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业领袖
近几年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园林绿化施工、设计资质等审批的动作大,因担忧此举对中国园林工匠精神延续造成一定冲击,而且替代政策及应对措施的拟定试行也需要时日,故我以企业代表的身份向孟先生反映,他得知情况后不辞高龄劳苦,多次奔走并上书呼吁,为行业稳定发展出力,虽然最后未保住园林绿化施工资质,但所幸设计资质暂时保存下来。孟先生的参与,对缺少外援的园林行业是一大鼓励。
孟先生对行业高度关注,常深入园林企业及设计院所,为企业出谋划策,开展讲座报告,是名副其实地走在行业一线,接地气的领袖,我所在的棕榈股份曾多次受益。追溯7年前,孟先生到棕榈股份苗木基地考察,在了解公司植物景观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后,要求我们将部分园林植物“率先引进、繁育,带头进行园林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成书出版,分享给社会。孟先生对国内园林植物的创新应用竟如此重视,他的这一建议更如同春雨一般,来得这么及时。如今,历时7年著成的《棕榈群芳谱》即将出版,书中收录了不少成熟的欧美现代园林植物,也包括棕榈股份近年育成的四季茶花和玉兰科植物新品种。
2 深耕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孟先生学识渊博,在中国文化上更是有很深的智慧和造诣,这些智慧渗透于他对各地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中,诸如项目创意、景点命名和题款,以及主要材料的选择等,他往往有独到的眼光。孟先生关于结合地域文化和设计意念要科学落地的种种建议,都受到全国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及园林从业者的学习采纳。譬如,关于假山的设计,他非常重视模型制作,认为模型不仅可以指导施工,更是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2000年“棕榈杯”全国大学生园林设计大赛的演讲中,孟先生提出“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中国传统自然观,为在校学子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2014—2015年,在我自建“颐真园·揽月阁”项目时,从项目创建、景点命题乃至假山营造,都得到了孟先生的悉心提点和具体指导,他还充分肯定了这个项目在中西文化融合,岭南革命精神及精巧工艺的定位。因为孟先生对岭南文化情有独钟,在岭南园林文化历史的研究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相信这对我们正在编辑的《中国岭南园林》将有很大的启发。
此外,孟先生还很注重国内外园林文化的交流,当他得知我在日本购回一套几百年前的《筑山庭造传》旧书,便建议找出版社翻译出版,我也相信这本充满中国山水智慧的日本古代造园文献,将有利于我们国人在生态文明及特色小镇建设中吸收前人的智慧,该书的中文译本也将于近期出版。
3 孜孜不倦的精神导师
我与全国广大园林学子一样,常在孟先生中气十足、抑扬顿挫的学术报告中,折服于他的专业造诣和文化素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孟先生的众多学子粉丝依然非常渴望能亲临现场感受他的气场和学术氛围,实属不易,这不仅因为孟先生为人谦和、孜孜不倦、善于从中国哲人中寻找智慧,还与他勤奋认真,每次发言都做足准备的态度密不可分。但即使是临时助阵演讲,也能见识到孟先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时时迸发的智慧火花,例如2014年1月在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孟先生被邀请临时发言,他提到“湿地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人类不能轻易地去破坏和占用”,深受当时国家林业局相关领导和广东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认同。
孟兆祯先生是我们业界学习的典范,不仅要学习他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工作方法,更要学习他潜心治学、勇于创新、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我们要以孟先生为榜样,积极探索我国风景园林和美丽中国事业发展的前进之路。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吴桂昌
1955年生/男/广东中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广州 510000)