乔木树种,形成环村庄生态防护带。4)道路林网建设。栽植中山杉、落羽杉、池杉、银杏、杨树、栾树、榉树、臭椿等树种,一般后排以高大速生背景树种为主,前排为景观植物,满足生态及景观功能。5)水系林网建设。栽植杨树、柳树、枫杨、水杉、落羽杉、中山杉、乌桕、榉树、石菖蒲等耐水湿树种(植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6)农田林网建设。栽植杨树、水杉、银杏、池杉、刺槐、柳树等树种,一般以高大、窄冠的树种为主,提高防护效能、降低胁地效应。
2 节约型村庄绿化概念的提出
全省村庄绿化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体上,绿量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不足30%,而城市绿化覆盖率则达40%以上;人均活立木蓄积量略高于1m3,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态和景观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具体问题表现在,有些村庄因资金短缺而绿化不到位,使用的绿化苗木质量差、档次低,或在绿化管护方面力不从心;而有些所谓的“富裕”村庄尽管绿化投入很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百万元以上,但由于树种、苗木规格、配置模式等选择不当,或栽植科学性不够,效果也同样不理想等,即既存在“没有钱”没做好、也存在“钱多了”没做好的现象。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和投入条件下,应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型村庄绿化建设。
节约型绿化是现代城乡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土绿化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节约型绿化概念过去较多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提及,建设部于2006年召开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现场会,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与此同时,相关理论研究也同步开展,但较多侧重于技术层面[3-6]。关于节约型村庄绿化的概念目前在理论上还未系统地提出。综合节约型园林相关研究及村庄绿化具体实践,笔者认为,所谓的节约型村庄绿化,应在满足村庄绿化传统特色发挥的前提下,一方面从生产力入手,积极吸纳现代先进的林业和园林绿化技术,牢牢把握树木生长发育和林分自然形成的内在规律,诸如避开夏天高温等不适宜绿化的季节,选用壮苗而非大树造林,使用乡土树种而非盲目引进所谓的“名贵”树种,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而非一味密植等,从技术的角度促进节约。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入手,由于村庄绿化在用地和资金方面缺乏城市园林所具备的法律或规划保障,因此要建立比相对单一的园林绿化机制要复杂得多的村庄绿化多重机制,以创新性的手段落实土地、组织人力、筹集资金、分配收益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促进节约。综上所述,节约型村庄绿化就是力求以最少的资金、资源和能源,应用最优的科学技术、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取得最大的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没有钱”需要节约,“钱多了”也需要节约,其原则是要在“花钱”和“绿化效果”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努力将村庄绿化的“性价比”发挥到最大。
3 节约型村庄绿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3.1 坚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不须超越
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们的不同需求,包括生态建设需求。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现有的森林类型也因之而异,苏南以景观生态林为主,苏北以杨树等用材及经济林为主,苏中属于过渡带。苏北现阶段村庄绿化宜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可因地制宜地发展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和经济林,苏南、苏中在保证总体绿量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好美化、香化等,增强景观多样性,同时兼顾珍贵长寿树种的储备。以苏北经济较弱的徐州市为例,该市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为重点,实施“百果进村”工程,全面提高村庄绿化的经济效益。
3.2 坚持有别于城市绿化的原则,不要模仿
村庄绿化要做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务必反映各个村庄的特色,突出乡土风味,不宜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同时如前所述,城市园林绿化的土地、建设资金、后期养护资金都能足额保障,而现阶段多数村庄绿化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村庄绿化切忌盲目照搬城市绿化做法和模式[7-8]。以苏南句容市为例,该市巧借自然山水,因村制宜,突出“色香味”,“色”即尊重村庄的“个性特色”,“香”即体现生态旅游或居家的“生活香”,“味”即挖掘民俗文化等“文化味”,走出一条独具乡土特色的村庄绿化之路。
3.3 坚持长期持续推进的原则,不宜过急
绿化是村庄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与其他设施不同,树木花草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生长过程,因此村庄绿化不应违反自然和经济规律,不能强求一次成型、一步成景,要给后续生长留下空间。同时要量力而行,村庄绿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目前所开展的绿化示范村创建等仅是阶段性工作抓手,创建达标后还需要坚持长期不断地新造、改造、完善和提高,不宜操之过急。以苏中扬州市为例,根据新一轮“绿杨城郭”新扬州3年行动要求,该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村庄绿化的近期和远期工作任务;坚持壮苗、大苗栽植,严禁大树移植;提倡全冠,严控不科学的截干栽植;控制造林密度,严防过密栽植等,科学有序地推进村庄绿化的实施。
3.4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的原则,不能偏颇
江苏省的多数村庄绿化用地少、绿化欠账多、总体绿量不足。据资料记载,乔木叶面积可达到其树冠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为5~10倍,而草坪仅有一层叶,乔木的生态效果远远大于灌、草,因此既要在扩大绿化面积上做文章,也要尽可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如优先选择有较大绿量的乔木树种造林,持续开展后期抚育经营、不断激发林分的生长活力等,尽可能在有限的可绿化用地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绿量”,努力提高生态建设效率[9]。以苏北盐城市为例,该市将村庄绿化作为实施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重点选用榉树、中山杉、银杏、薄壳山核桃、榆树等珍贵或乡土乔木树种进行村庄绿化,每年新建森林村庄100个以上,每个辖区县建成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示范村2个以上,有效补齐绿量不足的短板。
3.5 坚持新建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不只求新
“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村庄绿化要科学、技巧地应用历史绿化成果,做好固有绿化与新建绿化的传承与衔接,尽量保留原生植被和乡土树种,不要一味推倒重来[2,7-8]。平原水乡的古树名木尤其稀缺珍贵,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仅2万株左右,远不及浙江、山东等周边省份几十万株的规模,古树名木不仅是村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宜就地保护,尽量不要移植,否则容易因生长衰弱而致病或致死,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以苏中泰兴市为例,该市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有3级以上古银杏6 186株,在抓好村庄绿化增量的同时,该市着力抓好古银杏的保护,因树制宜地采取设置围栏、排水、复壮、治虫等措施,使独具特色的银杏文化得以很好地弘扬。
4 节约型村庄绿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4.1 实施主体问题
解决好实施主体问题是“基础”。目前全省的村庄绿化依实施主体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由村里自主建设,上级根据绿化成效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村干部及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绿化成果也容易巩固,缺点是相关节约型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不易落实到位。二是乡镇或县区统一供苗,由村里组织栽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苗木可以集中招标采购,规格和质量易统一把握,仅苗木的投入也不大,缺点是村里的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可能出现被动应付现象,如果存在成活率不高也易推诿扯皮。三是由乡镇或县区组织招标专业绿化公司进行建设,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按工程化模式进行管理,建设程序规范,质量易保证,缺点是不利于调动村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由于资金投入较大且要足额预算到位,在实践中由于资金缺口,部分地区仅就村内公共绿地绿化或其他部分地域绿化进行招投标建设,这样村庄绿化没有做到全面推进、整体成效不甚明显。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需要结合自身具备的条件灵活选择应用。
4.2 村民参与问题
解决好村民参与问题是“关键”[10]。参与式绿化较早起源于西方国家,重点是广泛征求吸纳居民的绿化意见。村庄绿化直接服务于村民,与村民离得最近,同村民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照顾到村民的利益和需求。首先是绿化建设能为村民所接受,必须考虑到夏天遮阴和冬日采光的需求,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便利问题,对个别树种“名称”的好恶(榉树、朴树、桑树、喜树、合欢、槐树等)或传统上对相关树种的忌讳(松、柏、石楠等)等问题,这些需求不能违背,否则绿化成果很难维护。其次要最大限度地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其中,或由他们参与绿化方案审定,或将绿化的主动权交由他们,由他们自己亲力亲为,或将绿化的全部或部分收益交由他们支配,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笔者曾调研过沭阳县、江都区等苗木之乡,发现村民们普遍愿意在家前屋后种植树木,培育大苗,对属于自己的苗木主动进行精细化管护,苗木卖一株补一株,无缺株现象,村容村貌整洁,对于这类村庄绿化,政府只需要合理规划,有序引导农户参与,不需要花大力气即可取得较好的成效。
4.3 环境整治问题
解决好环境整治问题是“前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对村庄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进行系统整理,以及推进净化、美化和道路硬化等工作。环境整治与绿化相辅相成,效果好的环境整治离不开绿化的点缀和表达,效果好的绿化也离不开优美整洁环境的衬托。在调研中看到的普遍情况是,近些年村庄绿化亮点纷呈的几乎一律是环境整治到位的村庄。一些没有经过前期综合整治的村庄,虽然也花了不少力气栽了相当数量的树,但由于综合环境脏、乱、差,绿化整体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开展村庄绿化前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或选择已整治好的村庄开展绿化建设。而对于因历史原因有较多绿量的老村庄或傍山村庄,有时只须进行系统的环境清理和整治即可取得明显的美化效果。村庄绿化工程竣工后,在对绿化进行科学养护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综合环境进行维护,确保村庄绿化长久发挥效益,靖江市等地探索应用的“六位一体”经验值得借鉴,即由专人对农村公路管护、生活垃圾处置、沟河保洁、绿化养护、乱堆乱放整治和乱贴乱画清理等一并进行长效治理或维护。
4.4 配置模式问题
解决好配置模式问题是“核心”。植物配置模式选择对节约型村庄绿化至关重要,适宜的配置模式可以节约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在村庄绿化中应积极应用投入少、效果佳的绿化模式,如选用价格低、冠形好的乡土树种苗木,选用后期养护成本低的植物配置模式等。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庄片面追求所谓的“档次”(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这个趋势),存在重花草、轻树木,重小品、轻绿化,重花色灌木、轻高大乔木的情况,绿量小尚且不说,后期管护要求也很高。实践表明,灌、草的管护费用是一般乔木的3~5倍,部分村庄由于缺少专门的管护经费和管护人员,一段时间后杂草丛生,花灌木参差不齐,藤本攀缘缠绕,或因为浇灌不及时而旱死,景观效果极差,如果当初选择的是较易管护的乔木配置模式,绿化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总体绿量大大增加,资金也会节省不少。绿化配置模式选择还要考虑地带性植物的选择和村庄内不同功能区的需求,江苏省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亚热带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要根据气候带特点,科学选用地带性常绿或落叶树种进行造林绿化,不宜片面地一味追求常绿。在村庄绿化中积极应用在当地有较强适应和竞争能力的乡土树种或野生植被资源,也会节省不少的建设和管护资金。此外,配置模式还应考虑村民的采光需求,房前可种植落叶树种,房后可种植常绿树种,也可在家前屋后种植景观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经济林果。
4.5 经营机制问题
解决好经营机制问题是“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是破除束缚生产力桎梏的根本途径。财政投入村庄绿化的资金普遍不足,这一难题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盘活村内绿(林)地林木资源予以解决。村庄土地异常精贵、稀缺,加之立地条件优越、交通通信便利,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理想区域,在发挥生态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没有理由不让它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苏南某个村庄调研中发现,一块政府出钱租地招标而建成的公共绿地已杂草丛生,同时在一块农民承包地中,农民经营的苗木林则清爽整洁、长势甚旺,形成鲜明的反差。在对某一个乡镇多个连片村庄调研时发现,农民普遍有在村庄周围及家前屋后种植榉树等珍贵乡土树种或经济林果的传统,景观及经济效益俱佳,但与其不相协调的是,所有进村道路等公共绿地却一律栽植了质量较差、景观不佳、经济价值前景不好的女贞树,与农户的传统习惯不符,深入究其原因才获知这是镇里为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任务而招标绿化公司统一栽植的,因资金有缺口也只能采购质量较次、价格较低的女贞苗木。这类村庄如果转变思路,在协议承诺保证绿化生态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将林(绿)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村民个人或其他市场主体,责、权、利明确,让市场主体把林(绿)地或林木当作资源来经营,栽植更有价值的林木,这样的村庄绿化即使政府不投入或者少量投入也能做起来,村民同时还能得到实惠,生态和景观得到保证。
5 结语
节约型村庄绿化既要崇尚乡土、简约和人本,也要努力追求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型村庄绿化还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如如何进一步突破节水、节能等技术瓶颈,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约;如何健全村庄绿化激励或奖惩机制,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提高其对村庄绿化的重视度,激活村庄绿化的初始推动力;如何正确并有效地宣传引导,让江苏省十分欠缺的珍贵树种得到培育和发展,让子孙后代在享受生态和景观的同时,还能拥有稀缺的木材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等等。归根到底,节约型村庄绿化不仅要尊重自然、讲求科学,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计成本、急功近利、盲目蛮干的奢侈之风,也要摒弃政府能拿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没有钱、不做事的懒政思维,其内涵需要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进而不断丰富拓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均,姚凤鸣.浙江余姚地区村庄绿化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5):55-56.
[2]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3]赵兵,王健,范月.江苏省节约型园林绿化扩展性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0(11):68-71.
[4]强健.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倡导节约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6(12):54-57.
[5]孙喆.节约型社会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07(3):45-48.
[6]赵岩,王浩.浅论节约型园林实施层次与途径[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250-254.
[7]吴维,李军,冷鹏飞,等.节约型村庄绿化建设浅析[J].热带林业,2010,38(1):34-37.
[8]秦晶,倪琪.新时期村庄绿化问题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9):57-61.
[9]马东跃,祁力言,李冬林,等.无锡市新农村村庄绿化生态效果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09(5):308-311.
[10] 黄利斌,张敏,朱惜晨,等.苏南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民意调查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3): 411-416.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谢友超
1972年生/男/安徽枞阳人/硕士/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苏省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调研员/研究方向为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南京 210037)
王欢
1974年生/女/甘肃会宁人/硕士/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南京 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